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西藏平叛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高峻辽阔的青藏高原是那样的神圣壮丽。新中国建立后,高原上的藏民们摆脱了农奴制的枷锁,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牧场,喜悦绽放在饱经风霜的的脸上。可是牧民的解放,却令西藏的一些上层贵族大失所望,帝国主义也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勾结起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着分离中国的活动。
  1959年春节刚过,西藏寒风凛冽,仍披着银装,藏族同胞沉浸在新年的愉悦之中。在这喜庆的节日里,一场叛乱正在酝酿着。
  2月7日,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会见应邀前往观看跳神仪式的西藏工委、军区负责人时,提出要观看西藏军区文工团演出的要求:“听说西藏军区文工团在内地学习回来后演出的节目很好,我想看一次,请你们给安排一下。”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等人当即表示欢迎,并将达赖喇嘛的这一意愿告知噶伦和达赖喇嘛的副官长帕拉·土登维登等人。达赖喇嘛亲自确定了观看演出的时间(3月10日)和地点(军区礼堂)。
  3月9日晚上,西藏少数反动上层人士对不明真相的拉萨僧俗民众散布谣言说:“达赖喇嘛10号要去军区赴宴,汉人准备了飞机,要把达赖喇嘛劫往北京。大家每户都要派一个代表去罗布林卡请愿,请求达赖喇嘛10号不要去军区。”谣言在市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3月10日上午8时许,叛乱终于拉开帷幕。叛乱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僧俗民众围住达赖喇嘛的住地罗布林卡,阻拦达赖喇嘛前往西藏军区礼堂观看演出,还打伤了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桑颇·才旺仁增,杀害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官员、爱国人士堪穷·索郎降措,并拖尸示众。叛乱分子还驱使部分群众上街游行示威,高喊“西藏独立万岁”等反动口号。
  叛乱分子还在罗布林卡召开了伪“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共100多人,包括地方政府的僧俗官员、三大寺喇嘛和叛乱武装人员等。会议由堪仲大喇嘛绒朗色、堪仲土登降秋、扎萨凯墨·索朗旺堆等人主持。他们说:“军区有监狱,不能让达赖喇嘛去;现在西藏独立了,达赖喇嘛不能随便到中央去。”与会“代表”提出由索康·旺钦格列、堪穷达热·多阿塔钦、噶章·洛桑仁增、凯墨·寮朗旺堆和藏军副总司令堪穷洛珠格桑等人来领导“西藏独立运动”。
  会上宣布在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工作的原西藏政府官员,从11日起一律不许再去办公。他们在会上还推出“代表”去当时印度驻拉萨总领事馆通知:西藏已经宣布“独立”。叛乱首领宣称“同中央决裂,为争取西藏独立而干到底”,他们指使拉萨及其周围的叛乱武装7000多人,在药王山、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及市郊各要地构筑工事,将西藏军区司令部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拉萨代表机关团团包围。
  从3月10日至3月19日期间,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遵照中央的指示,采取了十分克制的态度,坚持不打第一枪。他们一方面向聚集在罗布林卡的索康·旺清格列、柳霞·土登塔巴等噶伦们提出警告,责令他们负责平息叛乱。另一方面,中央驻藏代理代表、西藏军区政委给达赖喇嘛写信,争取他摆脱叛乱分子,珍重自身安全。
  通过爱国人士,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先后于3月10日、11日和15日三次给达赖喇嘛写信。谭冠三在信中表示体谅达赖喇嘛的处境,关心他的安全,并指出叛乱分子猖獗地进行军事挑衅,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立即予以制止。达赖喇嘛亦于3月11日、12日和16日先后给谭冠三复信3封。在16日的信中,达赖喇嘛表示,他已对地方政府官员等进行了“教育”和“严厉地指责”,并表示几天后还可能到军区去。
  3月16日和17日,叛乱分子先后以“西藏独立会议”和“西藏独立国人民会议全体大会”的名义,给驻印度噶伦堡的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夏格巴·汪秋德丹发出两封电报,要其向在印度的藏胞宣布“西藏独立国”已经成立,并谋求印度政府的支持。
  3月17日夜晚,噶伦索康、柳霞、夏苏等叛乱头目以所谓“汉人的两发炮弹打到罗布林卡北围墙外,威胁达赖喇嘛安全”为借口,将达赖喇嘛及其家属劫出拉萨。他们渡过雅鲁藏布江,往山南方向去。
  3月31日,达赖一行经西藏错那县沙则进入印度控制区的当天,印度总理尼赫鲁就在印度人民院发表讲话,说“印度政府给予达赖喇嘛政治避难”。达赖抵达印度后,印度当局待之为上宾。印度当局企图通过培植达赖集团,收容逃往印度的叛乱分子,对中国施加压力,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另外,印度政府还收容逃往印度的叛乱分子,将其中的青壮年进行训练后,发给枪支弹药,然后编成印藏边境特种部队,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对西藏进行策反、渗透和破坏。
  3月18日,叛乱分子明目张胆地在拉萨市区贴出了“西藏独立国”的布告。该布告落款为“西藏独立国人民扩大会议”,气焰极为嚣张。20日凌晨,叛乱武装袭击前往拉萨河渡口执勤的人民解放军分队,向驻拉萨的解放军和中央代表机关发起了攻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外事处、人民医院、邮电局、贸易公司、西藏日报社、新华社西藏分社等单位,也受到了攻击。
