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教学中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问题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智力、能力与外语教学
  
  智力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多被理解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心理特性的有机结合。但近些年来,心理学研究领域对智力提出了一些新的和颇富趣味的观点,最有代表性的是“多元智力”说。汉迪就曾列举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智力: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实践智力、体能智力、个人内在智力、人际智力。波斯特尔则把智力概括为情绪智力、直觉智力、体能智力、智能智力四大类型24种。能力的概念也很多,但人们多数支持这样一种看法: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活动密切联系,掌握活动的速度和成果的质量被普遍认为是能力的两种标志。无论是从传统的观点和上列最新的观点来看,能力都是一个比智力更为广泛的概念,它本身包括了智力和创造力。
  外语教学理应归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外语教学中,人们普遍重视外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科目标,并依此目标而实施教学过程。这样做固然是合理的,但笔者认为它却是不周全的,因为外语教学在帮助学生习得外语的同时,还应该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任务而倍加重视。
  
  二、外语教学中
  应重点培养的智力和能力
  
  1.识记力。识记是获得知识经验和巩固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人们对母语的习得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长期耳闻目睹和交际实践生活体验同步进行的,习得过程的识记充满了实践的特色。而身处母语环境下的人要习得一门外语,就没有这种天然的优势。因此,识记尤其是有意识记会伴随外语习得的全过程。
  2.感知力。感知包括人们的大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的反映。如果说识记是学习外语的最重要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首先要建立在良好的感知基础上,否则识记就成为无本之木。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和许多外语教师以及我本人的教学经验都证明,感知是学习的“A、B、C”,外语教学的起点和基石必须是感知。
  3.观察力。观察是指受个人思维活动影响的有预定目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活动。英语属印欧语系的语种,其语言、语汇、语法都与作为母语的汉藏语系中的汉语有十分显著的分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对外语文本进行反复的观察,在这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提高。
  4.思维力和想像力。思维是人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想像则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两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要比前面述及的感知、观察、识记的层次更高,因为它是一个充满分析、综合、比较和全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思维力和想像力对学生学习外语的作用就越来越显重要,这个重要性既有隐性的成份,也有表性的成份。隐性的成份存在于学习者个体的大脑中,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等过程才能表性化。
  5.自学能力和团队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脱离教师指导而独立学习的能力。团队学习能力则指学生在有共同任务、共同目标、共同环境、共同利益中扮演不同学习角色的能力。按现行的国家课程标准,学生在中学的英语学习不超过1000课时,而即使在母语环境中,个体习得母语的听说能力就需18000多小时,再经过小学中学近3000课时的专门学习,才能达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在这种背景下,要使学生成功地掌握英语这门外语,必须有赖于课余自学和团队合作学习,倘不如此,则学习目标根本无法达到。
  6.应用外语交际能力。这是学习外语的至高境界,因为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掌握外语这个交际工具,以达到能够借此融入外语环境之中而无所阻碍。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应用外语的交际能力不只局限于专业角度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要拓展到对外语环境的文化氛围和背景中去,否则即使有了上述四种专业能力,也会出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隔膜现象。
  
  三、外语教学中
  如何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1.要打破为外语而外语的纯学科桎梏,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视为外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理清这种观点并付诸实践,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理想,把学科特定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综合审视,处理好学科特定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2.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可增加适度的补充内容,并适当提高学习难度。从认知论和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只有在紧张的智力活动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许多人提出的在外语教学中增大教学内容含量,提高难度,加快速度的原则是言之有理的。
  3.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以精讲为先导,以训练为主体,以智力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意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和教师不断探索学生学科学习与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关系。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在学科学习的长期過程和反复实践中养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大练习的力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充分的练习,以期在掌握外语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4.遵循识记的心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类识记过程的遗忘现象有独到的研究和开创性的贡献,他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说明人类对已识记的知识的保存量随时间变化,即先快后慢。具体地说,识记内容第一天的保持率约为33.7%,第二天则为27.8%,此后即趋于稳定,到第六天以后大约保持在25.4%不再有大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这个基本规律及时地指导学生复习,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5.教学内容应切近所教语种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人情和文化背景。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的目的既在于外语学科本身,又在于外语学科的应用和交际实践。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也可采用话剧、小品、演讲、看影视片等形式来进行,不必一味照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去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适当组织一些涉外交际实践活动,以增强教学效果。
  6.应对传统和现行的外语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尽量做到优化组合。外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重视发展智力。比较翻译法的代表人之一马盖尔就十分重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他认为这些思维活动是学生要掌握外语技巧的起源,因之被人们称为起源法。直接法则强调学习外语是养成一种习惯。二者均言之有理而各嫌片面。我认为既要重视智力过程,又要重视习惯养成、说成,二者并举方能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和土地—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知识管理已被各个企业当作能够增加其产品价值、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正在加紧推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是加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
大学生科学素养是指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个人决策时所必需的对概念和过程的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需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一、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1.要具有广博的科学视野  当今的世界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在有准备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形式。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是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后,青年教师进一步学习
一、学习化环境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教育与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形式,促进教育模式、方法及观念的变革。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习化环境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环境上不是只专注于目标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
十九世纪末,西方学者开始对广告效果进行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学者对涉入度开始着手研究,八十年代西方学者们掀起对产品涉入度的研究热潮,产生各种关于产品涉入度与广告效果
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成功的教育靠教师。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动态地呈现知识,发散地引导思维,不懈地培养毅力,这就给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来。作为创新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实现自身人格创新的能力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创新人格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
现有的对企业薪酬分配公平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薪酬分配的结果和过程公平方面,对于影响薪酬分配公平的根本原因缺乏深入研究。而学者们在宏观研究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时已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