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金融部门如何积极引导贷款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并以平凉市为例,充分说明金融在平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平凉市
一、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
市场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机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政策指导可以修补市场的缺陷。市场机制不排斥政策指导,相反,为了克服不完全竞争或信息失真等市场缺陷,往往还很有必要运用一定的行政或法律的干预手段以及计划引导金融资源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减少浪费。结合平凉经济发展现状看,虽然市场性选择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有很大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正处于发展期、不完全成熟的经济体系,单一的市场化配置很容易扭曲金融支持的作用,导致部分处于成长期的潜力产业无法获得市场化金融支持,因此,对于平凉市来说,要在保证金融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根据平凉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布局情况,因地制宜的贯彻执行国家金融、产业政策,通过两种机制共同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进程,两种机制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当前平凉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信贷结构不够合理。在金融支持平凉经济发展中,虽然银行融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信贷结构不甚合理:首先,信贷投放集中度过高,平凉市几家主要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存款靠大家、贷款就几家”的情况,尤其对于国家所限制的“两高一剩”、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多。二是信贷资金流向技术创新、高风险行业的渠道不够畅通,由于平凉信用担保、评级等机制的不完善,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往往不轻易支持高风险、有潜力的行业,银行“惜贷”现象普遍存在。
(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缺陷。一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合理。小农经济对资金需求的零散性,及小农经济蕴含的高风险性及现代金融机构所追求的资金规模化和安全性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造成了农村金融网点的撤并和金融业务的收缩,加剧了金融供给和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错位。二是农村金融资源服务功能不完善。随着农村发展性农户和市场性农户的增多,对金融服务也产生多样化的需求,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落后,大批农信社业务模式普遍趋同商业银行,普通金融服务和保障性金融服务没有有效区分,“穷人的银行业务”存在边缘化趋势。
(三)工业经济的弱质性与银行信贷资金的逐利性矛盾突出。近年来,平凉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工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企业盈利水平低,可供银行投入的好项目、好企业较少。这种情况表现为:一是平凉工业的发展过度依赖煤电。
四、金融支持平凉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方面
1.努力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环境。一是政府部门努力树立经济金融整体联动、同兴共荣的意识,营造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局面,坚持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并举。二是通过着力改善辖区金融生态环境,构筑规范、有序、稳定、健康的金融安全区。同时,支持银行清收旧欠,凡涉及银行与政府、银行与企业等方面的利益调整问题,政府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化解矛盾。
2.通过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行业支持转型调整。一是加大对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二是围绕全市“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努力保证各类符合条件的在建、续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三是积极支持市内铁路、高速公路和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民生工程推进实施。
(二)监管方面
1.坚守风险底线,构建金融“防火墙”。在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一定会面临更多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自身风险之间保持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将会严重打击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度和力度,甚至”夭折”。因此,金融监管部门要切实提高监管能力,通过建全金融 “防火墙”,严防局部风险向区域性风险、轻微风险向重大风险转化。
2.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和风险预警体系。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资金投向的跟踪监测,特别是对信贷增量进行同步追踪,及时了解商业银行资金投向的变化趋势,适时分析商业银行贯彻落实信贷政策的实际效应。二要建立健全对欠贷欠息大户、恶意贷款大户的通报制度,警示商业银行收回或停发贷款。
(三)金融机构方面
1.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信贷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互动。商业银行应抓住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支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一要围绕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调整要求,积极支持朝阳产业和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配合地方政府培植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群体。二是实施积极的金融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支持平凉市政府培育发展的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2.立足平凉经济实际,走“接地气”的发展模式。金融机构应当努力做到一下几点。一是深耕涉农金融。要坚持普惠金融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引导和培植农业重点产品、企业。二是努力扶持县域小微企业。应当依托平凉各个县域特点,通过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与政府展开合作,开发推广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产品,合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作者信息:范宏斌,男,1966年1月生,陕西咸阳人,就职于甘肃省平凉市建设银行。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平凉市
