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思政元素;实践方法
伴随现代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日渐推进,高校当中的公共音乐课程以及思政教育素质改革也正在日渐深入,学生通过对公共音乐课程的学习,通过对音乐知识的欣赏,可以形成相应的艺术细胞,进而促进精神素养和德行认知能力的提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全面推动高职院校当中的音乐课程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就显得相当重要,是贴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高校的音乐教育水准而言,意义非凡。因而这就要求发展并探索融合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崭新教育形态,以此为基础,丰富学生群体的想象力,提升其创造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建设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在思政元素融合上的作用
音乐可以说是融合人类思想文明的重要支撑,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育在推动高校思想素质教育的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忽略的。音乐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当中的必选课程,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以及德行素养的高度。学生在欣赏或学习各种音乐知识的时候,可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成长,因而可以说,音乐教育所带来的促进作用是多样化的。音乐能够缓解人们烦躁的心情,优秀的音乐则能够给人带来相当显著的精神洗礼,因而教师有必要在音乐课程当中融合相应的思政教育,以此来形成更为完整具体的音乐课程和思政元素相互融合的教育体系,强化对院校内部的人才的培养,以此来贴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优秀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当中的公共音乐课程教育可以说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音乐学习融合思政元素,以此来促使现代学生成为具备高素养的创新人才。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当中融合思政教育,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同时也能够美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其形成更为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需要明确的是,艺术修养和道德素养是牢牢结合的,通过对学生开展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其美感的形成,提高其德行素养高度,在音乐欣赏和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形成完整的三观意识,心灵健康发展,形成优秀的思想认知能力。在音乐课程的学习当中,学生还能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成长与发展,促进其精神文化的建设,使得学生获得人性的升华。
二、当代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困境
(一)学生的信仰缺失
伴随国家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此种情况下日渐提升,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日渐加大,但是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却相对较少。作为个体的人类需要迫切地寻找到足够稳定的价值观念,作为自身心灵的支点,以此来找到精神寄托。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却经常能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理想信念丢失的问题,无法切实有效地寻找到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其渴望解读生活的真谛,但是部分错误的价值观念却导致对生活的意义产生错误解读,在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当中,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此种状态的核心特征就是信仰上的危机,也就是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这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严重不符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充满矛盾和混沌的信仰观念的冲击影响,很难有效地摆脱此种现状的束缚,很轻易地就会出现精神支柱崩塌的问题,少数学生甚至会渴望堕落下去,此种困惑和无助的状态的存在势必会严重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德行素养的形成。
(二)教学方法缺乏连贯性
高职院校当中的音乐课程是开放式教学课程,伴随音乐作品的日渐推行,在教学活动当中需要充分结合各种经典音乐作品和各种崭新的音乐作品,积极地推动文化素质教育以及艺术教育,同时加大对思政元素的融合应用,以此来保障音乐教学课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但是就目前来看,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仍旧存有教育方式不够连贯且方法不够连续的问题.此类问题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建设。此外,在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各种资源的配制应用方面也存在相应的缺陷,导致高职院校的音乐课和其他科目教学的交叉应用相对较少.教学课程和教育模式的设置并不科学合理,这将会极大程度地限制学生群体艺术素养高度的提升。
(三)艺术性和功利性矛盾
就目前來看,少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艺术性以及功利性相互矛盾的情况.因而导致音乐教育偏离本身的“艺术教育”进程,教育观念难以满足学生的深层次成长。具体来讲,为更为有效地追求名利,学校全方位地支持教师培养各种音乐特长生,而家长则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考级工作当中,通过大量培训的方式获得认知能力的成长:为保证学生在后续评比和比赛中获奖,教师全方位地为学生准备各种公开课,同时还排练各种节目。比如,受到“好声音”的影响,部分家长愿意花费大价钱,即便荒废孩子的学业也无所谓,让学生步人到闪耀星途当中:为追求各种功名,部分教师甚至会将音乐教学看作是训练各种能力的场所,只要为学生传授充足的音乐技能,那么学生便会获得全面且深入的成长,但实际上造成的却是学生对各种美好追寻的丢失,因而导致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偏离相当巨大。总而言之,受到各种功利思想的冲击.绝大多数音乐教师的审美功能过于淡薄,无法有效地展现出德育功效,学生不仅无法在音乐教学当中感受到快乐,甚至还会承担相当巨大的痛苦。
三、高职院校音乐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策略
高职院校当中的音乐课程是开展思政素质教育和德行素养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大学教育优秀人才的重要路径,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育当中引入思政元素,切实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在丰富充实学生的课堂文化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展现出思政教育和音乐教学的教育功效,促使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朝向更为完善具体的方向发展。
(一)高职音乐教育需要准确定位,展现思政教育的作用
