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飞机维修手册是飞机制造厂家按照ATA规范100要求制定,属于适航当局可接受的技术文件.该文以体裁分析为理论基础,以波音公司旗下737-600/700/800/900型号的维修手册和空客公司旗下A319/A320/A321型号的维修手册为语料,抽取了其中72个维修说明文本进行体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波音飞机维修手册和空客飞机维修手册体裁结构有所差异:波音公司将维修手册拆分成系统描述部和维护程序两个部分,而空客的维修手册则是将这两者合并在同一手册中;波音维修手册维护程序部分的语步数量和内容都显得更为详细.
【机 构】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机维修手册是飞机制造厂家按照ATA规范100要求制定,属于适航当局可接受的技术文件.该文以体裁分析为理论基础,以波音公司旗下737-600/700/800/900型号的维修手册和空客公司旗下A319/A320/A321型号的维修手册为语料,抽取了其中72个维修说明文本进行体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波音飞机维修手册和空客飞机维修手册体裁结构有所差异:波音公司将维修手册拆分成系统描述部和维护程序两个部分,而空客的维修手册则是将这两者合并在同一手册中;波音维修手册维护程序部分的语步数量和内容都显得更为详细.
其他文献
称呼语由交际双方当面招呼时使用,除了能够起到引起交际对象的注意,也能够为交际双方的关系提供语用预设,这种预设可以是对讲话者情感态度的预设,也可以是对交际双方身份关系的预设,听话者一旦接受这种语用预设,其后的言行将基于该语用预设.通过例句分析,可发现:尽管称呼语会因时代、观念以及场合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但使用称呼语的语用预设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是一贯而终的,从语用预设的角度研究称呼语为称呼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钢琴奏鸣曲》(Op.26)是20世纪美国作曲家赛谬尔·巴伯创作的代表性钢琴作品,是钢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在该作品中,巴伯秉承传统的调性思维,有所保留地使用十二音技法,形成独特的调性感受,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分析第一乐章的调性特征,对十二音音列的运用作了一些归纳.
动物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所产生的隐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隐喻的视角出发,将我国有关于“猪”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故事传说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描写分析我国动物词“猪”的本义,归纳整理其喻义,并联系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变化,寻找动物词“猪”的喻义变化规律.
新时代音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音乐人才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掌握更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能,以更好地承担音乐文化教育及音乐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职责.本文着重论述当前音乐文化市场亟需的音乐编辑能力、艺术管理能力和音乐制作能力,以期对新时代音乐人才的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助益.
“分析化”是汉语历时句法演变的类型之一,上古汉语“者”字中-定结构的出现就属于这种演变类型.文章认为“名词中心语+含谓修饰语”的早期形式是无标记中-定结构,因形态等区别性手段的衰落,容易与主谓结构混同.在语用原则的推动下,无标记中-定结构演变为“者”字中-定结构.
研究拟广义加权引致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及其应用.首先把拟广义思想引入加权引致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给出拟广义加权引致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的概念.并分析其具有的单调性、幂等性、有界性、置换不变性等性质.提出了基于拟广义加权引致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的决策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算例分析说明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There is an apparent contrast between children\'s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dult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age difference, difference in learning process and motivation difference. T
会计英语属于一种国际商业语言,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会计工作也正在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挑战,这对于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提升会计人才的英语语言能力,这对于提升会计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基于此,该文主要以会计英语特色为核心从多角度来分析会计英语语言的特色,并进一步阐述会计英语术语的翻译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春消息》既是一首反映伟大抗疫精神的声乐作品,也是一首优美的艺术歌曲.作品以“春消息”为基本素材,在构思上先抑后扬,用意象化的创作手法,实现了词曲在结构、情绪和意境上的交融与统一,赞美了明快亮丽的春天,讴歌了驱除阴霾的英雄,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礼赞了令人振奋的新时代.
现代汉语方言中表“抓挠”义的动词以“搔”“抓”“挠”为主,其共时分布情况可通过历时演变的考察来解释.“搔”出现时间最早,先秦即已产生,是上古时期唯一表示“抓挠”义的动词,唐代以后因常出现于存古性质的固定搭配而发展受限,不仅失去主导词地位,使用范围亦不断萎缩.“抓”至晚东汉即已出现,至宋代才在南方文献中渐有兴起之势,“挠”则为产生于宋代的南方官话词,元代以后二者均在北方官话中扩散开来并迅速发展,而且“抓”还一跃成为主导词.现代汉语方言中“抓”的主导词地位被“挠”取代,当与语义分工的不同、通语基础方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