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阵挛失神癫临床及脑电图特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an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肌阵挛失神癫

(epilepsy with myoclonic absences,EMA)是一种以肌阵挛失神(myoclonic absences,MA)为主要发作类型的儿童癫

综合征。本研究旨在探讨EMA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

方法

对6例EMA患儿均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2例同步监测双侧三角肌肌电图(EMG)。对EMA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6例中女3例,男3例。起病年龄为2岁3个月~11岁,平均5岁2个月。5例以MA为惟一发作类型,1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起病,后转变为MA。MA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改变,上肢为主的节律性肌阵挛抽搐、常伴强直性收缩、有时可见头及身体的偏斜或不对称抽搐,持续时间为2~30 s,发作突发突止,发作频繁时每日可达数次~30余次,过度换气常可诱发。所有患儿发作期EEG为双侧对称同步的3 Hz棘慢波节律性暴发,2例双侧三角肌EMG记录到与发作期放电频率一致的节律性肌电暴发,其中1例还记录到伴随的持续强直性肌电活动。所有患儿发作间期EEG均有醒睡各期全导棘慢波发放,部分存在少量局灶性放电。治疗主要采用丙戊酸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癫

药。随访时年龄为6岁4个月~19岁,4例发作控制8个月~3年;1例因开始治疗晚、1例未及时正规治疗并伴病程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分别随访2年半及5年,目前仍有发作,且有智力受损。

结论

EMA为一种少见的儿童癫

性疾病,发作类型主要为MA。临床表现结合发作期VEEG及同步EMG可确诊MA。早期恰当的选用丙戊酸或联合其他抗癫

药对EMA有效。治疗不及时或伴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时预后相对不良。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化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监测的不同微小残留病(MRD)水平的预后意义。方法对102例ALL患儿进行MRD监测研究,分别在患儿诱导化疗开始后第15天、第29天、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MRD监测。根据患儿初诊时免疫表型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的四色单克隆抗体组合。常用的抗体组合包括CD45CD19CD34CD10和CD45CD19CD34CD20
期刊
目的研究8例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患儿的脊髓MRI特点并进行临床随访。方法观察8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临床特点,于起病2周行脊髓和头颅MRI检查,早期进行针对性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并且随访3个月。结果8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2例四肢瘫痪,1例双下肢瘫痪,5例单侧下肢瘫痪。大部分患儿表现为轻瘫,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以及相应血清IL-18含量与儿童脓毒症(Sepsis)的关系。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测序的方法。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①脓毒症患儿血清IL-18水平为(196.56±157.32) pg/ml,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的(66.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2008年5-6月份手口足病的病原。方法设计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属通用实时荧光RT-PCR引物和TaqMan探针,运用TaqMan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2008年5至6月,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疑似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1023例(份),同时分别进行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检测。对肠道病毒属荧光RT-PCR检测阳性,而肠道病毒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