音乐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放式素质教育当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其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德行素养,促进其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3’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欣赏各种美好的音乐,同时还能够激发自身思维认知能力,切实有效地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在音乐欣赏课当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高度,进而为其专业课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向作用,这对于学生的深度成长来讲,意义非凡。 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当中,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取方面,需要作出准确且具体的定位,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质量培养需要,推动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以此来打造崭新的教学模式,更为有效地贴合当前时代发展进程。如何切实有效地展现出高职院校开设的音乐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这是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定位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融合思政元素,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可以获得本质上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也将在此种情况下显著成长。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系统当中,应该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思政素养的形成,在音乐教育的组织管理方面,巧妙地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等内容,将其融合在音乐教学资源当中,更为有效地弥补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特征,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提供服务,如《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等,此类都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良好载体。同样地,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方法,如开展合唱比赛等活动,积极地强化学生群体的理解和认识,为其红色精神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音乐课程体系,促进音乐与思政的融合
在现有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当中,应该充分结合德行素养培养的目标,建立完整且具体的音乐课程体系,高职音乐教学课程应该尽可能地推进对开放式音乐教育的应用,充分结合传统音乐以及现代化音乐教育,以此来让学生具备更为广泛的选择,深层次地领悟音乐课程所带来的美好。例如,有意识地增添中华民族传统民族音乐教育,以此为基础,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最为重要的竞争力就是民族文化.要积极地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信的前提就是让其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发扬下去。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乐符来记录各种各样的人民的劳动生活。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文化正在朝向多样化方向建设和发展.而学生则逐渐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对于本土文化的兴趣正在日渐降低,因而导致传统民族音乐的受关注力度日渐降低。作为现代青年的大学生,有必要积极地承担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形成良好的民族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属于我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范围内,让更多国家都能够体会到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具体来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增添传统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为学生普及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选择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例如借助于新媒体和信息化教学等方法,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普及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近代音乐作品当中,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相当经典且有意义的红色歌曲,此类歌曲均是对中国先烈抗战的场景的生动展现,同时也是我国革命情况的真实写照。红色革命歌曲起源于抗战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无论是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等都具备充足的时代意义和极为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境界相当高,并且极为有意义。红色歌曲来源于人民群众当中,同时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从旋律上来讲,许多来源是民歌的歌曲都将会迅速被人传唱起来,与此同时,歌词也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极为轻易地便能够引发大家的共鸣,这自然会为红色歌曲的传承演唱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此类歌曲如果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当中,那么绝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明确抗战时代下的先辈的无私奉献。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德行素养层面的成长,让学生在牢记历史的同時还能够学习到充足的音乐知识。
(四)注重和音乐活动的相互融合
音乐课程可以说是现代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和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崭新的音乐课程教学和思政元素的融合过程中,有必要强化对音乐课程教学的深层次应用,在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学习的时候要强化学生的德行素养.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满足其深层次成长需要,从而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行素养和艺术情操.在学习各种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使其感悟艺术之美,同时学生自身的心灵也将会成为精华,无论是对艺术元素的认识还是对道德元素的认识,都将会有显著提高,学生也会因此而树立正确且良好的价值态度,通过审美观的塑造,引导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自身思想素养高度的提升。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融合在学生的合唱教学当中,通过专业化教学模式开展合唱活动。同时将社团活动作为引领,开展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活动.通过此种方式展现出民族特色,以此来激发学生群体的文化自觉。例如,可以尝试着邀请高水平的音乐团体到学校演出,或者是邀请音乐领域德高望重的专家来校讲课,引领学生欣赏各种高雅的音乐艺术,深度解析作品的创作背景,积极强化学生的认同感,促进其审美认知能力的深层次发展,丰富学生的音乐储备,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教育受到了越发广泛的重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正确地认识到音乐课程的位置,教授学生各种音乐基础知识同时.更需要积极地引入思政元素,加强对学生的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此为基础,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意识,使其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人才。
