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尘的推荐语: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历来为读书人所看重。菊花品性高浩、风骨坚贞、意趣丰厚,是花之隐士幽人。
木子显然对菊喜爱有加,特作赏菊之文。开箱点题,由一缕菊香带出一次菊展。然后宕开一笔。先说御街、龙亭、清明上河图,左弯右绕、压住笔锋以做影壁之墙。接下来陡然发力,突甩浓墨,尽情重彩挥洒,大肆渲染,一展菊花之绝妙奇伟。其后又从开封养菊之风引带出历代文人对菊花的诸多赞赏诗文,并由此生发作者自己的一番感慨。
应该说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赏菊妙文。如果作者能削减色彩,多用淡墨。穿插一些闲笔幽云。文章就更加意趣如菊、摇曳生姿了。
古都开封的菊花久负盛名。每逢深秋,便有同学、朋友自开封捎上一两盆,黄灿灿、红艳艳。摆在客厅,顿时蓬荜生辉,满屋菊香。但这一缕菊香也常使我一叶障目,错过一次次菊展,
岁岁菊展,今又菊展。此次路过开封。虽天色将晚,却难抵诱惑,不愿再错过这一年好景,
驶入御街,我们的车缓缓而行。这条宋朝皇都天子脚下的路,直通朝廷——龙亭。到龙亭脚下,索性停车步行。此时秋高气爽,风清云淡。雄居高台、红墙环绕的龙亭在柔和的灯光下更显得庄严、肃穆和神秘。门前的潘、杨二湖微波荡漾、波光潾潾、平阔如镜:岸上烟柳低垂,婆婆娑娑。昔日潘、杨二将同室操戈,各执一政,而今两湾湖水平分秋色,难分伯仲。湖水击岸,富有节奏的轰鸣声总让人感怀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憧憬“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秀美,难忘金戈铁马、战火连绵留下的创伤。
顺时针绕湖而行,西侧便是按1:1的比例由《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占地500亩,其中水面15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运河横贯其园,河上州桥高高拱起,河中古船泊岸,灯火通明。园中官邸、作坊、茶社,酒肆林立,风格迥异,气势恢宏。再现了东京汴梁的繁华与鼎盛。盛大的菊展又使古园锦上添花、生机盎然。
傍晚时分,华灯齐放,亮如白昼。门前花团簇簇,园中花锦铺道。放眼望去,中轴线上插枝、盆景、盆花高低相间,错落有致。在寂静的夜晚、瑟瑟的秋风中,在闪烁变幻的灯光下,更加妩媚、含蓄、宁静、雅致。首先抢眼的是几尊大型的菊雕,朵朵碎菊由苍翠的菊叶托衬,攀枝而上,成“龙腾虎跃”、“雏凤展翅”、“百鸟朝凤”、“嫦娥奔月”状,匠心独运,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菊在园中生,寻花绕园行,仿佛置身于东蓠下之菊田,眼可餐其色,手可触其质,鼻可饱其香。观其色,有浓艳的红,稚嫩的粉,温馨的黄,纯洁的白:状其形,有的大若碗口,粗壮厚实,雍容华贵,有的松针四射,丝丝缕缕,有的倒卷金钩,羞羞答答,有的小若晨星,宁静致远:论其品种,有千余种。如黄色的,花瓣肥厚,层层叠叠,花冠硕大,是“葵花向阳”、“黄莺出谷”、“飞黄腾达”;白色的,叶如松针,状如飞瀑,冰清玉洁,是“银丝串珠”、“珠帘飞瀑”,粉色的,瓣肥厚,形多姿,如杨贵妃带醉曼舞,是“醉舞杨妃”;红中镶白的是“枫叶芦花”。黄中有红的是“层林尽染”等,还有许许多多只知其美,不知其名的菊,演绎出了那只可意会,无法言表的韵致,
开封养菊之风,历史悠久。唐代刘禹锡对开封的菊花有这样的瞄述:“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宋代更盛。每逢重阳佳节,不汉民间有花市赛菊,而且宫廷内电养菊、插菊、挂菊花灯、开菊花会、钦菊花酒。清朝乾隆皇帝新书‘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诗句仍刻在开封禹王台公署的石碑之上。今日之菊展中的名贵菊花有出自园林部门,有来自厂矿、学校,有出自民间爱花人之手。
菊花是开封的市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并与梅、兰、竹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她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泽,清隽高雅的幽香,超凡脱俗的品格,备受世人赞赏,尤其是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寒风的气节,每每为古今文人学士所歌颂。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诗人们对菊花的独钟之情。
菊花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在于她“珠蕊丹心耐寒浸,玉骨冰肌傲霜立”。陆游赞她如“端人”、“志士”,周敦颐说“菊、花之隐逸者也”,元诗人何中把她誉为“幽人”。清代许廷镕的“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暇。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更从心、节、质、香四方面把菊花的秉性、气质写得淋漓酣畅。
是啊,菊花不与百花争春,独自在寒秋中悄然开放。她既有春的绚丽、夏的热烈,又有秋的殷实、冬的恬淡。她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畏严寒,傲霜凝香。她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更升华为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境界,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事业不正需要这种菊花精神吗?
