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要素。在当前经费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本文从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和问题原因入手,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策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单位正常运转,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数额庞大,品种繁杂,如果管理不好,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引发腐败问题发生。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入关键阶段,许多单位面临调整整合,必将带来存量资产如何管、闲置资产如何用这一现实问题,研究探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范化管理的方法途径、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效益,此时显得尤其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级加大了财务检查和资产清查力度,资产管理部门的作用得到了较大发挥,资产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检查清查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观念意识上的偏差,是制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能发挥的根源。部分单位和管理人员“重钱轻物”、“重建轻管”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思想上只有资金的概念而没有资产的概念,对单位资产底数掌握不清,账物不符的现象比较普遍,资产管理工作处于“边缘地带”。一些单位还存在经费供需矛盾突出与盲目投入、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并存的现象,没有把资产的管理摆到重要位置来抓。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是非营利性单位,资产具有非盈利性、非增值性和消耗性的特点,不涉及成本核算和保值增值压力问题,而且对资产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不够,使得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使用人员潜意识忽视了对资产的有效管理。
2.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良好的管理运行体制是资产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从实际运行来看:一是权责不够明确。基层单位由于编制受限,财务部门没有编配专职管理人员,而是指定人员兼管,人少事多矛盾突出,管理工作难以落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不明、利益不清,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二是运行不够顺畅。缺少盘活存量、有效利用闲置资产的管控机制,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工作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三是资产处置不够规范。资产处置缺少法规依据,还存在随意性大,人为因素多。资产处置未严格履行报批手续,擅自处置资产;不遵守资产处置计划,对未达报废年限资产进行处置;资产转让、置换不申报不评估,造成资产流失;资产报废、毁损不进行技术鉴定,处置金额由单位自行决定,处置收益不按规定上缴,存在不追查就不上缴的问题,造成资产管理的违纪行为。主要原因是制度滞后,没有紧跟形势变化修订完善现有制度,抑制了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现有的资产管理软件功能单一,仅满足于登记和核算,与预算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不能互通,与职能部门的资产核算系统也不兼容,无法实现数据提取与信息共享。资产科目设置不够规范具体,难以满足资产更新换代的需要,部分资产科目无法衔接,只能笼统登记,不利于数据统计分析,资产登记主观性、随意性大,导致各系统资产数据与实物资产不相符。由于信息收集手段简单,资产数据更新不及时,无法做到对资产可视可控。主要原因是部分管理人员思维固化,信息化素养不高,对当前先进的管理技术关注不够,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
4.存量资产调剂困难
存量资产不能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合理调剂,互通有无,造成一方面很多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一些资产重复购置现象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部门实行条块管理,资产管理利益部门化,调配使用困难。
二、加強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业务技能
对物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实物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人为因素占很大比重。因此,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教育引导,使员工认识到资产管理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也是机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事,更是各级党委常议常抓的份内事。要增强领导和员工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彻底扭转长期存在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用轻管”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资产管理氛围,真正提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掌握资产管理等各环节的流程方法,培养资产管理“明白人”,增强“实物资产也是钱”的观念,切实走出重钱轻物的误区。
2.理顺权责关系,规范制度运行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各级党委对资产管理工作实施统一领导,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作为资产实际占有使用部门,行使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要主动配合财务部门搞好核查登记造册,对使用、闲置、报废情况准确掌握。人员调整变动时,及时搞好资产交接,签字确认,达到每项资产“有人管、有责任、有目标”的要求。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将资产的增加、使用、维护、报废的全过程都置于党委决策下,始终得到强有力的领导。建立资产购买、处置评估机制,成立资产评估机构,对新增资产需求进行评估,避免盲目购买;对资产处置申请进行评估,使资产的转让和报废有正常的程序、严密的手续和合理的收益。建立资产清查登记制度。每半年组织一次资产清查盘点,建立健全资产账、证、表、卡。实行严格的资产登记核销制度,对新购入资产,必须经资产管理人员和事业部门分别登记挂账后,才能办理经费报销手续。对报废、损毁等减少的资产,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查并经批准后核销,确保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绩效考评,把资产的管理与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将资产管理的责任、管理绩效与单位、部门和个人的利益相挂钩,奖优罚劣;实行成本管理,对各职能部门形成固定资产支出进行成本和效能对比,增强资产日常维护意识。三是强化管理措施。严格落实资产申报审批制度,做到未列入年度预算的资产经费开支和资产购建项目不报、未通过“联签会签”的不报、超预算指标的不报、属集中采购而自行采购的不报,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和报废处理等需及时完善相关手续,确保账物一致。
3.采用先进手段,增强管理效益
优化改进资产管理手段,坚持把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理念、制度方法、技术手段有机整合起来。一是构建全程可视化系统。落实实物图片采集制度,逐步实现资产管理可视可控;积极引进“物联网”管理技术,利用二维码、无线射频技术,对资产进行分类编码,实行条码分类管理,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系统进行资产信息数据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实现资产全寿命管理。二是实现各种管理软件互联互通。不断完善软件功能,将预算管理系统、会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数据库建立链接,建立资产信息共享数据库,实现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等系统数据的相互提取使用,以减少重复劳动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改变会计核算模式。按照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引入权责发生制,对资产计提折旧,增加“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既能对资产价值进行动态管理,又能有效避免资产残值收入的流失。
4.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使用效率
调剂管理是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根本途径。要积极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通过建立资产调控指挥和配置保障平台,综合分析资产使用情况。突破地域、部门、隶属关系和行政界限,对所有资产资源、资产需求和资产状态实施动态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融合资产存量信息与需求信息,实现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调配资产和集约资源调配,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俊华.新财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34):21-22.
