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播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其间也不能忽视情感教育,否则会导致语文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索然,教学效率低下。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丽的世界中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中学语文教材可谓“文质兼美”, 选编的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些字词句,就无法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要让学生从根本上读懂这些作品则无从谈起。语文教学是文本、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交流的过程。教师应依据文本的内涵创设教学情境,要运用多种手段,如,新颖的导语、生动的描绘、巧妙的点拨等,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促使他们主动地理解和感悟文本。
二、 调整自身情绪,让激情充满课堂
笔者发现,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地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过分追求知识目标的达成,教学中缺乏激情,这往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教师富有激情的讲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可促使他们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想在每一堂课上都充满激情,并非易事。情绪好时,容易做到,情绪不好时,则难以做到。教师一旦把不好的情绪带入课堂,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此,当一些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到自身情绪时,教师应努力在课前进行调整,要把烦恼留在教室外,将激情带入课堂中。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则力求在每一堂课上都保持激情,走上讲台,就像演员走上舞台,马上进入角色,并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爱的鼓舞,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发展。
三、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持久保持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情感的支撑,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将会变得迟滞。现代教育理论也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同时会存在着两个过程:其一是感知——思维——知识与能力获得过程;其二是感受——情感激发——情绪调动与意志努力过程,两者相互制约,并相互促进。由此可见,缺乏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曾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句话的大意是: 有“情”是写“文”的基础,读“文”是入“情”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无法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必将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动力。只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持久保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并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尽可能地使语文教学实现“知”“能”“理”“情”的统一,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养成。
编辑:孟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中学语文教材可谓“文质兼美”, 选编的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些字词句,就无法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要让学生从根本上读懂这些作品则无从谈起。语文教学是文本、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交流的过程。教师应依据文本的内涵创设教学情境,要运用多种手段,如,新颖的导语、生动的描绘、巧妙的点拨等,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促使他们主动地理解和感悟文本。
二、 调整自身情绪,让激情充满课堂
笔者发现,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地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过分追求知识目标的达成,教学中缺乏激情,这往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教师富有激情的讲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可促使他们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想在每一堂课上都充满激情,并非易事。情绪好时,容易做到,情绪不好时,则难以做到。教师一旦把不好的情绪带入课堂,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此,当一些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到自身情绪时,教师应努力在课前进行调整,要把烦恼留在教室外,将激情带入课堂中。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则力求在每一堂课上都保持激情,走上讲台,就像演员走上舞台,马上进入角色,并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爱的鼓舞,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发展。
三、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持久保持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情感的支撑,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将会变得迟滞。现代教育理论也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同时会存在着两个过程:其一是感知——思维——知识与能力获得过程;其二是感受——情感激发——情绪调动与意志努力过程,两者相互制约,并相互促进。由此可见,缺乏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曾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句话的大意是: 有“情”是写“文”的基础,读“文”是入“情”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无法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必将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动力。只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持久保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并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尽可能地使语文教学实现“知”“能”“理”“情”的统一,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养成。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