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的好方法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望这篇文章对中学生家长有所帮助.
  星期日早晨,笔者开车送儿子参加同学婚礼,他要做伴郎.在车上他问我领带怎么扎?领带我扎了无数次,可是我却无法用语言讲出来,只是拿在手中就会了,记忆在我手中.这使我想到了一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是否和动手能力差有关系.如果这样,对症下药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笔者作了这样的尝试.
  8年级男生李某,学习认真,成绩中上,文科好,理科差,爱静不爱动.对物理课没有兴趣,感到有压力.
  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学习情况,课堂笔记记得全,定义和公式都能背出来,但学得比较死.逻辑记忆强,运动和感觉记忆差.一般男孩子喜欢的溜旱冰,玩赛车他都没兴趣.头脑中的物理知识大部分来自课堂老师的讲解和书本,而缺乏来自于动手和手脑并用的情感体验.
  针对他的特点,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以操作、体验、观察为途径,尝试“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的方法,给他补习了物理.具体做法是:
  (1)到大海里学浮力.在海滨浴场,我们用三个可乐瓶子, 装满沙子的瓶子沉入海底, 装满水的瓶子悬浮在水中,装半瓶水的瓶子漂在水上.我们带着弹簧秤,称不同的重量,理解浮力定律.黄昏的海滨,太阳没有中午热了,海水暖洋洋的. 外地的游客都走了,浴场安静了许多,我们用沙子埋住身体,享受着美好的时光.望了一眼停在身旁的汽车,我问李某:你能把汽车抬起来吗?我们来到汽车旁,拿出千斤顶,让他压动手柄,汽车慢慢地被顶起来.他惊奇、尖叫着,仿佛成了大力士.
  (2)在山顶上学光学.我们带着光学教具去郊外登山.一上车我就让他看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让他用手摸近视镜和老花镜有什么不同.把照相机打开,卸下镜头了解内部结构.用望远镜望着远方的城市,用放大镜烤焦花叶上的虫子.一同讨论各种如日食、月食、折射、全反射、 海市蜃楼、天空彩虹等光学问题.
  (3)去国家科技馆开眼界.走进一层大厅,是十几个动态各异的机械组成的巨大机械墙,有连杆、快门、万向轴等.在机械墙的右上角有汽油机四行程结构.回想笔者在中学学这课时,头脑中只有书本上的黑白图形,根本不理解运动方式.现在有了电脑大屏幕,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各种机械的运动过程,学习效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我们以机械墙为背景拍了照片,希望李某能把墙上机械运动的图像印在脑海中.在探索与发现展厅,我们把七个主题展区看了一遍,生命之秘、运动之律、电磁之趣,到处都是孩子们新奇、欢乐面孔.
  (4)把家里东西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我们自由联想,画出了思维导图.从电学开始,大的家电有电脑、电视、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小家电有微波炉、电饭煲等;最后是剃须刀、手电筒,共26件.从照相机、放大镜想到了光学;从门铃和吉他想到了声学;从自行车和各种工具想到了机械和力学;从太阳能热水器和手机想到新能源和微波通讯.房间里只剩下了纺织品、家具和墙,也都有各自的物理特性.最后我们把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了.
  (5)实验都让他自己做.让他体会把酒精涂在手上凉丝丝的感觉,理解液体汽化吸热的概念.用手堵住抽气机的吸管,感受真空管对他手掌的吸力,理解大气压力.鼓励他多搞物理小制作,通过制作照相机、投影仪他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及如何调节;通过制作电铃,明白了电磁原理和机械原理完美结合奏出叮叮的铃声.鼓励他多看图片、影像,发挥右脑记忆能力,笔者把一千多张中学物理的图片以及动画,装在平板电脑里,我们乘车外出、闲暇休息都带在身边随手翻阅.
  虽然李某的父母抱着极大的热情让孩子来补习物理,但我们在一起仍然像游戏一样.笔者没有固定的课程,一旦发现什么内容让他感兴趣我会让他尽情去玩.上课让许多学生生厌,让孩子在喜悦中学习更容易记住.笔者希望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领悟到“事事都有教意,物物都有启迪”.我们在一起渡过了欢愉的时光.
  李某15岁生日,爸爸花300元钱,给他买了一套初中物理实验器材.在学校学生不可能每节课都到实验室学习,更不能每人单独使用一套仪器,家里有了实验仪器就方便多了,有些实验他可以反复做,慢慢琢磨,向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去发现.他的房间里有了万用表、电烙铁.他最喜欢的是那个磁悬浮地球仪,望着那蓝色精美的球体,第一个愿望就是把底座拆开,看看里面的东西.