一、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
市场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机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政策指导可以修补市场的缺陷。市场机制不排斥政策指导,相反,为了克服不完全竞争或信息失真等市场缺陷,往往还很有必要运用一定的行政或法律的干预手段以及计划引导金融资源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减少浪费。结合平凉经济发展现状看,虽然市场性选择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有很大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正处于发展期、不完全成熟的经济体系,单一的市场化配置很容易扭曲金融支持的作用,导致部分处于成长期的潜力产业无法获得市场化金融支持,因此,对于平凉市来说,要在保证金融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根据平凉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布局情况,因地制宜的贯彻执行国家金融、产业政策,通过两种机制共同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进程,两种机制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当前平凉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信贷结构不够合理。在金融支持平凉经济发展中,虽然银行融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信贷结构不甚合理:首先,信贷投放集中度过高,平凉市几家主要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存款靠大家、贷款就几家”的情况,尤其对于国家所限制的“两高一剩”、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多。二是信贷资金流向技术创新、高风险行业的渠道不够畅通,由于平凉信用担保、评级等机制的不完善,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往往不轻易支持高风险、有潜力的行业,银行“惜贷”现象普遍存在。
(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缺陷。一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合理。小农经济对资金需求的零散性,及小农经济蕴含的高风险性及现代金融机构所追求的资金规模化和安全性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造成了农村金融网点的撤并和金融业务的收缩,加剧了金融供给和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错位。二是农村金融资源服务功能不完善。随着农村发展性农户和市场性农户的增多,对金融服务也产生多样化的需求,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落后,大批农信社业务模式普遍趋同商业银行,普通金融服务和保障性金融服务没有有效区分,“穷人的银行业务”存在边缘化趋势。
(三)工业经济的弱质性与银行信贷资金的逐利性矛盾突出。近年来,平凉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工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企业盈利水平低,可供银行投入的好项目、好企业较少。这种情况表现为:一是平凉工业的发展过度依赖煤电。
四、金融支持平凉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方面
1.努力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环境。一是政府部门努力树立经济金融整体联动、同兴共荣的意识,营造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局面,坚持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并举。二是通过着力改善辖区金融生态环境,构筑规范、有序、稳定、健康的金融安全区。同时,支持银行清收旧欠,凡涉及银行与政府、银行与企业等方面的利益调整问题,政府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化解矛盾。
2.通过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行业支持转型调整。一是加大对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二是围绕全市“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努力保证各类符合条件的在建、续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三是积极支持市内铁路、高速公路和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民生工程推进实施。
(二)监管方面
1.坚守风险底线,构建金融“防火墙”。在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一定会面临更多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自身风险之间保持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将会严重打击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度和力度,甚至”夭折”。因此,金融监管部门要切实提高监管能力,通过建全金融 “防火墙”,严防局部风险向区域性风险、轻微风险向重大风险转化。
2.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和风险预警体系。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资金投向的跟踪监测,特别是对信贷增量进行同步追踪,及时了解商业银行资金投向的变化趋势,适时分析商业银行贯彻落实信贷政策的实际效应。二要建立健全对欠贷欠息大户、恶意贷款大户的通报制度,警示商业银行收回或停发贷款。
(三)金融机构方面
1.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信贷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互动。商业银行应抓住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支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一要围绕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调整要求,积极支持朝阳产业和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配合地方政府培植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群体。二是实施积极的金融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支持平凉市政府培育发展的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2.立足平凉经济实际,走“接地气”的发展模式。金融机构应当努力做到一下几点。一是深耕涉农金融。要坚持普惠金融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引导和培植农业重点产品、企业。二是努力扶持县域小微企业。应当依托平凉各个县域特点,通过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与政府展开合作,开发推广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产品,合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作者信息:范宏斌,男,1966年1月生,陕西咸阳人,就职于甘肃省平凉市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