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因种种原因,这门课却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学生现状、对这门课认识的偏差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发挥这门课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的第一门课程,它于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对2006级新生普遍开设。该课程是对“98方案”的继承和发展,是对“98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的合并,但它决不是这两门课程的简单叠加,本课程具有严谨理论性、鲜明实践性、突出的综合性、具体针对性的特点,凝聚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心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但笔者认为它更适合本科学生学习,因为在高职院校中,由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这门课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笔者认为高职政法教师在讲课时应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的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真正使这门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
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当年的高考成绩基本上是在中等或中等偏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高考分数达不到上本科的要求。在这些高职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在高中学习成绩尚可,但由于高考失误,没能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迫于无奈选择了高职,这部分学生高考后心理上的严重失衡造成了极度自卑,使他们没有信心面对学习。另一部分学生是在高中时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的对学习持有厌学情绪,进入高职以后,一时很难改变。而高职学习紧张程度较高中明显减轻,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松懈和行为上的懒散,学习上缺乏紧迫感,
二、高职学生在思想上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认识的偏差
笔者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就业前景的迷茫和自身认识的功利性,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对这门课认识的误区: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不愿意用心去学,觉得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没有用,还不如花多点时间学习专业技能方面,提高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毕业才有希望找个不错的工作。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堂纪律松散,课后不复习,作业敷衍了事。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动机大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得学分。学习态度通常是应付了事,在临考前搞突击,对一些理论、概念不求甚解地死记硬背,考试过关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三、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1.把握高职学生特点,坚持“因材施教”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理论指南,在教育实践中“教人各因其材”, 强调的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高职的生源是专科二批A或B,处于享受高等教育学生中的较低的层次;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既掌握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论,又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高职政法教师必须认清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
2.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为改变“政治理论教学=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我们从案例导学、情景模拟、实践体验等几个方面着力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1 案例导学。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概念、原理出发讲授教学内容的传统做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导学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的描述,
引导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并在对案例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2.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设计模拟法庭、情景剧表演等,模拟学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表达自我观点和见解,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路历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
2.3实践体验。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方法,如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精心设计了八个主题实践项目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
2.4视频观摩互动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播放一定的视频材料,使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图象资料,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心灵的陶冶。同时,围绕视频资料中的某一问题,借助网络、课堂,设计相应的互动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受到生动的道德和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对人的工作素质要求在变化,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只满足上岗要求的岗位技能,而是走向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高职毕业生应该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既能顶岗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认清学生现状,改革教学方法是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的第一门课程,它于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对2006级新生普遍开设。该课程是对“98方案”的继承和发展,是对“98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的合并,但它决不是这两门课程的简单叠加,本课程具有严谨理论性、鲜明实践性、突出的综合性、具体针对性的特点,凝聚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心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但笔者认为它更适合本科学生学习,因为在高职院校中,由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这门课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笔者认为高职政法教师在讲课时应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的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真正使这门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
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当年的高考成绩基本上是在中等或中等偏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高考分数达不到上本科的要求。在这些高职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在高中学习成绩尚可,但由于高考失误,没能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迫于无奈选择了高职,这部分学生高考后心理上的严重失衡造成了极度自卑,使他们没有信心面对学习。另一部分学生是在高中时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的对学习持有厌学情绪,进入高职以后,一时很难改变。而高职学习紧张程度较高中明显减轻,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松懈和行为上的懒散,学习上缺乏紧迫感,
二、高职学生在思想上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认识的偏差
笔者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就业前景的迷茫和自身认识的功利性,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对这门课认识的误区: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不愿意用心去学,觉得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没有用,还不如花多点时间学习专业技能方面,提高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毕业才有希望找个不错的工作。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堂纪律松散,课后不复习,作业敷衍了事。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动机大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得学分。学习态度通常是应付了事,在临考前搞突击,对一些理论、概念不求甚解地死记硬背,考试过关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三、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1.把握高职学生特点,坚持“因材施教”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理论指南,在教育实践中“教人各因其材”, 强调的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高职的生源是专科二批A或B,处于享受高等教育学生中的较低的层次;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既掌握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论,又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高职政法教师必须认清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
2.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为改变“政治理论教学=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我们从案例导学、情景模拟、实践体验等几个方面着力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1 案例导学。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概念、原理出发讲授教学内容的传统做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导学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的描述,
引导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并在对案例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2.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设计模拟法庭、情景剧表演等,模拟学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表达自我观点和见解,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路历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
2.3实践体验。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方法,如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精心设计了八个主题实践项目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
2.4视频观摩互动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播放一定的视频材料,使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图象资料,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心灵的陶冶。同时,围绕视频资料中的某一问题,借助网络、课堂,设计相应的互动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受到生动的道德和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对人的工作素质要求在变化,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只满足上岗要求的岗位技能,而是走向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高职毕业生应该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既能顶岗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认清学生现状,改革教学方法是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