[2] 杨佩成.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纳税, 2017(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策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单位正常运转,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数额庞大,品种繁杂,如果管理不好,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引发腐败问题发生。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入关键阶段,许多单位面临调整整合,必将带来存量资产如何管、闲置资产如何用这一现实问题,研究探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范化管理的方法途径、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效益,此时显得尤其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级加大了财务检查和资产清查力度,资产管理部门的作用得到了较大发挥,资产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检查清查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观念意识上的偏差,是制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能发挥的根源。部分单位和管理人员“重钱轻物”、“重建轻管”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思想上只有资金的概念而没有资产的概念,对单位资产底数掌握不清,账物不符的现象比较普遍,资产管理工作处于“边缘地带”。一些单位还存在经费供需矛盾突出与盲目投入、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并存的现象,没有把资产的管理摆到重要位置来抓。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是非营利性单位,资产具有非盈利性、非增值性和消耗性的特点,不涉及成本核算和保值增值压力问题,而且对资产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不够,使得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使用人员潜意识忽视了对资产的有效管理。
2.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良好的管理运行体制是资产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从实际运行来看:一是权责不够明确。基层单位由于编制受限,财务部门没有编配专职管理人员,而是指定人员兼管,人少事多矛盾突出,管理工作难以落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不明、利益不清,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二是运行不够顺畅。缺少盘活存量、有效利用闲置资产的管控机制,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工作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三是资产处置不够规范。资产处置缺少法规依据,还存在随意性大,人为因素多。资产处置未严格履行报批手续,擅自处置资产;不遵守资产处置计划,对未达报废年限资产进行处置;资产转让、置换不申报不评估,造成资产流失;资产报废、毁损不进行技术鉴定,处置金额由单位自行决定,处置收益不按规定上缴,存在不追查就不上缴的问题,造成资产管理的违纪行为。主要原因是制度滞后,没有紧跟形势变化修订完善现有制度,抑制了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现有的资产管理软件功能单一,仅满足于登记和核算,与预算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不能互通,与职能部门的资产核算系统也不兼容,无法实现数据提取与信息共享。资产科目设置不够规范具体,难以满足资产更新换代的需要,部分资产科目无法衔接,只能笼统登记,不利于数据统计分析,资产登记主观性、随意性大,导致各系统资产数据与实物资产不相符。由于信息收集手段简单,资产数据更新不及时,无法做到对资产可视可控。主要原因是部分管理人员思维固化,信息化素养不高,对当前先进的管理技术关注不够,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
4.存量资产调剂困难
存量资产不能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合理调剂,互通有无,造成一方面很多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一些资产重复购置现象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部门实行条块管理,资产管理利益部门化,调配使用困难。
二、加強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业务技能
对物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实物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人为因素占很大比重。因此,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教育引导,使员工认识到资产管理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也是机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事,更是各级党委常议常抓的份内事。要增强领导和员工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彻底扭转长期存在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用轻管”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资产管理氛围,真正提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掌握资产管理等各环节的流程方法,培养资产管理“明白人”,增强“实物资产也是钱”的观念,切实走出重钱轻物的误区。
2.理顺权责关系,规范制度运行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各级党委对资产管理工作实施统一领导,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作为资产实际占有使用部门,行使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要主动配合财务部门搞好核查登记造册,对使用、闲置、报废情况准确掌握。人员调整变动时,及时搞好资产交接,签字确认,达到每项资产“有人管、有责任、有目标”的要求。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将资产的增加、使用、维护、报废的全过程都置于党委决策下,始终得到强有力的领导。建立资产购买、处置评估机制,成立资产评估机构,对新增资产需求进行评估,避免盲目购买;对资产处置申请进行评估,使资产的转让和报废有正常的程序、严密的手续和合理的收益。建立资产清查登记制度。每半年组织一次资产清查盘点,建立健全资产账、证、表、卡。实行严格的资产登记核销制度,对新购入资产,必须经资产管理人员和事业部门分别登记挂账后,才能办理经费报销手续。对报废、损毁等减少的资产,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查并经批准后核销,确保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绩效考评,把资产的管理与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将资产管理的责任、管理绩效与单位、部门和个人的利益相挂钩,奖优罚劣;实行成本管理,对各职能部门形成固定资产支出进行成本和效能对比,增强资产日常维护意识。三是强化管理措施。严格落实资产申报审批制度,做到未列入年度预算的资产经费开支和资产购建项目不报、未通过“联签会签”的不报、超预算指标的不报、属集中采购而自行采购的不报,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和报废处理等需及时完善相关手续,确保账物一致。
3.采用先进手段,增强管理效益
优化改进资产管理手段,坚持把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理念、制度方法、技术手段有机整合起来。一是构建全程可视化系统。落实实物图片采集制度,逐步实现资产管理可视可控;积极引进“物联网”管理技术,利用二维码、无线射频技术,对资产进行分类编码,实行条码分类管理,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系统进行资产信息数据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实现资产全寿命管理。二是实现各种管理软件互联互通。不断完善软件功能,将预算管理系统、会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数据库建立链接,建立资产信息共享数据库,实现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等系统数据的相互提取使用,以减少重复劳动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改变会计核算模式。按照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引入权责发生制,对资产计提折旧,增加“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既能对资产价值进行动态管理,又能有效避免资产残值收入的流失。
4.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使用效率
调剂管理是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根本途径。要积极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通过建立资产调控指挥和配置保障平台,综合分析资产使用情况。突破地域、部门、隶属关系和行政界限,对所有资产资源、资产需求和资产状态实施动态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融合资产存量信息与需求信息,实现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调配资产和集约资源调配,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俊华.新财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34):21-22.
[2] 杨佩成.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纳税, 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