步出菊展,心有余香。这缕菊香会悄然送你一程,使你战胜寂寥和寒冷,使你自强而不息,会给你增添信心和力量,会伴你走向繁花似锦的春天。
(摘自《档案界》网站)
木子显然对菊喜爱有加,特作赏菊之文。开箱点题,由一缕菊香带出一次菊展。然后宕开一笔。先说御街、龙亭、清明上河图,左弯右绕、压住笔锋以做影壁之墙。接下来陡然发力,突甩浓墨,尽情重彩挥洒,大肆渲染,一展菊花之绝妙奇伟。其后又从开封养菊之风引带出历代文人对菊花的诸多赞赏诗文,并由此生发作者自己的一番感慨。
应该说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赏菊妙文。如果作者能削减色彩,多用淡墨。穿插一些闲笔幽云。文章就更加意趣如菊、摇曳生姿了。
古都开封的菊花久负盛名。每逢深秋,便有同学、朋友自开封捎上一两盆,黄灿灿、红艳艳。摆在客厅,顿时蓬荜生辉,满屋菊香。但这一缕菊香也常使我一叶障目,错过一次次菊展,
岁岁菊展,今又菊展。此次路过开封。虽天色将晚,却难抵诱惑,不愿再错过这一年好景,
驶入御街,我们的车缓缓而行。这条宋朝皇都天子脚下的路,直通朝廷——龙亭。到龙亭脚下,索性停车步行。此时秋高气爽,风清云淡。雄居高台、红墙环绕的龙亭在柔和的灯光下更显得庄严、肃穆和神秘。门前的潘、杨二湖微波荡漾、波光潾潾、平阔如镜:岸上烟柳低垂,婆婆娑娑。昔日潘、杨二将同室操戈,各执一政,而今两湾湖水平分秋色,难分伯仲。湖水击岸,富有节奏的轰鸣声总让人感怀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憧憬“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秀美,难忘金戈铁马、战火连绵留下的创伤。
顺时针绕湖而行,西侧便是按1:1的比例由《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占地500亩,其中水面15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运河横贯其园,河上州桥高高拱起,河中古船泊岸,灯火通明。园中官邸、作坊、茶社,酒肆林立,风格迥异,气势恢宏。再现了东京汴梁的繁华与鼎盛。盛大的菊展又使古园锦上添花、生机盎然。
傍晚时分,华灯齐放,亮如白昼。门前花团簇簇,园中花锦铺道。放眼望去,中轴线上插枝、盆景、盆花高低相间,错落有致。在寂静的夜晚、瑟瑟的秋风中,在闪烁变幻的灯光下,更加妩媚、含蓄、宁静、雅致。首先抢眼的是几尊大型的菊雕,朵朵碎菊由苍翠的菊叶托衬,攀枝而上,成“龙腾虎跃”、“雏凤展翅”、“百鸟朝凤”、“嫦娥奔月”状,匠心独运,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菊在园中生,寻花绕园行,仿佛置身于东蓠下之菊田,眼可餐其色,手可触其质,鼻可饱其香。观其色,有浓艳的红,稚嫩的粉,温馨的黄,纯洁的白:状其形,有的大若碗口,粗壮厚实,雍容华贵,有的松针四射,丝丝缕缕,有的倒卷金钩,羞羞答答,有的小若晨星,宁静致远:论其品种,有千余种。如黄色的,花瓣肥厚,层层叠叠,花冠硕大,是“葵花向阳”、“黄莺出谷”、“飞黄腾达”;白色的,叶如松针,状如飞瀑,冰清玉洁,是“银丝串珠”、“珠帘飞瀑”,粉色的,瓣肥厚,形多姿,如杨贵妃带醉曼舞,是“醉舞杨妃”;红中镶白的是“枫叶芦花”。黄中有红的是“层林尽染”等,还有许许多多只知其美,不知其名的菊,演绎出了那只可意会,无法言表的韵致,
开封养菊之风,历史悠久。唐代刘禹锡对开封的菊花有这样的瞄述:“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宋代更盛。每逢重阳佳节,不汉民间有花市赛菊,而且宫廷内电养菊、插菊、挂菊花灯、开菊花会、钦菊花酒。清朝乾隆皇帝新书‘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诗句仍刻在开封禹王台公署的石碑之上。今日之菊展中的名贵菊花有出自园林部门,有来自厂矿、学校,有出自民间爱花人之手。
菊花是开封的市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并与梅、兰、竹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她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泽,清隽高雅的幽香,超凡脱俗的品格,备受世人赞赏,尤其是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寒风的气节,每每为古今文人学士所歌颂。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诗人们对菊花的独钟之情。
菊花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在于她“珠蕊丹心耐寒浸,玉骨冰肌傲霜立”。陆游赞她如“端人”、“志士”,周敦颐说“菊、花之隐逸者也”,元诗人何中把她誉为“幽人”。清代许廷镕的“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暇。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更从心、节、质、香四方面把菊花的秉性、气质写得淋漓酣畅。
是啊,菊花不与百花争春,独自在寒秋中悄然开放。她既有春的绚丽、夏的热烈,又有秋的殷实、冬的恬淡。她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畏严寒,傲霜凝香。她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更升华为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境界,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事业不正需要这种菊花精神吗?
步出菊展,心有余香。这缕菊香会悄然送你一程,使你战胜寂寥和寒冷,使你自强而不息,会给你增添信心和力量,会伴你走向繁花似锦的春天。
(摘自《档案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