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态美术教育与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构建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3006467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生态艺术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旨意在《纲要》中寻求艺术在综合领域中的价值,利用生态原材料作为“变废为美”的教育之路,强调幼儿艺术教育的本质:让幼儿的“探究”“创意”“幻想”“童真”“灵性”成为艺术教育改良的至关要点。我园认为:幼儿的艺术活动,应是孩子们在无拘束地、先天和后天无限发挥的、探究性活动得到满足和愉悦的殿堂,教育教学本身是培养有创生生活中艺术感、有独特审美的、具备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是在生态艺术与人和谐环境下的教育。从中幼儿的充分发展,才能达到一个更高意义价值。
  基于在《纲要》对艺术教育的阐述,我园更加尊重和强调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收获体验和感受、天性与创作发挥,以辩证的生态艺术观,涵盖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活动应达到动态的目标。
  一、实验活动以点带面,引领课题研究全面铺开
  老师们在课题组预设的“自然生态美术教育框架”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形形色色的生态美术实验活动。小小班的孩子虽然年龄小,艺术触觉迟缓,但在老师的艺术熏陶下能在欣赏叶子艺术作品的活动中,用短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美的粗浅感受,有意识地选取叶子并配合自制的画框进行叶子画的制作。小班幼儿在感受生态材料色彩与背景色彩搭配的基础上动手进行艺术搭配,让贝壳、树枝、坚果在简单的造型、背景的衬托下变成一样体现简约美感的艺术品。中班的老师抓住孩子们对竹编创作的情结,运用卷曲、拼装的技巧对竹编进行二合一的组合造型。让竹编艺术作品从平面穿编创作到立体新定型有了新的发展,使相同的材料在孩子们的创作中发挥不同的艺术效果。此外实验活动《叶子拼盘》利用的材料虽然存在不少矛盾和争议,但是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孩子们的创作表现却相当出色,孩子用卷、拧、穿等方法对各种叶子进行有意识造型,并以其他生态材料作为点缀,叶子拼盘美轮美奂,让人爱不释手。大班的实验《美丽的房子》尝试利用生态材料的原有形态进行构思,运用远近、轻重关系等艺术搭配手法进行创意小房子的组合,孩子的作品极具个性、千奇百怪、童趣浓厚。小小设计师们选用各种制作精美的生态艺术作品将活动室的一角进行装点,使每个“小家”的生活环境都彰显了自己的个性艺术特色,充分发挥了生态艺术作品的传情作用。
  二、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构建生态特色主题教学
  生态实验活动全面铺开后,我们不断进行课程特色实践的经验探索,专研“生态艺术教学框架”的完整性、適宜性和顺延性,为老师们搭建了分享、展示的平台,通过七个班每班两位老师的展示介绍,分析讨论每个教学链中幼儿认知、感受、审美培养发展的执行要点,形成有效促进幼儿成长的生态艺术教学经验。成功地将几年来积累的生态教育实验案例通过系列的主题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为有生态特色的教育资源,既传承了花、枝、叶的主题内容,又发展了石头、竹子、海洋这一类的创新主题。老师们能重视主题链中环与环之间的知识、情感和审美的链接,主题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主题的实施中感悟到孩子的创作除了来源于生活经验以外,对自然物的感受、艺术的欣赏、体会的分享等主题氛围也是启发孩子创作思维的重要因素。
  三、园本课程框架构建,放射性立体展现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在初探、整合的阶段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课程素材,包括活动设计、主题资源和生态美术题材等,自然生态美术课程的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如何展现、运用、发展?我们使用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建立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可以是多个的关节点,每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多个的关节点,呈现出一个放射性立体的课程结构。在这种方式的引领下老师可以不断增加、想象、发展、创作她的课程关节点,这个画面就像一个思维平面地图,是我们实现丰满的生态美术课程一个非常合适的工具。
  在此阶段累积的除了文字的内容以外,还有关于艺术教育的启示。例如“欣赏活动”应该真欣赏,教师要巧用欣赏(示范)启发孩子的创作思维,欣赏是要开阔视野、是要丰富他们的创作资源,而不是界定和限定范围。“艺术教育”的价值不是教,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孩子对于“概念”的理解是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悟”出来的。艺术教育应是探究性的活动,应是实验性的活动。教师要学会颠覆传统的思维。
  孩子独特的创作能力、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让我们看到课题引领下教育的优势。我们归纳总结为什么孩子们的作品如此独特,甚至不能找到两张完全一样的作品。原因有三点:1. 材料天然的特性决定作品的独特。2. 重视美术元素的基础教学,让孩子能娴熟地运用技能进行生态美术创作。3. 对于孩子的思考和创作,老师给予的是尊重、保护、支持的态度且最大化地提供创作的可能。
  四、家园合力散播艺术,拉手自然创作生活美
  为了使课题更加丰富、完善和深入,我们充分地发挥了家园合作的力量,尝试开展与课题相关的系列生态美术亲子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发展。