伴随现代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日渐推进,高校当中的公共音乐课程以及思政教育素质改革也正在日渐深入,学生通过对公共音乐课程的学习,通过对音乐知识的欣赏,可以形成相应的艺术细胞,进而促进精神素养和德行认知能力的提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全面推动高职院校当中的音乐课程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就显得相当重要,是贴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高校的音乐教育水准而言,意义非凡。因而这就要求发展并探索融合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崭新教育形态,以此为基础,丰富学生群体的想象力,提升其创造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建设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在思政元素融合上的作用
音乐可以说是融合人类思想文明的重要支撑,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育在推动高校思想素质教育的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忽略的。音乐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当中的必选课程,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以及德行素养的高度。学生在欣赏或学习各种音乐知识的时候,可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成长,因而可以说,音乐教育所带来的促进作用是多样化的。音乐能够缓解人们烦躁的心情,优秀的音乐则能够给人带来相当显著的精神洗礼,因而教师有必要在音乐课程当中融合相应的思政教育,以此来形成更为完整具体的音乐课程和思政元素相互融合的教育体系,强化对院校内部的人才的培养,以此来贴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优秀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当中的公共音乐课程教育可以说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音乐学习融合思政元素,以此来促使现代学生成为具备高素养的创新人才。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当中融合思政教育,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同时也能够美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其形成更为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需要明确的是,艺术修养和道德素养是牢牢结合的,通过对学生开展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其美感的形成,提高其德行素养高度,在音乐欣赏和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形成完整的三观意识,心灵健康发展,形成优秀的思想认知能力。在音乐课程的学习当中,学生还能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成长与发展,促进其精神文化的建设,使得学生获得人性的升华。
二、当代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困境
(一)学生的信仰缺失
伴随国家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此种情况下日渐提升,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日渐加大,但是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却相对较少。作为个体的人类需要迫切地寻找到足够稳定的价值观念,作为自身心灵的支点,以此来找到精神寄托。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却经常能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理想信念丢失的问题,无法切实有效地寻找到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其渴望解读生活的真谛,但是部分错误的价值观念却导致对生活的意义产生错误解读,在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当中,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此种状态的核心特征就是信仰上的危机,也就是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这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严重不符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充满矛盾和混沌的信仰观念的冲击影响,很难有效地摆脱此种现状的束缚,很轻易地就会出现精神支柱崩塌的问题,少数学生甚至会渴望堕落下去,此种困惑和无助的状态的存在势必会严重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德行素养的形成。
(二)教学方法缺乏连贯性
高职院校当中的音乐课程是开放式教学课程,伴随音乐作品的日渐推行,在教学活动当中需要充分结合各种经典音乐作品和各种崭新的音乐作品,积极地推动文化素质教育以及艺术教育,同时加大对思政元素的融合应用,以此来保障音乐教学课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但是就目前来看,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仍旧存有教育方式不够连贯且方法不够连续的问题.此类问题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建设。此外,在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各种资源的配制应用方面也存在相应的缺陷,导致高职院校的音乐课和其他科目教学的交叉应用相对较少.教学课程和教育模式的设置并不科学合理,这将会极大程度地限制学生群体艺术素养高度的提升。
(三)艺术性和功利性矛盾
就目前來看,少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艺术性以及功利性相互矛盾的情况.因而导致音乐教育偏离本身的“艺术教育”进程,教育观念难以满足学生的深层次成长。具体来讲,为更为有效地追求名利,学校全方位地支持教师培养各种音乐特长生,而家长则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考级工作当中,通过大量培训的方式获得认知能力的成长:为保证学生在后续评比和比赛中获奖,教师全方位地为学生准备各种公开课,同时还排练各种节目。比如,受到“好声音”的影响,部分家长愿意花费大价钱,即便荒废孩子的学业也无所谓,让学生步人到闪耀星途当中:为追求各种功名,部分教师甚至会将音乐教学看作是训练各种能力的场所,只要为学生传授充足的音乐技能,那么学生便会获得全面且深入的成长,但实际上造成的却是学生对各种美好追寻的丢失,因而导致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偏离相当巨大。总而言之,受到各种功利思想的冲击.绝大多数音乐教师的审美功能过于淡薄,无法有效地展现出德育功效,学生不仅无法在音乐教学当中感受到快乐,甚至还会承担相当巨大的痛苦。
三、高职院校音乐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策略
高职院校当中的音乐课程是开展思政素质教育和德行素养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大学教育优秀人才的重要路径,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育当中引入思政元素,切实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在丰富充实学生的课堂文化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展现出思政教育和音乐教学的教育功效,促使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朝向更为完善具体的方向发展。
(一)高职音乐教育需要准确定位,展现思政教育的作用
