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爷爷在临终的前几天,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1943年,开封城里驻扎着一支抗日的队伍,队伍的头领是一位将军。
一天中午,一个军官带着两个士兵,把一家烧饼铺里的一筐烧饼拿走了。卖烧饼的年轻人不依,要钱。军官性起,训他:“我们在前方打小日本,命都不要了,你难道连一筐烧饼都舍不得吗?我们今天先欠着,日后发了饷加倍还你!”
年轻人犯了嘀咕,将军的队伍是仁义之师,将军治军严明,有口皆碑,何不去求他讨回本钱。
将军果然把队伍集合起来了,让年轻人辨认是谁拿了他的烧饼。将军说,你找到了拿烧饼的人,我给你大洋……
年轻人战战兢兢地在队伍前搜寻,一张张面孔,一身身行头,似乎都是一个模样。他犹豫了。他对将军说,这一筐烧饼的钱不要了,他乞求将军放他走。
将军眼睛里喷着火,警告他:“你找出了拿烧饼的人,万事不提,你要是往我的队伍头上扣屎盆子……”将军的手在空中劈了一下,吓得年轻人的腿肚子直哆嗦!
“别认了,是我!”随着一声响亮的回答,从队列里跨出一名军官,潇洒英俊,正气凛然。
士兵们惊呆了!年轻人惊呆了!将军也惊呆了!
“是你吗?”将军威严地问。
“是我。”军官镇静地回答。
“军中无戏言!”将军说。
“好汉做事好汉当!”军官说。
“是他吗?”将军又问年轻人。
年轻人从腰里解下脏兮兮的方巾,擦擦额头上的汗,揉揉惊恐的眼睛,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端详了一阵子,怯怯地点了点头。
“拉出去毙了!”将军一声令下,惊得山摇地动,操场上一片沉默,士兵们一个个低下了头。
“执行吧!”将军又吼了一声。
这时,有四个士兵慢腾腾地出列,押着军官往庙后的白杨林走去,那里是乱坟岗。
“将军,不能杀他呀,那烧饼值不了几个钱呀!”
年轻人“咕咚”一声跪在地上,鸡啄米般地磕头,末了又“啪啪”地扇自己的耳光,“都怪我多嘴呀,我该死!”
“将军,饶了连长吧,求求你了。”将军面前的一列士兵突然“扑通”、“扑通”地跪在地上,像倒了一堵墙。
“我们断粮三天了,有几个兄弟都饿得站不起来了。”有一个胆大的士兵向将军报告:“那烧饼是连长弄来救命的,我们吃了还要去杀日本鬼子哩!”
将军锁紧了眉头,他在想,和日本鬼子打仗,那残酷,那悲壮!华夏濒危,民不聊生。然而,队伍已经三个月没军饷了…… __________________
“站住!”将军喝住了行刑的士兵,“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他按捺住内心的波澜,面孔冷峻地问军官。
“卑职死而无憾,只有一事相求,不要把死讯告诉家母。”军官说。
将军点点头,上前拍拍军官的肩膀:“你放心走好了,有我在,我会替你行孝的。”
军官昂首阔步走上刑场。一声枪响,惊飞了白杨林中的乌鸦,它们“哇哇”聒噪起来,在天空中盘旋,久久不肯离去。
晚上将军来到庙后的白杨林里,让勤务兵把四碟小菜放在树下,斟上酒,点燃香烛,焚完黄裱纸,说道:“孩子,为父给你壮行来了。有道是虎毒不食子,无奈大敌当前,军法无情,不然何以令行禁止,拯救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将军祭毕,俯首默哀,俨然一尊雕像。
第二天,卖烧饼的年轻人来了,抬着一筐烧饼,领着一群后生,他们要加入将军的队伍。
抗战胜利后,将军回家探亲,一进门,见儿子正在院中劈柴,不禁愕然,惊问:“你怎么还活着?”
儿子扑向将军,哽咽着说:“那日行刑的兄弟们不忍,放了一声空枪,埋了一座假坟,放走了儿子!”