  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读了他的作文,夸他写得好.文中写到:“在千斤顶顶起汽车的那一刻,我理解了:我们身体很小的力量,通过物理定律,能变成更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唤醒了我的感觉,开启了我的心智.我梦想变成物理精灵,在大海里浮起轮船,在天空中举起飞机.搞个恶作剧,拿一根长杆,撬动地球,显示我的神力.”
  本想在中考之后,通过李某物理成绩的变化,来总结这段学习的效果.但当我看到这篇作文的时候,感到他的头脑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呈现了一种有意义的思维方式,一种有创造力的生命.学习上的压力已经变成了兴趣,分数已不重要了.
  人类的知识来源于千百年的社会实践,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思想和大自然相互依存.应试教育不应将这祖祖辈辈的感受从身上夺走,这种传承下来的能力就像第六感——将视觉、听觉和触觉融于一体的一种灵识,引导学生在与教科书打交道的日子里苦海飞舟.
其他文献
许多人都说,执着是件好事情,“有志者,事竟成”“有恒为成功之本”。可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如果过于执着,那就变成了固执,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拧”。可能有时候固执也会是人的一大优点,一种生存的依靠,或者本能。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管什么事情、什么情况都过于固执,这样的人会怎样呢?下面的这个实验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研究人员让一个小狗往两个门跳;跳向左边的门,小狗会碰得鼻青脸肿,而跳向右
[摘 要]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重点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机械工程、能源动力和生物医学等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机械工程材料基础”为例,在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初步探索工科专业课堂与课程思政德智融合路径,旨在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专业课德智融合,提升育人合力。  [关键词] 课程思政;工科专业课;德智融合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上海理工大
摘要:该书从心理学及脑科学角度出发,借助认知神经学、神经美学、审美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以实验室科学为基础,从艺术知识的内化方式、艺术情感、艺术思维、艺术表达四方面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和交叉性的艺术教育认知理论观点及应用路径,揭示了艺术知识转化为人的情知意创造性能力的内在机制及精神嬗变特征,阐释了人们学习艺术文化的认知操作原理,体现了艺术教育观念的新启示,具有教育方
摘要:高职学生的性格特征对学习动机产生,学习过程的把握,学习效果的达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九型人格理论对高职学生进行性格类型划分,可以掌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更合理利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职业教育;九型人格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40-02  一、九型人格理论概述  九型人格学(Enneagram)是一个
四岁的女儿是2005年超级女声的狂热fans,只是“饭”谁就不一定了。最开始,她溜须拍马地对我说:“妈妈,我最喜欢李宇春!”后来受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她又声明:“第一喜欢周比畅!”在亲自观摩了几场比赛的录像后,她继续表态:“还是冯家妹最好看。”可是最近半年来,这一排名又被她重新打乱了,现在她是坚定的凉粉,逢人便说“我喜欢张靓影!”  虽说小孩兴趣转移得快是正常现象,但我还是对女儿为什么在千挑万选之后
摘要:在中外合作办学融合中西方教育教学理念的环境中,为了实现科学发展,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机制非常重要。本文比较了中西方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分析了合作办学环境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挑战以及遇到的困境,以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为例,探索和分享了在合作办学环境中建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机制时的要素。  关键词: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多不知作者姓名”。这说明民歌大都不是个人独创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作为一种群众的声音,定义了时代所具有的文化氛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大众的情感紧密相连,与民族的审美趣味相契合的一种精神塑造。民歌因其感情真挚的亲民性而广泛流传,特别是陕北民歌,以高亢嘹亮的音调,迂回婉转的语言,自由豪放的性格,成为各地民歌的典型代表,在新的时代呈现出新的面貌,焕发出新的光彩。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兼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曾出版《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阴阳一调百病消》等普及中医的书籍。    本期,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归脾丸。  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另一位高人薛立斋(明代太医院的院长)又给增加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已经由过去固定死板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即:教学目标的开放;写作内容向阅读课开放;写作练习向低年开放;表达形式向多样化开放等。教师应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關键词】作文教学;新课程;开放;目标;阅读课;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7-0144-02 
种物化的音乐存在形式,就主体而言,当其成为特定环境中特殊的状态并转化为精神领域时,如果对它进行理论上的论证并与其存在的文化土壤相连接,就要完成一种思考的解说和思维的探求,而这一明晰的过程常常是十分艰难的,需要阐释者既要有形而下对具体实践的把握、又要有形而上对文化物象的深思。形而上的理论如何在形而下的歌舞实践中得到展现,这是音乐理论体系完备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得以存在的重要条件。申波教授的《文化记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