  西藏一小撮反动分子的分裂活动,很早就引起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早在1956年就根据叛乱区域性作战的特点,在西南地区分别成立了3个作战指挥部:以成都军区司令员黄新廷为首的指挥部(简称“黄指”),以陆军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为首的指挥部(简称“丁指”),以驻藏的4个师和独立团以及后来入藏的解放军联合组成了“西藏军区指挥部”。
  1959年3月15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接见了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和西藏军区司令员兼第18军军长张国华。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阶级本性决定他们要闹事。他们总以为他们还有资本,总是手中发痒。他们要叛乱,无非是想把你张国华(指解放军)赶走。”谈到改革时,毛泽东说:“我们确定西藏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进行改革,是真的,但他们总是听不进去,因为他们从根本上是反对改革的,坏事变好事。我早就说过,只要西藏反动派敢于发动全面叛乱,我们就要一边平叛,一边改革,要相信95%以上的人民是站在我们一边的。”
  毛泽东还谈到在平叛中,要把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和发动群众三者结合起来。毛泽东谈到了“关门平叛”和改革的方针、步骤等问题,分析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叛乱后,达赖及其一群人有可能逃跑。毛泽东说:“如果达赖及其一群人逃走时,我军一概不要阻挡。无论去山南,去印度,让他们去。”
  毛泽东这次接见张国华对西藏的平叛及改革指明了方向,对西藏平叛斗争的彻底胜利,对废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对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张国华和张经武在武汉住了一天两夜后,于3月17日飞回北京。张经武出席了中央讨论西藏平息叛乱、实行民主改革的会议。3月22日拉萨叛乱平息的当天,张经武在参加中央会议后,以最快的速度,把中央长达2000余字的对西藏工作的指示——《关于在西藏平息叛乱中实行民主改革的若干政策问题》(草案),转发给西藏工委。他转发的这个指示(草案),是西藏民主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改革的方针、政策、路线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给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
  1959年3月19日,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彻底解放西藏人民,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不得不改变原定“六年不改”的方针,做出“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的决定,以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农奴制度,建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新西藏。
  遵照指示,西藏军区于3月20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不待增援部队到达,即组织市内现有兵力平息拉萨市区的叛乱。
  为维护国家统一,驻藏人民解放军在谭冠三的指挥下,于20日10时对叛乱武装实施反击。步兵分队在炮火掩护下首先攻占了药王山,控制了市内制高点,切断了西郊叛乱武装与市区的联系,继而攻占罗布林卡。21日晨,对市区叛乱武装达成合围,并对小昭寺顽抗之敌予以全歼。大昭寺、布达拉宫的叛乱武装开始动摇,在强大政治攻势下,22日拂晓缴械投降。至此,拉萨市的武装叛乱基本平息。
  3月21至23日,驻日喀则、黑河、阿里的解放军分别解除了这些地区的藏军武装,接管了地方政权。解放军完全控制了西藏几个主要城市,摧毁了叛军指挥中心,打乱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计划,为平息西藏其他地区叛乱创造了条件。
  拉萨平叛结束后,西藏军区迅速调集兵力,平息山南地区的武装叛乱。1959年4月4日,中央军委指示西藏军区发起山南战役,张国华司令员返回拉萨指挥。解放军出师10日,奔袭千里,仅以4个团2个营兵力,一举荡平叛匪老巢,控制了喜马拉雅山以北、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山南地区,切断叛匪外逃通道,接管了日喀则、江孜、亚东、黑河(今那曲)、噶尔昆沙等地政权。
  经过9个月的平叛作战,驻藏人民解放军完全肃清了拉萨、山南、江孜地区的叛乱,基本平息了昌都、黑河等地区的叛乱,控制了主要城镇和交通干线,但边沿地区的叛乱仍未停止。
  为迅速平息叛乱,驻藏人民解放军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1960年2月开始,集中主要兵力,在大股叛乱武装盘踞的思达、丁青、嘉黎、扎木之间地区,黑河、巴青之间地区,申扎、萨噶、定日之间地区,昌东南宁静、三岩地区和阿里地区先后组织6次进剿作战,歼灭叛乱武装2万余人。到1960年7月,西藏全区范围内大股叛乱武装被歼灭,取得了平叛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1961年,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对分散在昌都东南地区和林芝、拉萨、那曲接合部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残余叛乱武装展开搜剿、侦捕。一些漏网的叛乱首领、小股武装陆续被歼、投诚。平叛中,全区残余叛乱武装的许多重要首领,都纷纷投诚或投降。
