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实质上是创新和求异。探究新的方法,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注重多途径、多方案,对求知的知识敢于猜想,对已知的知识敢于提出异议。目前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普遍觉得很难,特别是农村学生,实验设备差、实验器材不足,对学好物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下面就我多年来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 让学生对某些事进行自由发挥,而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如果结论他们认为的理所当然相反时,就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一种震惊,从而对内容印象深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关于实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时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后,盖上一张硬纸片,用右手压住纸片把杯子倒翻过来,此时问学生,如果我松开右手,会有什么时候现象发生?按照学生的认识和经验来说,没有手托住纸片了,纸片肯定要掉下来,同时杯里的水也一定会倒出来,当学生都确定这样一个结论后,再松开右手,学生此时就感到奇怪,为什么没有一样掉下来?这个结果跟大家的想法是相反的,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于是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他们进行思考,进而又自己寻求答案,有的同学猜想:是不是杯子有吸引力吸住了水,而水有粘性粘住了纸片呢?如果不是,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能引起学生产生这样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个实验的目的就完成了。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必然加深印象,也认识到经验并不一定都是对的。
二、 通过特设的环境,让学生从平时的角度转换到另一角度来看待问题。同样也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讲到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时,学生容易用静止中的环境和眼光去看待问题,即静止是指不动的,运动是动的物体,这时我们可以设定这样一个环境:当你坐在行驶的车中,通过车窗望外面时,那你会发现路边的树正在快速的后退,那树为什么会自己后退呢?通过讲解选择参照物及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还有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平面镜成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时,学生也容易产生模糊。因为现实中我们看像,都看到变小的像,这是因为视觉效应,可以通过蜡烛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来说明此现象。
三、 通过作图来论证事实真相,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力学中用作力的图示的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力的性质。如抛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靠的是惯性,但我们的学生都认为篮球在空中飞行时仍然受到一个向前的力的作用,这时我们可以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看有没有施力物体,再通过图示表明此时只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所以篮球的速度会变小,并且落到地上。其他的分析,受力情况也如此,作图法在不少学科中都有应用,通过作图直接让学生明白真理,对培养学生今后看问题时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大有益处,而其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四、以追根到底的形式多提问题,多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学习中,有一部分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主动能动性较少,日久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通过诱导慢慢地形成多思、多问的习惯,记得有一次我们讲到物态变化时,固态吸热(或加热)可变成液态,液态再吸热可变成气态,于是有学生提出:“如果再加热气体又会变成什么呢……?”还有讲到光的现象时,问学生光是不是一种物质?然后再介绍科学家把光研究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时,学生们都惊奇了,光竟然有这么多学问!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思维就随之活跃起来了。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能力和智力方面存在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针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让学生对某些事进行自由发挥,而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如果结论他们认为的理所当然相反时,就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一种震惊,从而对内容印象深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关于实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时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后,盖上一张硬纸片,用右手压住纸片把杯子倒翻过来,此时问学生,如果我松开右手,会有什么时候现象发生?按照学生的认识和经验来说,没有手托住纸片了,纸片肯定要掉下来,同时杯里的水也一定会倒出来,当学生都确定这样一个结论后,再松开右手,学生此时就感到奇怪,为什么没有一样掉下来?这个结果跟大家的想法是相反的,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于是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他们进行思考,进而又自己寻求答案,有的同学猜想:是不是杯子有吸引力吸住了水,而水有粘性粘住了纸片呢?如果不是,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能引起学生产生这样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个实验的目的就完成了。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必然加深印象,也认识到经验并不一定都是对的。
二、 通过特设的环境,让学生从平时的角度转换到另一角度来看待问题。同样也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讲到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时,学生容易用静止中的环境和眼光去看待问题,即静止是指不动的,运动是动的物体,这时我们可以设定这样一个环境:当你坐在行驶的车中,通过车窗望外面时,那你会发现路边的树正在快速的后退,那树为什么会自己后退呢?通过讲解选择参照物及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还有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平面镜成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时,学生也容易产生模糊。因为现实中我们看像,都看到变小的像,这是因为视觉效应,可以通过蜡烛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来说明此现象。
三、 通过作图来论证事实真相,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力学中用作力的图示的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力的性质。如抛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靠的是惯性,但我们的学生都认为篮球在空中飞行时仍然受到一个向前的力的作用,这时我们可以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看有没有施力物体,再通过图示表明此时只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所以篮球的速度会变小,并且落到地上。其他的分析,受力情况也如此,作图法在不少学科中都有应用,通过作图直接让学生明白真理,对培养学生今后看问题时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大有益处,而其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四、以追根到底的形式多提问题,多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学习中,有一部分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主动能动性较少,日久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通过诱导慢慢地形成多思、多问的习惯,记得有一次我们讲到物态变化时,固态吸热(或加热)可变成液态,液态再吸热可变成气态,于是有学生提出:“如果再加热气体又会变成什么呢……?”还有讲到光的现象时,问学生光是不是一种物质?然后再介绍科学家把光研究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时,学生们都惊奇了,光竟然有这么多学问!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思维就随之活跃起来了。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能力和智力方面存在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针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