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cong907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10例,用流式细胞术(FCM)方法在围术期定量检测血小板质膜蛋白Ⅰb、Ⅱb/Ⅲa复合物、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及血小板计数等项血小板膜糖蛋白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体外循环中血小板计数、膜糖蛋白Ⅰb均明显下降;α-颗粒膜蛋白140、溶酶体完整膜蛋白及膜糖蛋白Ⅱb/Ⅲa均显著增高。证实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更深入了解CPB导致血小板功能获得性损害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报告64例风心病并发脑栓塞病人的瓣膜替换术。术前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38例、Ⅳ级16例。伴房颤者54例。脑栓塞史半年以上者44例,6个月以内20例,其中2个月以内者14例。34例有程度不同的脑栓塞后遗症。行二尖瓣替换术47例、双瓣膜替换术17例,同期行三尖瓣环环缩或成形术43例。术中证实有左房血栓25例(39%)。手术死亡率6.25%。术后并发颅内出血和栓塞各1例。结果表明风心病并发脑栓塞病人的
1994年10月至1995年8月采用射频迷宫术治疗先天性继发孔房缺合并心房纤颤1例,瓣膜替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9例。术后房颤全部消失,呈窦性心律6例,结性心律3例,心房扑动1例。作者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实,手术时间短,避免了心脏多处切口,渗血少,术后平顺,无近期并发症。
为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伴体静脉异位引流的特征和外科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了1981~1996年16年间48例体静脉异位引流的类型和处理结果。其中永存左上腔静脉40例,下腔静脉异位引流6例,肝静脉异位引流2例,随诊效果满意。作者认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体静脉异位引流,回流至右房者不需外科处理,但术中应建立良好的静脉引流;回流至左房者则具有外科意义。
期刊
根据二尖瓣环非平面特性,作者设计制作了一种软质的人工二尖瓣环。通过对8例病人的临床应用与8例用Carpentier硬质人工瓣环、13例单纯荷包式缝合和(或)环缩者的超声学对照研究显示:缝置软质环者舒张期房室血流的流向,以及二尖瓣前叶保持原有生物、生理特性的活动等方面,均较硬质环为优越。
为探讨心脏手术病人心肌组织心钠素含量变化与心脏病的关系。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37例心脏手术病人心肌组织心钠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心肌组织心钠素含量明显高于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者。证实心功能不同,心肌组织心钠素含量不同,在病理状态下,心室亦分泌心钠素。
应用钾停跳、氧合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不降温体外循环行心脏直视手术160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全组死亡2例(1.25%)。部分病例进行了LDH1/LDH2、CK-MB及血清乳酸测定,与低温体外循环组比较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作者认为,此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