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限的篇幅中,如何把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精华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中共党史十二讲》实现了事件史视野下党史书写的新境界和新風格。
《中共党史十二讲》通过对党史重要关头的书写,凸显了探索、战斗和奋斗之后沉淀下来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取得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除了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之外,作者在对党史重要关头的书写中,还注重突出党把握历史主动性的特点。善于把握历史的主动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又一鲜明特点。作者除了以对新中国成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历史关头的书写来体现党对历史主动性的判断和把握,还特别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进行了阐述。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所取得的,这样就不仅仅写出了新时代的特点,而且就全书来看,体现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对历史主动性的判断力和把握力。
写党史不仅要写出党的历史本身的精彩之处,而且要能够将党的重大事件放置在一个大历史观中去阐述。大历史观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国际视野的关注,在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去阐明党的光辉历史;其二是应该有大文化的视野,将党的光辉历史放置在悠久灿烂的大文化格局中去认识。就这两个方面来说,《中共党史十二讲》都比较突出。在党的历史书写中,作者十分注意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联系。
此外,在谈到抗美援朝这样涉及面比较广的重大事件时,作者自觉地用大历史观看问题,把抗美援朝的决策放置在与苏联、朝鲜的关系中,放置在国际局势的大环境中去看。在对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分析中,作者也不时注意到,这个问题除了是党内的事情,也是对苏联模式进行重新认识乃至反思,走自己建设道路的过程。而这些过程的阐述只有放置在大历史观中才能更有说服力,也才能更加深入认识和讲解透彻。
对百年党史的认识离不开对中华文明史的理解,也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是百年党史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作者敏锐地将新中国的成立首先放置在一个大的历史脉络中去认识。在阐述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和国家结构之前,作者首先谈了新中国的源与流。作者说:“民族意义上‘中国’是一个综合意义上的国家,它既包含政治意义上的‘中国’,也包含地理意义、文化意义和民族意义上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就是此意。”如果说这是从中华文明史的角度,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角度,去认识和阐释新中国的意义,那么新中国又新在何处?这就涉及大历史中5000年的长时段视野和近两百年的中时段视野的结合。只有结合这两个历史时间,才能认识新中国的独特意义。所以,作者强调还要从1840年以后中国所遭遇的内忧外患中去理解新中国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才能见出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巨大的现实意义。
《中共党史十二讲》体现了新时代党史书写的新精神,在历史阐释的纵横两方面都有着不少创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重要关头和大历史观来重新学习党史,对于我们继续满怀信心地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中共党史十二讲》,谢春涛 等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5月出版)
《中共党史十二讲》通过对党史重要关头的书写,凸显了探索、战斗和奋斗之后沉淀下来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取得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除了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之外,作者在对党史重要关头的书写中,还注重突出党把握历史主动性的特点。善于把握历史的主动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又一鲜明特点。作者除了以对新中国成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历史关头的书写来体现党对历史主动性的判断和把握,还特别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进行了阐述。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所取得的,这样就不仅仅写出了新时代的特点,而且就全书来看,体现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对历史主动性的判断力和把握力。
写党史不仅要写出党的历史本身的精彩之处,而且要能够将党的重大事件放置在一个大历史观中去阐述。大历史观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国际视野的关注,在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去阐明党的光辉历史;其二是应该有大文化的视野,将党的光辉历史放置在悠久灿烂的大文化格局中去认识。就这两个方面来说,《中共党史十二讲》都比较突出。在党的历史书写中,作者十分注意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联系。
此外,在谈到抗美援朝这样涉及面比较广的重大事件时,作者自觉地用大历史观看问题,把抗美援朝的决策放置在与苏联、朝鲜的关系中,放置在国际局势的大环境中去看。在对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分析中,作者也不时注意到,这个问题除了是党内的事情,也是对苏联模式进行重新认识乃至反思,走自己建设道路的过程。而这些过程的阐述只有放置在大历史观中才能更有说服力,也才能更加深入认识和讲解透彻。
对百年党史的认识离不开对中华文明史的理解,也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是百年党史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作者敏锐地将新中国的成立首先放置在一个大的历史脉络中去认识。在阐述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和国家结构之前,作者首先谈了新中国的源与流。作者说:“民族意义上‘中国’是一个综合意义上的国家,它既包含政治意义上的‘中国’,也包含地理意义、文化意义和民族意义上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就是此意。”如果说这是从中华文明史的角度,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角度,去认识和阐释新中国的意义,那么新中国又新在何处?这就涉及大历史中5000年的长时段视野和近两百年的中时段视野的结合。只有结合这两个历史时间,才能认识新中国的独特意义。所以,作者强调还要从1840年以后中国所遭遇的内忧外患中去理解新中国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才能见出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巨大的现实意义。
《中共党史十二讲》体现了新时代党史书写的新精神,在历史阐释的纵横两方面都有着不少创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重要关头和大历史观来重新学习党史,对于我们继续满怀信心地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中共党史十二讲》,谢春涛 等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