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1979年党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重点城市"政策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均以每年超过一个百分点的幅度增长。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也伴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亟待解决的就是半城镇人口问题。文章对半城镇人口进行分类,分析各类群体中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要从社会保障、教育、住房以及与就业文化相关联的其他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解决半城镇化人口问题。
关键字:半城镇化;人口;农民工;大学生
一、引言
城镇化率在近三十多年的迅速上升,为中国带来了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成果,但是同时伴随产生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迫在解决的就是半城镇化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形成了"城市人口--半城镇人口--农村人口"的三元结构。这些都严重制约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提高。
二、半城镇化中的人口问题
中国城镇化率从2000年36.22%持续上升到2012年52.6%,预计2013年将达53.37%。2011年城镇化率51.22%,摒除农民工因素却只达30%。而农民工在城镇却不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一)农民工
1、社会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1)农民工社会保障有待提高
农民工五种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水平非常低,而城镇职工的基本社会保障参保率均为100%左右。这类收入低、工作量大的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受到重视,尤其是医疗问题。
(2)留守老人和儿童社会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据统计2008-2011年住户中外出农民工数量占总体农民工数量比例分别是:79.64%、79.59%、79.97%、79.34%。就导致产生了庞大数量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其社会保障问题是重中之重的大问题。
2、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1)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必不可少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工作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体力依靠大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中的低端工作。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农民工要想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素质,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移。但是,农民工往往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缺少受教育机会。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有待解决
近些年举家外出农民工数量每年以超过3%的同比增加,使得城镇出现大量农民工子女。他们与城镇居民子女之间非同等受教育权利,是近些年正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而农民工子女一般仍然会选择在城镇工作,成为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是城市未来的建设者之一,有必要提高其素质,以便提高城镇整体文化素养。
3、住房问题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自行租房或单位提供住房农民工比例超过90%,自购房不足5%。相当数量农民工为节省微薄收入,租赁城镇中空间小而破旧的房子,甚至是地下室或危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表明,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966元,一半以上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19.67%,月收入在500-800元的占33.66%,只有10%的农民工月收入超过1500元。伴随着房价上升,城镇房屋的租金也在持续攀升,廉租房问题需重点关注。
(二)农转非
为追求城镇化规模与速度,许多地区选择以"圈地"形式快速将城镇周边地区居民农村户籍转成城镇户籍,却忽略了对其生活、工作、文化教育等方面改造。这种只是简单的地理城镇化、户籍城镇化居民,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及工作状态几乎未发生转变。这就使得农转非居民在思想、文化以及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很难与原有的城镇居民相融合。
(三)农村大学毕业生
目前约有30%的大学生来自农村,且大部分毕业后在城镇工作,为半城镇化"贡献"力量。
1、农村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减
据了解2012年全国大学平均录取率超过75%,某些省份至高达90%以上。然而农村生源地大学生比例却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1)经济原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下;(2)教育制度原因,农村地区教育落后,且由户籍导致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公;(3)就业形势原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家长和学生为此放弃深造机会。
2、迁移户口毕业直接农转非
目前很少有单位会为大学毕业生解决户口问题。那么户口将流向何处?