  我们启动了“亲子生态美术荟”个案项目,邀请家长到园参加亲子生态美术活动,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有:魔法拼画、竹林生花、石棉瓦涂鸦、自然相框、圆罐的新衣、梦幻石头、美丽的酒盒等美术活动。这些生态美术活动用材都是来源于天然的自然物,如:沙土、豆子、树枝、竹板、落叶、贝壳、石头等。通过活动引导孩子运用多种美术手段使用这些自然物重新“焕发生机”来装点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孩子融入自然,感受生活,获得美的体验,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和创造力。我们还利用生态美术活动中创作出的作品布置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在传递美的信息。
  每一次的亲子生态美术荟活动形式多样而且大胆创新,其中联系大班小朋友的毕业典礼,园长老师们设想了制作青花瓷服装。该活动分为青花布料设计,青花服装剪裁,青花瓷服装展示三个环节。青花布料设计是亲子生态美术荟的一部分,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通过观察感受各种各样的青花瓷图案形态,结合自己的艺术构思,在布料上创作出自己喜爱的青花瓷图案。然后我们的保育员老师对这些画上青花瓷图案的布料进行了服装设计和剪裁,每件青花瓷服装图案和款式风格各不相同。最后这些青花瓷服装作为大班小朋友毕业典礼表演进行展示,让孩子能感受美的同时,也懂得自己也能创造出美,并能把美用到生活里面。
  除了园内的活动外,我们组织了到华南植物园进行亲子生态游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体现和实践。各班级在植物园里就地取材展开了拓印、摄影、写生等一系列的活动。大自然给予了孩子们取之不尽的美术题材,让孩子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创作力在自然里面得到发展。
  我园一直以生态美术教学作为园本特色课程,成功地将几年来积累的生态教育实验美术活动,通过系列的主题教学发展为有生态特色的教育资源。在课题的升华阶段,我们尝试引入传统的装饰艺术技艺,迁移玻璃彩绘的技法技艺,探索玻璃彩绘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和发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让幼儿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艺术创作的影响,达到传统与现代、美术与工艺相结合的目的,在美术创作中感受传统工艺创作的乐趣。
  幼儿期是培养创作力和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生态美术教育让我们告别了依样画葫芦的框式教育,还给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艺术氛围,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合主动性,挖掘孩子们的潜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他所认为的艺术世界,在泰康路幼儿园里描绘了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生命力的生态艺术画卷。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然会对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提出一些基础性要求,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准备,就当前开展研究性学习来说,其文化准备体现在四个方面:社会对研究性学习应有认可度;学
理查·瓦格纳的曾孙女尼克·瓦格纳(Nike Wagner)近日联合巴黎歌剧院掌门人杰纳德·莫迪埃(Gerard Mortier),期望能挑战拜罗伊特将来有可能执掌音乐节的表亲卡特琳娜&
吉林公主!吟地区平均气温2.1~6.7℃,极端低温-31.4℃,冬季白雪严寒笼罩大地,春季大风卷尘水分蒸发,环境条件恶劣。露地无防寒栽培梅花,当居首创。2011年春本梅园承担北京林业大学抗寒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不仅能够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更能够帮助人们以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去解决各种问题。中學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潜在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素质是可以培养的,但如何开发这方面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用创新教育来改革课堂教学,取得较大的成效,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营造
在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一炮打响的土耳其女高音Leyla Gencer于2008年5月9日在米兰逝世,享年80岁,死因为呼吸道疾病和心力衰竭。
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文章阐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对教育如何从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创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做了探索与研
一道绿色的激光把一位衣着时髦却又狡诈的欧美商人止拉夫引领到一个无法断定的古中国传奇时代,在他眼前出现的是把爱情作诱饵而进行杀戮的图兰朵公主在招驸马,条件是谁能答出她
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把蟾酥配成0.4mg/ml、4mg/ml、6mg/ml、8mg/ml、10mg/ml不同浓度的药液,采用圆形滤纸片法就其对酵母菌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蟾酥对酵母菌的生
通过对吴汝纶的《东游丛录》与癸卯学制的比较,试图发现吴汝纶及其《东游丛录》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着清末学制改革的。另外,《东游丛录》不仅是当时日本教育的百科全书,也是清末
文章论述了经验与知识、经验与言语经验、言语实践与语文课程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明确了语文(实践)是什么,提出了语文课程要以"经验"为主位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