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筐烧饼的故事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爷爷在临终的前几天,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1943年,开封城里驻扎着一支抗日的队伍,队伍的头领是一位将军。
  一天中午,一个军官带着两个士兵,把一家烧饼铺里的一筐烧饼拿走了。卖烧饼的年轻人不依,要钱。军官性起,训他:“我们在前方打小日本,命都不要了,你难道连一筐烧饼都舍不得吗?我们今天先欠着,日后发了饷加倍还你!”
  年轻人犯了嘀咕,将军的队伍是仁义之师,将军治军严明,有口皆碑,何不去求他讨回本钱。
  将军果然把队伍集合起来了,让年轻人辨认是谁拿了他的烧饼。将军说,你找到了拿烧饼的人,我给你大洋……
  年轻人战战兢兢地在队伍前搜寻,一张张面孔,一身身行头,似乎都是一个模样。他犹豫了。他对将军说,这一筐烧饼的钱不要了,他乞求将军放他走。
  将军眼睛里喷着火,警告他:“你找出了拿烧饼的人,万事不提,你要是往我的队伍头上扣屎盆子……”将军的手在空中劈了一下,吓得年轻人的腿肚子直哆嗦!
  “别认了,是我!”随着一声响亮的回答,从队列里跨出一名军官,潇洒英俊,正气凛然。
  士兵们惊呆了!年轻人惊呆了!将军也惊呆了!
  “是你吗?”将军威严地问。
  “是我。”军官镇静地回答。
  “军中无戏言!”将军说。
  “好汉做事好汉当!”军官说。
  “是他吗?”将军又问年轻人。
  年轻人从腰里解下脏兮兮的方巾,擦擦额头上的汗,揉揉惊恐的眼睛,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端详了一阵子,怯怯地点了点头。
  “拉出去毙了!”将军一声令下,惊得山摇地动,操场上一片沉默,士兵们一个个低下了头。
  “执行吧!”将军又吼了一声。
  这时,有四个士兵慢腾腾地出列,押着军官往庙后的白杨林走去,那里是乱坟岗。
  “将军,不能杀他呀,那烧饼值不了几个钱呀!”
  年轻人“咕咚”一声跪在地上,鸡啄米般地磕头,末了又“啪啪”地扇自己的耳光,“都怪我多嘴呀,我该死!”
  “将军,饶了连长吧,求求你了。”将军面前的一列士兵突然“扑通”、“扑通”地跪在地上,像倒了一堵墙。
  “我们断粮三天了,有几个兄弟都饿得站不起来了。”有一个胆大的士兵向将军报告:“那烧饼是连长弄来救命的,我们吃了还要去杀日本鬼子哩!”
  将军锁紧了眉头,他在想,和日本鬼子打仗,那残酷,那悲壮!华夏濒危,民不聊生。然而,队伍已经三个月没军饷了…… __________________
  “站住!”将军喝住了行刑的士兵,“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他按捺住内心的波澜,面孔冷峻地问军官。
  “卑职死而无憾,只有一事相求,不要把死讯告诉家母。”军官说。
  将军点点头,上前拍拍军官的肩膀:“你放心走好了,有我在,我会替你行孝的。”
  军官昂首阔步走上刑场。一声枪响,惊飞了白杨林中的乌鸦,它们“哇哇”聒噪起来,在天空中盘旋,久久不肯离去。
  晚上将军来到庙后的白杨林里,让勤务兵把四碟小菜放在树下,斟上酒,点燃香烛,焚完黄裱纸,说道:“孩子,为父给你壮行来了。有道是虎毒不食子,无奈大敌当前,军法无情,不然何以令行禁止,拯救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将军祭毕,俯首默哀,俨然一尊雕像。
  第二天,卖烧饼的年轻人来了,抬着一筐烧饼,领着一群后生,他们要加入将军的队伍。
  抗战胜利后,将军回家探亲,一进门,见儿子正在院中劈柴,不禁愕然,惊问:“你怎么还活着?”
  儿子扑向将军,哽咽着说:“那日行刑的兄弟们不忍,放了一声空枪,埋了一座假坟,放走了儿子!”