(1)打回原籍
入学时迁移户口且毕业前未找到户口接收单位的大学毕业生,户口打回原籍所在地。农村户籍直接转为城镇户籍,享受名誉城镇人口待遇。
(2)流入人才市场
那些不想将户口打回原籍的,只有将户口付费寄存人才市场,继续着名誉城镇人口待遇。
3、不迁移户口直接转为"农民工"
升学未迁移户口的农村大学毕业生,仍会选择在城镇工作。他们可视为高素质农民工。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社会保障
无论哪类群体在城镇工作首先面临的就是社会保障问题。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户籍影响不大的地区取消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影响较大的地区,采取措施逐步缩小户籍差异;(2)逐步实现各种保险系统的整体化;(3)监督农民工签署用工合同及合同内容。
2、鼓励建立相关单位,保障留守居民生活
(1)按地区富裕程度差别建立老年人赡养机构;(2)逐步完善养老保险机制;(3)建立儿童全托教育机构。
(二)教育
1、逐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追求公平教育
(1)通过保障农民工及农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其自主致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2)改善由户籍制度导致的各种不公平教育现象,保障农村子女享有与城镇孩子同等的接受教育水平的权利。 2、加强农民工技能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政府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定期不定期对员工培训的监督工作;(2)政府定期不定期举办农民工知识技能教育活动,并监督其有效进行;(3)鼓励建立针对于农民工相关事务的公益组织。
(三)住房
1、转变户籍制度歧视现象
户籍差异以及户籍歧视是导致半城镇人口在城镇就业受到歧视的根本原因。所以扭转户籍制度是目前改变半城镇人口工作状况和收入水平的首要因素。
2、努力尽快建立和健全适用于半城镇人口的廉租房制度
允许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市流动人口,在能够提供一定时期的居住证明、住房困难证明和收入证明的情况下,申请廉租房。并成立监督机构,保障政策能够有效实施。
(四)其他方面
除了在医疗、教育、住房三方面的改善,还应从以下角度对其他方面提进行修正和完善。
1、政府
(1)建立部门对农村居民、农转非居民定期培训、教育,组织文化活动等;
(2)建立农民工作介绍部门;
(3)监督企业对于员工,尤其是农民工,是否定期进行培训工作;
2、居民委员会
(1)监督居民的不当行为,给与纠正和指引;
(2)组织文化体育活动,转变居民思想,提高居民素质及身体状况。
参考文献:
[1] 李伟.论农民工的基本人权保障[J].人权,2004(5):40-43.
[2] 童颖、骏楼欣,住房公积金,叩开农民进城之门[J].中国房地产,2006(7):59-61.
[3] 甘满堂,城市外来农民工街头非正规就业现象浅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8):61-65.
[4] 张富良、赵丰瑞.凤凰涅槃:农民-农民工-产业工人[J],城市管理,2004(1): 20-24.
[5] 傅志华、刘保军、赵大全,城镇化建设的两大突出问题:半城镇化人口与土地使用[J],地方财政研究,2012(4):18-21.
[6] 朱孔来、李俊杰."半城镇化"现象及解决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9):70-71.
[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2
作者简介:苗青(1988.08-),女,河北承德市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国防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动员。
关键字:半城镇化;人口;农民工;大学生
一、引言
城镇化率在近三十多年的迅速上升,为中国带来了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成果,但是同时伴随产生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迫在解决的就是半城镇化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形成了"城市人口--半城镇人口--农村人口"的三元结构。这些都严重制约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提高。
二、半城镇化中的人口问题
中国城镇化率从2000年36.22%持续上升到2012年52.6%,预计2013年将达53.37%。2011年城镇化率51.22%,摒除农民工因素却只达30%。而农民工在城镇却不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一)农民工
1、社会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1)农民工社会保障有待提高
农民工五种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水平非常低,而城镇职工的基本社会保障参保率均为100%左右。这类收入低、工作量大的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受到重视,尤其是医疗问题。
(2)留守老人和儿童社会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据统计2008-2011年住户中外出农民工数量占总体农民工数量比例分别是:79.64%、79.59%、79.97%、79.34%。就导致产生了庞大数量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其社会保障问题是重中之重的大问题。
2、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1)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必不可少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工作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体力依靠大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中的低端工作。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农民工要想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素质,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移。但是,农民工往往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缺少受教育机会。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有待解决
近些年举家外出农民工数量每年以超过3%的同比增加,使得城镇出现大量农民工子女。他们与城镇居民子女之间非同等受教育权利,是近些年正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而农民工子女一般仍然会选择在城镇工作,成为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是城市未来的建设者之一,有必要提高其素质,以便提高城镇整体文化素养。
3、住房问题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自行租房或单位提供住房农民工比例超过90%,自购房不足5%。相当数量农民工为节省微薄收入,租赁城镇中空间小而破旧的房子,甚至是地下室或危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表明,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966元,一半以上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19.67%,月收入在500-800元的占33.66%,只有10%的农民工月收入超过1500元。伴随着房价上升,城镇房屋的租金也在持续攀升,廉租房问题需重点关注。
(二)农转非
为追求城镇化规模与速度,许多地区选择以"圈地"形式快速将城镇周边地区居民农村户籍转成城镇户籍,却忽略了对其生活、工作、文化教育等方面改造。这种只是简单的地理城镇化、户籍城镇化居民,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及工作状态几乎未发生转变。这就使得农转非居民在思想、文化以及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很难与原有的城镇居民相融合。
(三)农村大学毕业生
目前约有30%的大学生来自农村,且大部分毕业后在城镇工作,为半城镇化"贡献"力量。
1、农村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减
据了解2012年全国大学平均录取率超过75%,某些省份至高达90%以上。然而农村生源地大学生比例却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1)经济原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下;(2)教育制度原因,农村地区教育落后,且由户籍导致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公;(3)就业形势原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家长和学生为此放弃深造机会。
2、迁移户口毕业直接农转非
目前很少有单位会为大学毕业生解决户口问题。那么户口将流向何处?
