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问题;策略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包括社会经济关系的和谐、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社会文化关系的和谐等。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其和谐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标志,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与此同时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虽然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劳动用工领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依然突出。因此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既是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3)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平均每十年翻一番,家庭财产稳定增加,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却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法律法规有欠缺,劳动法规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对企业法人代表缺少约束力,对企业用工不规范问题缺乏有效监督。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相关的立法过于原则,缺少刚性要求,尤其对不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和不履行集体合同的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缺乏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二是政府有关部门执法和监管不到位,有的甚至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与维护地方投资环境对立起来。三是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社会责任感,执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不规范。有劳动没合同、有合同没协商、有内容不具体、有协议不兑现,以及抵制签订集体合同的情况比较普遍。四是职工法律知识欠缺,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2、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性全覆盖,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体系初步形成。但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不同人群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差距巨大。另外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使得政府长期以来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削弱了农村居民公平参与竞争并获取平等收入的能力。
3、协调劳资关系的有效机制缺失。一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国现行的《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对三方协调机制的规定不全面、不具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政府越位、雇主组织缺位、工会脱位与弱势的状况,导致建制进度缓慢、操作效率低下、运行效果与设想差距明显。二是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相对缺失。一些企业关闭破产、重组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不经过职代会通过,职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和落实,引发职工不满情绪,由此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三是对企业职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缺失。有些企业特别是部分非公企业劳动条件比较差,噪声、粉尘、高温等,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存在着诱发职业病的安全隐患;一些企业特别是部分非公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工作,职工缺乏诉求的渠道和丰富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一些矛盾和心理問题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及时的化解。
三、加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策略
1、健全完善劳动法律法规配套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要积极推动以劳动法为基础、以相关职工权益保障为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制保障。除对已颁布的《劳动法》进行修订,使其更加符合新的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外,还应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集体合同法》等保障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是导致中国劳动争议案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增加了劳动争议协调处理的难度,为此必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问题。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问题,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转移接续。同时,还要加大对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所有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督促足额缴费,确保各类企业职工公平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快建立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3、注重以人为本与发挥工会的作用。(1)注重以人为本。劳动关系中的职工是主体,只有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来对其权益加以保障,使得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地协调,才能够构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所以国有企业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落脚点。同时国有企业还必须要关注员工自身的发展,为其提供增长才干的机会,从而使得职工的潜能能够得到有效地激发,更好地服务于国有企业的发展。(2)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会首先需要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以及职代会这三个关键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中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处理以及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其次发挥工会监督职责,对于厂务公开等劳动者民主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对于一些对职工利益影响较大的事项必须要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而不能够由企业的管理层直接决定。最后,工会在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共谋企业发展以及共享发展成果深化,由维护劳动者的具体利益逐步地向促进劳动全面发展深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历史条件下,劳动关系矛盾日趋凸显。针对新时期劳动关系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必须加强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宏观调控;完善劳动法律法规配套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劳动关系调处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维河.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与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4(3)
[2]邵彦敏等.利益共享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J].求是学刊,2017(06)
[3]张磊.新时期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8(02)
关键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问题;策略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包括社会经济关系的和谐、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社会文化关系的和谐等。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其和谐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标志,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与此同时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虽然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劳动用工领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依然突出。因此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既是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3)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平均每十年翻一番,家庭财产稳定增加,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却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法律法规有欠缺,劳动法规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对企业法人代表缺少约束力,对企业用工不规范问题缺乏有效监督。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相关的立法过于原则,缺少刚性要求,尤其对不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和不履行集体合同的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缺乏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二是政府有关部门执法和监管不到位,有的甚至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与维护地方投资环境对立起来。三是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社会责任感,执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不规范。有劳动没合同、有合同没协商、有内容不具体、有协议不兑现,以及抵制签订集体合同的情况比较普遍。四是职工法律知识欠缺,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2、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性全覆盖,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体系初步形成。但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不同人群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差距巨大。另外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使得政府长期以来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削弱了农村居民公平参与竞争并获取平等收入的能力。
3、协调劳资关系的有效机制缺失。一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国现行的《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对三方协调机制的规定不全面、不具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政府越位、雇主组织缺位、工会脱位与弱势的状况,导致建制进度缓慢、操作效率低下、运行效果与设想差距明显。二是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相对缺失。一些企业关闭破产、重组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不经过职代会通过,职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和落实,引发职工不满情绪,由此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三是对企业职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缺失。有些企业特别是部分非公企业劳动条件比较差,噪声、粉尘、高温等,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存在着诱发职业病的安全隐患;一些企业特别是部分非公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工作,职工缺乏诉求的渠道和丰富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一些矛盾和心理問题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及时的化解。
三、加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策略
1、健全完善劳动法律法规配套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要积极推动以劳动法为基础、以相关职工权益保障为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制保障。除对已颁布的《劳动法》进行修订,使其更加符合新的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外,还应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集体合同法》等保障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是导致中国劳动争议案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增加了劳动争议协调处理的难度,为此必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问题。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问题,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转移接续。同时,还要加大对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所有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督促足额缴费,确保各类企业职工公平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快建立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3、注重以人为本与发挥工会的作用。(1)注重以人为本。劳动关系中的职工是主体,只有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来对其权益加以保障,使得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地协调,才能够构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所以国有企业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落脚点。同时国有企业还必须要关注员工自身的发展,为其提供增长才干的机会,从而使得职工的潜能能够得到有效地激发,更好地服务于国有企业的发展。(2)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会首先需要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以及职代会这三个关键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中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处理以及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其次发挥工会监督职责,对于厂务公开等劳动者民主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对于一些对职工利益影响较大的事项必须要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而不能够由企业的管理层直接决定。最后,工会在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共谋企业发展以及共享发展成果深化,由维护劳动者的具体利益逐步地向促进劳动全面发展深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历史条件下,劳动关系矛盾日趋凸显。针对新时期劳动关系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必须加强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宏观调控;完善劳动法律法规配套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劳动关系调处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维河.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与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4(3)
[2]邵彦敏等.利益共享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J].求是学刊,2017(06)
[3]张磊.新时期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