  将军听完,潸然泪下。
  我爷爷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没几天就辞世了,我怀疑那个卖烧饼的年轻人就是我爷爷……
  (选自《情感读本》2009年12月上)
  
  阅读训练
  1.读完全文,你感到文中的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空缺横线前的省略号处省略了将军的一段心理描写,请根据上文补写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写“将军听完,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删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直接叙说故事,会使文章内容更为集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孔文设计)
其他文献
作家名片  迟子建,一级女作家,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童年在黑龙江畔度过。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有四十余部单行本。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
期刊
作家名片  李汉荣(1958~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有多篇佳作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省市中学语文教科书,如《山中访友》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外婆的手纹》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与天地精神往来》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并有多篇文章被作为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材料。同时,李汉荣擅长想象,使得文笔生动活泼,于诗意的抒写中显出细节的明晰、如
期刊
阅读前言  同学们喜欢杂文吗?大家听说过当代著名杂文家阮直的名字吗?近些年来,阮直先生的杂文像勃发的春花一样在全国的报纸杂志上竞相盛开,下面奉上的是其中的三朵。轻嗅这些“花朵”,你会感受到阮直先生对人类普世价值的贴近,对人性弱点的解剖以及对社会底层民众的温暖关注。阮直先生的文字具有生命的原生态味道,像从大海里面刚刚捕捞出来的活鱼鲜虾,字字词词都在欢蹦乱跳。让我们一起用心品味吧——    点击“天才
期刊
作家名片  从遥远的西子湖畔到北大荒一路走来了一个姑娘,若干年后,她成了以清丽高洁的风格独领风骚的“知青作家”,她的作品往往一经发表就被转载,就引起轰动。她,就是著作颇丰的张抗抗。她的作品,无论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还是写社会、艺术及人生,均风格独特、鲜明,既有成熟女性的睿智与思考,又有理性与思辨的力量,独具清雅、洒脱、隽永的艺术美。  她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期刊
阅读前言  赵丽宏是中学生最喜爱的美文作家之一。大家非常喜爱他的“文”——他的许多经典作品(如《母亲和书》、《为你打开一扇门》、《学步》、《顶碗少年》、《蝈蝈》等)不仅入选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及课外阅读书目,还成为各地中考阅读题的选文;大家更喜爱他这个人——他忧国忧民,热爱生活,他乐于倾听,待人真诚,他酷爱读书,学识渊博,他喜欢音乐,爱好旅行,他扶持后人,甘做人梯,他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我愿意将其三
期刊
办公室里人很多,明显感觉除了人之外再没别的活物。不知道从哪天起,大家陆陆续续都备了各种各样的小瓶子,每人桌子上都养了几枝绿萝。绿萝好养,直接泡到水里就可以了,省了找土栽培的麻烦。  只是这些绿萝完成了繁衍到每个办公桌上的任务之后就再没有什么起色了。在水里慢慢生了根,几乎就不再长,只是维持着生命似的,让人时时地担心着,生怕哪片叶子黄了。  就是这样,还是有人把绿萝养死了,大家不解,只说办公室可能缺少
期刊
冯景元先生的《苦的十二认知》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给我们剖析了苦的内涵,苦的真义,让我们对“苦”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体会。  《孟子·告子下》中曾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非得吃一番苦头不可,正应了那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吃大苦,在成功者的人生词典里可谓是再司空见惯不过的词汇
期刊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和著名民间文学艺术家。其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民间故事见长。其作品选材视角新颖,善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在当代文学领域独树一帜。《歪儿》是回忆少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其美点多多,值得品味。  美点一:构思精巧。《歪儿》一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同男孩子们玩游戏时的一场风波,文章以“踢罐”游戏为线索,串连起了歪儿坐庄——歪儿挨骂——歪儿退出—
期刊
作家名片  包利民,男,有时发稿也用黎民、利民、去绝踪等笔名,黑龙江呼兰人。高中时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步入正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些杂志或网站的签约作家。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次),每年有百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格言》、《视野》、《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上百家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有数百篇文章入选各种丛书。《最美的声音》等文章入
期刊
作家名片  叶倾城,一个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纸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著有《情感的第三条道路》、《住在内衣里》、《我的百合岁月》等多部散文集,《原配》、《麒麟夜》等多部长篇小说。  近年来,叶倾城以唯美浪漫而又不乏理性与深刻的文字征服了大量读者。她的散文多取材于平凡人生的真实感悟,以女性特有的感性、细腻和聪慧给读者带来愉悦和启迪。她曾谦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