将军听完,潸然泪下。
我爷爷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没几天就辞世了,我怀疑那个卖烧饼的年轻人就是我爷爷……
(选自《情感读本》2009年12月上)
阅读训练
1.读完全文,你感到文中的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空缺横线前的省略号处省略了将军的一段心理描写,请根据上文补写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写“将军听完,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删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直接叙说故事,会使文章内容更为集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孔文设计)
1943年,开封城里驻扎着一支抗日的队伍,队伍的头领是一位将军。
一天中午,一个军官带着两个士兵,把一家烧饼铺里的一筐烧饼拿走了。卖烧饼的年轻人不依,要钱。军官性起,训他:“我们在前方打小日本,命都不要了,你难道连一筐烧饼都舍不得吗?我们今天先欠着,日后发了饷加倍还你!”
年轻人犯了嘀咕,将军的队伍是仁义之师,将军治军严明,有口皆碑,何不去求他讨回本钱。
将军果然把队伍集合起来了,让年轻人辨认是谁拿了他的烧饼。将军说,你找到了拿烧饼的人,我给你大洋……
年轻人战战兢兢地在队伍前搜寻,一张张面孔,一身身行头,似乎都是一个模样。他犹豫了。他对将军说,这一筐烧饼的钱不要了,他乞求将军放他走。
将军眼睛里喷着火,警告他:“你找出了拿烧饼的人,万事不提,你要是往我的队伍头上扣屎盆子……”将军的手在空中劈了一下,吓得年轻人的腿肚子直哆嗦!
“别认了,是我!”随着一声响亮的回答,从队列里跨出一名军官,潇洒英俊,正气凛然。
士兵们惊呆了!年轻人惊呆了!将军也惊呆了!
“是你吗?”将军威严地问。
“是我。”军官镇静地回答。
“军中无戏言!”将军说。
“好汉做事好汉当!”军官说。
“是他吗?”将军又问年轻人。
年轻人从腰里解下脏兮兮的方巾,擦擦额头上的汗,揉揉惊恐的眼睛,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端详了一阵子,怯怯地点了点头。
“拉出去毙了!”将军一声令下,惊得山摇地动,操场上一片沉默,士兵们一个个低下了头。
“执行吧!”将军又吼了一声。
这时,有四个士兵慢腾腾地出列,押着军官往庙后的白杨林走去,那里是乱坟岗。
“将军,不能杀他呀,那烧饼值不了几个钱呀!”
年轻人“咕咚”一声跪在地上,鸡啄米般地磕头,末了又“啪啪”地扇自己的耳光,“都怪我多嘴呀,我该死!”
“将军,饶了连长吧,求求你了。”将军面前的一列士兵突然“扑通”、“扑通”地跪在地上,像倒了一堵墙。
“我们断粮三天了,有几个兄弟都饿得站不起来了。”有一个胆大的士兵向将军报告:“那烧饼是连长弄来救命的,我们吃了还要去杀日本鬼子哩!”
将军锁紧了眉头,他在想,和日本鬼子打仗,那残酷,那悲壮!华夏濒危,民不聊生。然而,队伍已经三个月没军饷了…… __________________
“站住!”将军喝住了行刑的士兵,“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他按捺住内心的波澜,面孔冷峻地问军官。
“卑职死而无憾,只有一事相求,不要把死讯告诉家母。”军官说。
将军点点头,上前拍拍军官的肩膀:“你放心走好了,有我在,我会替你行孝的。”
军官昂首阔步走上刑场。一声枪响,惊飞了白杨林中的乌鸦,它们“哇哇”聒噪起来,在天空中盘旋,久久不肯离去。
晚上将军来到庙后的白杨林里,让勤务兵把四碟小菜放在树下,斟上酒,点燃香烛,焚完黄裱纸,说道:“孩子,为父给你壮行来了。有道是虎毒不食子,无奈大敌当前,军法无情,不然何以令行禁止,拯救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将军祭毕,俯首默哀,俨然一尊雕像。
第二天,卖烧饼的年轻人来了,抬着一筐烧饼,领着一群后生,他们要加入将军的队伍。
抗战胜利后,将军回家探亲,一进门,见儿子正在院中劈柴,不禁愕然,惊问:“你怎么还活着?”
儿子扑向将军,哽咽着说:“那日行刑的兄弟们不忍,放了一声空枪,埋了一座假坟,放走了儿子!”
将军听完,潸然泪下。
我爷爷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没几天就辞世了,我怀疑那个卖烧饼的年轻人就是我爷爷……
(选自《情感读本》2009年12月上)
阅读训练
1.读完全文,你感到文中的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空缺横线前的省略号处省略了将军的一段心理描写,请根据上文补写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写“将军听完,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删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直接叙说故事,会使文章内容更为集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孔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