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工作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学校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但就学校的发展而言,提高高中教学质量仍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面对新课改下激烈的高中办学竞争形式,学校必须抓住课程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挑战,深入思考研究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略。
  一、坚定办学理念和目标,让学校始终在时代的轨道上驰骋
  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办学目标才能指引学校健康、快速和可持续性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大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行政法规为准绳,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执校、依法管理、以德立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学校、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气魄、创新的行动,在已有的教育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要在管理上优化和创新,充分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并分析和清扫学校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抓住某些方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争取有所突破,创出学校的特色。
  二、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火车头”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领班子是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关键,是落实办学理念和目标的有力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便是决定因素”。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人格魅力、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打造一支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学校领导班子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组织形式、地点环境要求多样化,教育要力争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学习边际效应”的递增区,从而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三、重视常规管理的过程和细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德育管理促进学生成长,教学管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德育为首,质量第一”,两者都不可忽视。加强常规管理在过程上要体现一个“细”字,突出一个“常”字,重视一个“活”字,执行一个“刚”字。“细”是指管理必须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全方位、不留空白,分步进行,贯穿始终。“常”是指规范教育经常化,常规管理人人抓、时时抓、反复抓,坚持道理讲透,工作做细,形式多样,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活”是指把静态的制度进行动态管理,防止规章僵化,卡的过死,让制度束缚住手脚,禁锢住头脑,阻碍管理。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刚”是指对违反常规管理制度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如对违反教学常规要求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以公平的制度严格处理。
  四、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突显管理的引导性
  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是人事管理的两个方面,在学校管理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制度管理是“刚性”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情感管理是“柔性”的,情感之下冰雪融化。学校一方面要在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行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以及考试奖罚、评优晋级、请假等诸多领域形成适合校情的科学的制度并将之装订成册,同时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学习,以便遵照执行外,还应在制度管理人的原则下,恰当地适时地进行情感管理。给广大师生以丰厚的“情感“投入,以唤醒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
  五、进一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施
  1.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四制一考评”。引进竞争机制,从制度上打破“终身制”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真正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2.切实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利益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一线的教师是学校最辛苦、负担最重的群体,在学校有限的财力下,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形式,适当加大班主任、年级组长、一线教师的津贴和绩效工资,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落实,实现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宗营中学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出现各种前沿知识,只拘泥于课本知识的教学早已不再符合教学需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不断研究初中物理前沿知识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与时代接轨的物理型人才。本文就初中物理前沿知识教学中应当秉持的一些原则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初中物理前沿知识的教学原则  1.择优性原则。物理前沿知识涉及许多领域,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前沿知识都适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在这
语文教学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把广阔的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主动”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真正置身于语文学习之中,才能感受唯有暗香来的语文魅力,爱上语文。我从以下几点作了尝试:    一、激发兴趣,爱上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广泛阅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南丁格尔"精神为代表的护理文化,护理人员身上的"大爱和奉献"的精神品质,正是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关键数学能力”,关键数学能力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下面笔者举例,谈谈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  1. 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数学活动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也是数学化活动的一般方法。数学的一切
文章阐述了运用高等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意义,探讨了在工程力学课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如何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肯定了行动导向教
学生参与意识与语文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能够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含义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意义做了進一步的分析,通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含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探索和发现,自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