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习作源泉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对作文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和抵触心理,作文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没有直接经验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情感。正应了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学生往往抱怨:生活一成不变,哪有那么多内容可写。学生学会了闭门造车、层出不穷的模仿。习作内容要么枯燥无味,要么千人一面。叶圣陶先生说的好:“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它的源头——充实的生活。”分析学生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少习作的资源,缺少丰富的活动引导。环顾我们周围的生活,学校、家里,两点一线。外面广阔的空间却被拒之门外,尤其自己家乡那么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没有好好利用,那都是学生习作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源泉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也可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现在师生常常忽略了身边家乡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乡土文化。乡土情结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很浓重,是人们重要的情感支柱。乡土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且为其写作素材提供一个新源泉。我们高淳是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小城,风景如画,古迹遍布,传说众多,美食扬名,谚语连连,歌谣首首,方言独特,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乡土素材。可以将其融入到写作中,为写作独辟蹊径:体验风俗人情,抒发乡土情结;游历风景古迹,丰富写作题材;巧用谚语、歌谣、方言,增强语言气息;巧用民间故事,进行想象写作训练。
  具体如何挖掘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寻找身边习作素材的资源,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欣赏自然风光,挖掘习作素材
  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如画的大自然中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对作文教学有用的自然资源,触发学生的灵感,写出本真作文。高淳,有碧绿的田野,绿树红花,鸟鸣婉转,百虫啾啾……那春的烂漫、夏的碧绿、秋的金黄、冬的雪白,都是他们笔下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大自然,学生写作就自然水到渠成。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用相机、手机、摄影机,拍摄家乡美丽的景色。晨昏中的四方宝塔、老襟胡桥、假日中的老街,春天满城金灿灿的油菜花,夏天迎湖桃源婀娜多姿的荷花,秋天烂漫的游子山,冬天冰封的固城湖,都成了学生相册中永不褪色的画面。学生流连在美丽的图画中,感受着家乡的美丽变化,这一切都成了学生习作中经典的片段。
  有学生在习作中写道:高淳人自古对荷花便情有独钟。公园里、池塘中都会看见它那亭亭玉立的身影。每年的七八月,正值荷花开放的季节,在固城湖畔都会举行盛大的荷花节。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一朵朵洁白的纯净的荷花赢得他们阵阵赞叹声。
  走进迎湖桃源,放眼望去是田田的荷叶,中间嵌着几朵白玉般的荷花。碧绿的荷叶上洒满了一粒粒珍珠般闪耀的露珠,多么像镶满钻石的舞裙啊!荷花有的懒洋洋地躺在荷叶上,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有的直着腰板,似乎在享受阳光的沐浴;有的把脸埋在荷叶里,似乎很害羞,不愿见到观赏的游客。它们有的是花骨朵儿,有的才开了一半,还有的已经全开了,露出被花蕊怀抱着的莲蓬。莲蓬被一颗颗莲子挤破了,多么像一个个探头探脑的小家伙呀!走进它们的身旁,隐约闻到一缕只属于荷花的清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孩子才会有写作的热情,才能将地方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寻找地方民俗之乐,挖掘习作素材
  千百年的高淳文化、家乡风情有其独特的风采,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地方乡风民俗应接不暇:打水浒、跳五猖、跑马灯、送春、舞龙灯、高淳特色小吃……这些都是地方民俗风情,贴近学生生活,写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每年春节,高淳各地的民俗活动层出不穷,我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快乐积累习作素材。
  周末,学生畅游在老街的美食中。鲜美的螃蟹、香味独特的臭豆腐、肉质鲜嫩的白鱼、香脆金黄的炸虾……学生品尝美味,交流心得,写出美文。
  学生笔下的高淳臭豆腐:一块块方方正正,炸得恰到好处的臭豆腐身着金黄的外衣,挺着鼓鼓的肚皮,一个个红红的辣椒点缀,远远就能闻到它那特别的味道……读来令人垂涎三尺。
  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引导学生们留意身边的乡风民俗,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活动让他们去参与,去体验,让他们领略不同的活动特色和民俗习惯,并将其当作一次次的作文契机,从而得到真情实感和发现,形成一篇篇具有个性化又富有乡村气息的习作。只要我们挖掘,就有事可记,有景可写,有情可叙……
  三、考察地方人文资源,挖掘习作素材
  “重视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那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发和利用各种地方课程资源,让丰富、有价值的地方人文资源丰富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实现课程目标和要求,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不断探究和实践的。
  每一个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曾经经历过历史的洗礼,也必然留下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人文文化、建筑特色、民族风情等特点。
  朴实的高淳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一年一度的螃蟹节是高淳的一件大事。学生通过游蟹塘、品螃蟹、访蟹农,走近蟹农,了解他们的辛苦,由衷赞美蟹农,感谢他们为家乡的富裕做出的贡献。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骑自行车,来到迎湖桃源,跟踪采访了一户蟹农。在孩子父亲写的反馈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师,孩子在本次采访中,克服了胆怯,大方得体地和陌生人交谈,真令我们做父母的大吃一惊……”
  一双双造型精美的,穿着舒适的老布鞋,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学生采访梅家鞋铺的梅丙伢老人,听老人讲述了鞋铺百年历史。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课,留给学生的是心灵的震撼。
  世界残疾人奥运会的举重冠军付桃英,也成了学生关注的对象,了解了女力士三夺奥运冠军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学生在习作中写下了:奥运金牌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己!
  学生习作中更多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家乡人,反映着家乡人们朴实、平凡的生活。
  四、游历文化古迹,挖掘习作素材
  高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丰富的名胜古迹,流传千年的古语和儿歌童谣,无不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习作素材,都是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良师益友。活动中,我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利用假期,带着孩子出游,游览高淳四宝(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双女坟、游子山、牌坊、东坝古戏台……要求学生在游览中记录、摘抄大量的古迹史料,收集儿歌童谣,学说地道的高淳方言。有趣的家乡话竞猜、擂台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高淳一段段沧桑历史,大大丰富了他们的习作素材,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整合资料的本领。同时每次出游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次体验:体验亲情,体验过程,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了,习作内容充实了,感情真切了,下笔有神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富有神秘色彩,充满无限想象,寄寓某种情思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最能激励唤醒学生的思维、联想、想象,鼓舞其创作热情。看着学生制作的精彩纷呈的民间故事小报,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合理利用高淳地方语文资源,有效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喜爱,我发现,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深厚的感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写作的能力较先前有了质的飞跃,写作成了他们快乐的事情。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
其他文献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探索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机整合及相关组织策略,有助于促进课程的整体构建和园本化进程,提高游戏水平,推进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