  至1961年底,西藏地区延续近3年的武装叛乱被彻底平息,一举粉碎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国外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开辟了道路,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光明历程。
   (责编 李茹)
其他文献
姜斌(口述) 柯云、湘斌(整理)    习绝技南昌起义荣立战功  离队伍死里逃生又上梁山    奇人姜斌,1908年6月18日出生在湖南慈利县城东郊笔架山下,原名姜善之。父亲是土家人,母亲龙氏是花恒县巴木寨一流浪苗女,为姜家收留,生下卓之和姜之两兄弟。姜氏兄弟命苦,小学刚毕业,父母便相继辞世。卓之去给城里一家烟铺当学徒,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善之则因为母亲怀他时严重缺乏营养,呱呱坠地时仅两斤半重,长
期刊
据老辈人介绍,他们年轻的时候到商家,那里的掌柜是如何如何的彬彬有礼、那里的伙计是如何如何的一团和气,并能举出许许多多的实例以证明其情之不假、其言之不虚。  比如你到那最著名的绸缎庄里买绸缎,你尽可以昂首挺胸如入无人之境,见楼梯就上,照直地往里闯。到了楼上,自然有人点头哈腰、请安问好,奉茶献烟。然后按照你的吩咐,支使徒弟们东搬一匹丝绸、西搬一匹锦缎,将宽大的台面抖擞得一片狼藉,任你品长论短。哪怕你把
期刊
美国存在种族歧视,华裔也在受歧视之列。但是,一般说来,华裔同其他所有族裔关系都比较好。华裔吃苦耐劳,守法,重视教育和家庭伦理,不爱惹是生非,所以在少数族裔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犹太裔情况比较特殊,他们也属于欧裔,却是白人中的少数民族。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消灭以色列王国以后,犹太人失去祖国,分散流亡到世界各地,备受歧视和欺凌。特别是希特勒法西斯主义横行欧洲时,推行灭绝人性的种族主义政策,大规模屠
期刊
我出生在文革后期的1973年,那时,全家9口人住在古城平遥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靠着父母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哥哥背着我去看电视。那时候的电视可不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全县也就那么几台,往往一台电视机前围着几十人甚至数百人。  我5岁那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平遥县有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大我10岁的哥哥为了让我看一看彩色电视机是什么样子,背着我走了几里
期刊
国人喜欢过节,逢节必过,不但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一些洋节也乐此不彼。每年的4月1日是愚人节,人们自然也是不会放过这个节日的。   愚人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3月31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为娱乐。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端,改变
期刊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成员之一。由于厌倦都市生活和向往异国情调,1891年去南太平洋上的法国殖民地塔希提岛生活。    我来到塔拉瓦,一个宪兵把他的马借给了我,我骑马沿着东海岸行走,这里没有几个欧洲人。在珐诺,突然听见有一个当地人友善地叫我:“嗨!给人画像的人(他知道我是个画家),来和我们一起吃些东西吧。”我跳下马,他将马拴在一棵树上,我
期刊
“空军一号”的历史和简介    “空军一号”是对搭载美国总统的美国空军飞机的称呼,目前美国总统最常用的是两架VC-25A飞机,尾号为28000和29000,1990年开始服役。  “空军一号”的所有飞行都属于空军的军事行动,由位于马里兰外的安德鲁空军基地的总统飞行组负责,机尾印有美国国旗,机翼上有美国空军的标记和英文缩写。从外表看,机身涂着银、蓝、白三色,尾翼上漆有一面星条旗,前舱门的右下方有一个
期刊
1959年的“大跃进”运动时期,正是国内的饥荒岁月。我是建筑设计工,被川东奉节县政府抽调出去修铁路,先是内昆铁路,然后是成昆铁路,再转移到川北旺苍县修广旺铁路。  那时我们吃饭是定量的。修内昆线时,我们的工种定量为每月56斤大米,1斤猪肉;修成昆线时,降到大米48斤,半斤牛羊肉;到了修广旺线,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工种粮每月只有39斤,肉类供应根本没有了。当时机关干部和居民定量每月只有19斤
期刊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  夫人见他累日辛苦,轻轻问道:“何不请秘书笔录或整理呢?”梅兰芳放下笔,郑重答道:“不,这不能请人代笔!”  原来,桌上厚厚的一叠文稿,是他亲笔撰写的《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本人已过花甲之年,却时刻自问:我为什么
期刊
傅筱庵,是汪伪政权上海特别市政府市长,国人皆曰可杀的大汉奸。此人早年起于微贱,发迹后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日本人占领上海后,就任了日本人羽翼下的上海特别市市长。  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撤掉上海市的所有青天白日旗,换上维新政府的五色旗。他亲自出马与英法租界交涉,要求租界扯掉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傅筱庵深知,做了汉奸,蒋介石一定不会放过他。他明白蒋介石军统特工的厉害,于是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他将家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