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爱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学生”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是指部分学生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某些障碍。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与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及不良社会风气有关。因此,教师需要多关心他们,多进行家校联系,使“问题”不再是问题。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访;学生转化
   一、家访原因
   吴同学在全校无人不识。他上课不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参加班级的值日,课间拿走同学的东西,午休时在学校附近的村民房里走走串串,引来村民的议论。小小年纪不以学习知识为首要任务,小小的脑瓜中尽想些馊主意。这不仅影响着他的成长,同时也影响着班级里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家访目的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讨论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家校联合教育,帮助他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三、家访情况
   放学铃声一响,我急忙跑到教室叫住吴同学。看见我的突然出现,他一脸惊讶地背着书包,一路垂着头将我带到他家。一到他家门口,只见灰灰的墙撑起了小小的二层楼,房里黑沉沉的,一位花甲老人躺在床上休息。吴同学走近叫了声“爷爷”,这时我也走近打了声招呼并说明我前来的目的。爷爷知道我来家访的目的后细细地向我诉说着家里的情况。倾听爷爷的诉说,我了解到这个家庭的情况基本是这样的:孩子从小失去父爱母爱,爷爷奶奶年纪又大,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也没人能与他说说心里话,更没有人能真正引导他,教育他日常的行为规范。爷爷奶奶年纪大,眼睛不好,也不识字,没人能帮他辅导作业,孩子长时间因不会写、不会认而对学习失去了乐趣,所以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打乱课堂秩序。
   四、家访后记
   通过本次的家访,我了解到这孩子养成这些坏习惯的原因,并与爷爷奶奶达成一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通过学校和家庭监督教育让孩子逐渐改掉坏毛病。课堂上多关注他,让他跟着同学们读读写写,课堂作业请任课老师耐心地对其进行指导。课间由同学们多多陪伴他,不要任他一人无所事事地满校园跑。经过不间断的努力,他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从影响同学学习,到安静地听讲,再到举手发言;从无所事事地满校园跑,到静静地坐在教室作业,再到主动地请教老师和同学;从欺负他人,到开始对同学说“对不起”“谢谢”“请”,再到和同学们一同做游戏,一同学习。在老师和同学的不断努力下,他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渐渐养成了正确的行为习惯。
   五、家访感悟
   1.善于关注呵护。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每个孩子都是最生动的个体,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学习的快乐,需要家长和老师真诚的赞美和赏识。“亲其师,信其道”。当我们与问题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摘下“有色眼镜”,把他们当作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声,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喜欢听老师的课,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语教育,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如此,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
   2.“听其言,观其行”。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将“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伟大教育家。我们深知,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就不可能因材施教。对于身边的“问题生”,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需要教师积极地走进学生的生活、心灵世界,常与他们谈心,到学生家里采访,或经常打电话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等,多管齐下。
   3.家校密切联系,共同教育。人的一生,要受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诸多偶发事件的熏陶和影响,其中家庭教育由于其固有的特性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家访既是一种教育方法,又可以增进教师和家长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家访,既教育了学生,增强了师生间的感情,又能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及时矫正。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4.持续渐进,坚持到底。“问题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们身上“问题”的转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是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问题生的转化不会一帆风顺,常会出现反复。因此,教师要克制自己的感情,冷静、耐心、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工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而“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充满信心、爱心、恒心,带着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问题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式。家访虽然看似耗时,但对于班集体的创建,对于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也是意义深远的。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其他文献
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师生交流的学习氛围,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使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适当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保安族中学是一所独立初中,学生大都来自甘青两省毗邻的农村。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教室内,但师生的思想要活跃,要思接千载,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趣的语言。教师
期刊
摘 要: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重点考核内容。诗词教学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中考过程中语文水平的发挥。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的现状,对以趣入境走进诗意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应如何灵活运用以趣入境走进诗意这一教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诗意;趣味性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
期刊
摘 要:白先勇《台北人》是记录其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的小说集。穿插于小说中的景物不仅有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象征性的意象,而且恰当地与小说技巧的表现、主题的表达相应和,共同构成白先勇《台北人》中怀旧的愁绪与诗一般的意境。  关键词:白先勇;《台北人》;景物描写;象征;主题  白先勇《台北人》是由十四个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的短篇小说构成,每一篇小说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聚合在一
期刊
摘 要:针对体校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读唤醒教育的精要及内涵,并应用于写作教学,逐步改善提高,更好地服务学生就业。   关键词:体校写作教学;唤醒教育;应用策略   写作是现代人才必备的一种能力,更是步入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改变体校学生写作方面不容乐观的状况,唤醒教育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谓体校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一味良剂。   一、体校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体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教育与信息技术逐步整合。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师设定好的主题下,学生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模式不固定,师生在教与学的摸索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职;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中,语文学习以听说读
期刊
学龄前儿童因为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不安、焦虑或不愉快的反应和行为,是一种情绪方面的障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离别焦虑”。离别焦虑一般在婴儿6~9个月时开始产生,这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每个孩子都会有,只是在轻重程度上不一样。   两三岁的宝宝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对时间的感知还很模糊,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未来,更无法理解“一会儿”或“马上”是什么意思,每一次分离,婴幼儿都会认为他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现阶段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儿教育阶段只强调应试以及升学方面,忽视对幼儿心理特征的考虑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脱离幼儿教育的实质目标。本文从对幼儿的尊重、寻求幼儿教育的规律以及引领幼儿的成长等方面探析幼儿教育中“慢教育”的新理念。   关键词:幼儿教育;慢教育理念;教育研究   “慢教育”的提出主要源于美国教学中形成的教育理念,其认为教育
期刊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培养出专业精通、英语熟练的优秀人才,因此英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然而,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在思想上也对英语公共课不重视。因此,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学
期刊
创建特色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更是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强大动力。基于我校教师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但教科研活动意识薄弱的现状,我校以创建特色校本教研为突破口,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有力推进教学改革。   一、改变传统观念,提升教科研意识   “以校为本,以研促教”,是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随着高效课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呢?   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