(1)打回原籍
入学时迁移户口且毕业前未找到户口接收单位的大学毕业生,户口打回原籍所在地。农村户籍直接转为城镇户籍,享受名誉城镇人口待遇。
(2)流入人才市场
那些不想将户口打回原籍的,只有将户口付费寄存人才市场,继续着名誉城镇人口待遇。
3、不迁移户口直接转为"农民工"
升学未迁移户口的农村大学毕业生,仍会选择在城镇工作。他们可视为高素质农民工。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社会保障
无论哪类群体在城镇工作首先面临的就是社会保障问题。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户籍影响不大的地区取消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影响较大的地区,采取措施逐步缩小户籍差异;(2)逐步实现各种保险系统的整体化;(3)监督农民工签署用工合同及合同内容。
2、鼓励建立相关单位,保障留守居民生活
(1)按地区富裕程度差别建立老年人赡养机构;(2)逐步完善养老保险机制;(3)建立儿童全托教育机构。
(二)教育
1、逐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追求公平教育
(1)通过保障农民工及农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其自主致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2)改善由户籍制度导致的各种不公平教育现象,保障农村子女享有与城镇孩子同等的接受教育水平的权利。 2、加强农民工技能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政府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定期不定期对员工培训的监督工作;(2)政府定期不定期举办农民工知识技能教育活动,并监督其有效进行;(3)鼓励建立针对于农民工相关事务的公益组织。
(三)住房
1、转变户籍制度歧视现象
户籍差异以及户籍歧视是导致半城镇人口在城镇就业受到歧视的根本原因。所以扭转户籍制度是目前改变半城镇人口工作状况和收入水平的首要因素。
2、努力尽快建立和健全适用于半城镇人口的廉租房制度
允许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市流动人口,在能够提供一定时期的居住证明、住房困难证明和收入证明的情况下,申请廉租房。并成立监督机构,保障政策能够有效实施。
(四)其他方面
除了在医疗、教育、住房三方面的改善,还应从以下角度对其他方面提进行修正和完善。
1、政府
(1)建立部门对农村居民、农转非居民定期培训、教育,组织文化活动等;
(2)建立农民工作介绍部门;
(3)监督企业对于员工,尤其是农民工,是否定期进行培训工作;
2、居民委员会
(1)监督居民的不当行为,给与纠正和指引;
(2)组织文化体育活动,转变居民思想,提高居民素质及身体状况。
参考文献:
[1] 李伟.论农民工的基本人权保障[J].人权,2004(5):40-43.
[2] 童颖、骏楼欣,住房公积金,叩开农民进城之门[J].中国房地产,2006(7):59-61.
[3] 甘满堂,城市外来农民工街头非正规就业现象浅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8):61-65.
[4] 张富良、赵丰瑞.凤凰涅槃:农民-农民工-产业工人[J],城市管理,2004(1): 20-24.
[5] 傅志华、刘保军、赵大全,城镇化建设的两大突出问题:半城镇化人口与土地使用[J],地方财政研究,2012(4):18-21.
[6] 朱孔来、李俊杰."半城镇化"现象及解决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9):70-71.
[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2
作者简介:苗青(1988.08-),女,河北承德市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国防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