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发展,它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而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低效或无效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掌握;方法;注意;问题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掌握三个方法,同时要注意三个低效或无效教学的问题。即要做到“三要”,并注意“三不要”。
一、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师生之间没有平等可言,存在着“位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和行为,原先在教学中师生授受的关系随之要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的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人格的平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情感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有时候,教师语言的激励和眼神的关注,还可以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我曾教过初三一个“很有名”班级的思想品德课,“有名”源于此班级有“四大金刚”,他们几乎不学无术,在很多老师眼里就是“无可救药”。我接班时,他们也曾经制造一些“事端”向我“示威宣战”,可我没有采用暴力语言和手段“以牙还牙”,而是投去严厉、宽容、关注、信任的眼神,经过一段时间的眼神关注,他们终于读懂了我关怀的目光,灵性顿悟,理性升华,他们终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令同学感叹,老师和家长欣慰。
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得到进步
课堂教学的公平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且无歧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这是有效教学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首先要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在课堂上不仅关注“优秀生”,更要多给“后进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从内心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宽容学生的缺点,用“望远镜”展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在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做到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形式灵活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和反馈形式多样化的差异教学。再次,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我多年来教学的手段,而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是有效的。我把课堂分为三类,即个人性的、合作性的、竞争性的。个人性质的课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合作性质的课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完成学习任务;竞争性质的课堂要求学生个人之间或学习小组之间通过竞争完成学习任务,减少了课堂中的“看客”和“死角”,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实现有效教学。
三、自觉地把问题研究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教师工作的活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生活质量
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做到带着课题进入课堂,而这些课题往往是基于日常的、学生问题的教学研究,这不仅让教师工作充满活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我在教学《劳动创造文明》时,拓展了一个问题: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为人类文明进步做些什么?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我适当进行必要的点拨,学生明白了怎样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不要认为讲得越多越有效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老师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因而在课堂上总是要多给学生讲一点,讲得细一点,以为这样就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实践证明,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效果常常适得其反。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如果教师教的是学生自己会的东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就能够掌握的,而老师却花了大量时间去做的话,这种教学就是低层次教学,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霸占很多教学时间,这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
五、不要认为形式越新颖越有效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师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用“牧养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有温度而无深度,流于形式化、外在化,这种教学效果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六、不要认为教学内容拓展越多越有效
新课程强调课程资源,强调老师要有课程意识。为了突出这个亮点,有的老师一味地向课外拓展延伸,盲目地补充、拓展,把教材抛在一边,学生对教材都没搞清楚、搞透彻,思想品德课说不定变成了历史课、语文课等等。其实,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过多地联系生活实际,牵强附会地理论联系实际,还有过多的情境创设等等,花架子搞得很多,实质性内容却很少,容易造成低效甚至无效教学。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德胜中学)
关键词:掌握;方法;注意;问题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掌握三个方法,同时要注意三个低效或无效教学的问题。即要做到“三要”,并注意“三不要”。
一、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师生之间没有平等可言,存在着“位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和行为,原先在教学中师生授受的关系随之要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的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人格的平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情感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有时候,教师语言的激励和眼神的关注,还可以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我曾教过初三一个“很有名”班级的思想品德课,“有名”源于此班级有“四大金刚”,他们几乎不学无术,在很多老师眼里就是“无可救药”。我接班时,他们也曾经制造一些“事端”向我“示威宣战”,可我没有采用暴力语言和手段“以牙还牙”,而是投去严厉、宽容、关注、信任的眼神,经过一段时间的眼神关注,他们终于读懂了我关怀的目光,灵性顿悟,理性升华,他们终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令同学感叹,老师和家长欣慰。
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得到进步
课堂教学的公平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且无歧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这是有效教学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首先要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在课堂上不仅关注“优秀生”,更要多给“后进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从内心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宽容学生的缺点,用“望远镜”展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在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做到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形式灵活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和反馈形式多样化的差异教学。再次,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我多年来教学的手段,而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是有效的。我把课堂分为三类,即个人性的、合作性的、竞争性的。个人性质的课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合作性质的课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完成学习任务;竞争性质的课堂要求学生个人之间或学习小组之间通过竞争完成学习任务,减少了课堂中的“看客”和“死角”,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实现有效教学。
三、自觉地把问题研究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教师工作的活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生活质量
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做到带着课题进入课堂,而这些课题往往是基于日常的、学生问题的教学研究,这不仅让教师工作充满活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我在教学《劳动创造文明》时,拓展了一个问题: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为人类文明进步做些什么?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我适当进行必要的点拨,学生明白了怎样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不要认为讲得越多越有效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老师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因而在课堂上总是要多给学生讲一点,讲得细一点,以为这样就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实践证明,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效果常常适得其反。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如果教师教的是学生自己会的东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就能够掌握的,而老师却花了大量时间去做的话,这种教学就是低层次教学,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霸占很多教学时间,这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
五、不要认为形式越新颖越有效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师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用“牧养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有温度而无深度,流于形式化、外在化,这种教学效果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六、不要认为教学内容拓展越多越有效
新课程强调课程资源,强调老师要有课程意识。为了突出这个亮点,有的老师一味地向课外拓展延伸,盲目地补充、拓展,把教材抛在一边,学生对教材都没搞清楚、搞透彻,思想品德课说不定变成了历史课、语文课等等。其实,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过多地联系生活实际,牵强附会地理论联系实际,还有过多的情境创设等等,花架子搞得很多,实质性内容却很少,容易造成低效甚至无效教学。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德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