音乐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放式素质教育当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其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德行素养,促进其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3’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欣赏各种美好的音乐,同时还能够激发自身思维认知能力,切实有效地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在音乐欣赏课当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高度,进而为其专业课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向作用,这对于学生的深度成长来讲,意义非凡。 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当中,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取方面,需要作出准确且具体的定位,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质量培养需要,推动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以此来打造崭新的教学模式,更为有效地贴合当前时代发展进程。如何切实有效地展现出高职院校开设的音乐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这是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定位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融合思政元素,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可以获得本质上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也将在此种情况下显著成长。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系统当中,应该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思政素养的形成,在音乐教育的组织管理方面,巧妙地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等内容,将其融合在音乐教学资源当中,更为有效地弥补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特征,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提供服务,如《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等,此类都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良好载体。同样地,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方法,如开展合唱比赛等活动,积极地强化学生群体的理解和认识,为其红色精神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音乐课程体系,促进音乐与思政的融合
在现有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当中,应该充分结合德行素养培养的目标,建立完整且具体的音乐课程体系,高职音乐教学课程应该尽可能地推进对开放式音乐教育的应用,充分结合传统音乐以及现代化音乐教育,以此来让学生具备更为广泛的选择,深层次地领悟音乐课程所带来的美好。例如,有意识地增添中华民族传统民族音乐教育,以此为基础,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最为重要的竞争力就是民族文化.要积极地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信的前提就是让其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发扬下去。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乐符来记录各种各样的人民的劳动生活。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文化正在朝向多样化方向建设和发展.而学生则逐渐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对于本土文化的兴趣正在日渐降低,因而导致传统民族音乐的受关注力度日渐降低。作为现代青年的大学生,有必要积极地承担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形成良好的民族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属于我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范围内,让更多国家都能够体会到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具体来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增添传统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为学生普及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选择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例如借助于新媒体和信息化教学等方法,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普及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近代音乐作品当中,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相当经典且有意义的红色歌曲,此类歌曲均是对中国先烈抗战的场景的生动展现,同时也是我国革命情况的真实写照。红色革命歌曲起源于抗战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无论是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等都具备充足的时代意义和极为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境界相当高,并且极为有意义。红色歌曲来源于人民群众当中,同时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从旋律上来讲,许多来源是民歌的歌曲都将会迅速被人传唱起来,与此同时,歌词也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极为轻易地便能够引发大家的共鸣,这自然会为红色歌曲的传承演唱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此类歌曲如果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当中,那么绝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明确抗战时代下的先辈的无私奉献。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德行素养层面的成长,让学生在牢记历史的同時还能够学习到充足的音乐知识。
(四)注重和音乐活动的相互融合
音乐课程可以说是现代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和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崭新的音乐课程教学和思政元素的融合过程中,有必要强化对音乐课程教学的深层次应用,在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学习的时候要强化学生的德行素养.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满足其深层次成长需要,从而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行素养和艺术情操.在学习各种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使其感悟艺术之美,同时学生自身的心灵也将会成为精华,无论是对艺术元素的认识还是对道德元素的认识,都将会有显著提高,学生也会因此而树立正确且良好的价值态度,通过审美观的塑造,引导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自身思想素养高度的提升。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融合在学生的合唱教学当中,通过专业化教学模式开展合唱活动。同时将社团活动作为引领,开展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活动.通过此种方式展现出民族特色,以此来激发学生群体的文化自觉。例如,可以尝试着邀请高水平的音乐团体到学校演出,或者是邀请音乐领域德高望重的专家来校讲课,引领学生欣赏各种高雅的音乐艺术,深度解析作品的创作背景,积极强化学生的认同感,促进其审美认知能力的深层次发展,丰富学生的音乐储备,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教育受到了越发广泛的重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正确地认识到音乐课程的位置,教授学生各种音乐基础知识同时.更需要积极地引入思政元素,加强对学生的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此为基础,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意识,使其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