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殊教育的飞速发展,给特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笔者认为,做到“强爱心、提能力、显潜能、求创新”,多管齐下,能促进特教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增强仁爱之心
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所有的爱,特教教师尤其如此,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花园里的“残苗”,更需要我们用百倍的耐心去培育他们。
(1)要有一颗献身特教的事业心。普通学校教师辛勤的耕耘可以换来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而特教教师即使倾注一生的心血也许不能让学生清晰地说话,不能让他们的心智提高到正常水平。由此很多教师产生过职业懈怠,但孩子童真的笑脸、家长的期待、社会的关注要求特教教师要切实增强特教工作的自觉性,树立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始终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来鞭策自己,甘愿献出那颗特殊教育的事业心。
(2)要有一颗对特教事业的责任心。智障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师切不可认为残疾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要以实现学生的生存为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各自实际制定个体化教学方案,围绕生活主题编排实用教材,这是特教教师的责任。
(3)要有一颗对残疾学生的爱心。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残疾学生有的耳聋口哑,有的智力低下,他们的心灵承受着正常学生无法想象的痛苦,他们同样需要学习的乐园,需要快乐和知识,需要老师的关爱!我们要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待学生如亲子弟”,爱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闪光点”。
二、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教好残疾学生,特教教师更要有“一池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既要做专业人才,又要做“通才”,做“杂家”,切实提高三种能力。
(1)手语沟通能力。手语作为聋人的第一语言,是聋人最自然、最喜欢的一种交际工具。然而,很多教师的口语、手语、手指语使用混乱,总是以“师者尊严”的姿态面对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标准手语与聋生沟通,并且带有强制性地让聋生接受“汉语手势”,而忽略了手语作为一门视觉语言所具有的独特语法规则,导致了师生间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沟通,严重影响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特教教师要苦练手语,彻底解决沟通障碍。
(2)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首先建立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学理念。大力实施“换脑筋”工程,在读书学习中“换脑”,在研讨争鸣中“换脑”,在参观考察中“换脑”,在具体实践中“换脑”。其次要提高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综合素质。以创建多维互动、开放高效的课堂为中心,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特教学生的冲击,根据特殊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不仅要精通本领域的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更要掌握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育。
(3)科研能力。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变“办公室”为“研究室”,变“教室”为“实验室”,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三、在挖掘中彰显潜能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特教老师是这样,学生也是如此,要在教学工作中深度挖掘师生潜能。
(1)在机遇出现时展示潜能。人们常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当代著名教育流派“语文导读法”的构建者钱梦龙正是捕捉两次执教的机遇,使自己脱颖而出,跻身于上海市特级教师之列。随着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更给教师提供了显示潜能的机遇。教师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深厚的积淀,在机遇到来时展示自身的潜能。
(2)要在互动教学中挖掘潜能。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特教教师要关注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俯视你看到的满眼黑色,平视你看到的满面灿烂,透视你看到的纯真的心灵。在和残疾学生互动交往中接近学生,研究学生,挖掘其潜能。
四、在创新中培养“有用人”
(1)在教材使用上求创新。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千差万别,残疾程度不一,更需要教师做到活用教材,重视研究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实际备课,克服“零起点”教学,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重组、修正或置换,以适应特教学校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2)在课堂教学中求创新。要相信学生,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创造力,主动吸纳新思想并不断把新思想转化为新的教学思路,才能创造教学新思路。有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会有课堂气氛的真正活跃,才对残疾学生终身发展有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用人”。
(作者单位:谢 平 山东省沂源县教研室;包彦芳 山东省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
一、增强仁爱之心
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所有的爱,特教教师尤其如此,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花园里的“残苗”,更需要我们用百倍的耐心去培育他们。
(1)要有一颗献身特教的事业心。普通学校教师辛勤的耕耘可以换来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而特教教师即使倾注一生的心血也许不能让学生清晰地说话,不能让他们的心智提高到正常水平。由此很多教师产生过职业懈怠,但孩子童真的笑脸、家长的期待、社会的关注要求特教教师要切实增强特教工作的自觉性,树立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始终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来鞭策自己,甘愿献出那颗特殊教育的事业心。
(2)要有一颗对特教事业的责任心。智障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师切不可认为残疾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要以实现学生的生存为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各自实际制定个体化教学方案,围绕生活主题编排实用教材,这是特教教师的责任。
(3)要有一颗对残疾学生的爱心。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残疾学生有的耳聋口哑,有的智力低下,他们的心灵承受着正常学生无法想象的痛苦,他们同样需要学习的乐园,需要快乐和知识,需要老师的关爱!我们要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待学生如亲子弟”,爱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闪光点”。
二、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教好残疾学生,特教教师更要有“一池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既要做专业人才,又要做“通才”,做“杂家”,切实提高三种能力。
(1)手语沟通能力。手语作为聋人的第一语言,是聋人最自然、最喜欢的一种交际工具。然而,很多教师的口语、手语、手指语使用混乱,总是以“师者尊严”的姿态面对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标准手语与聋生沟通,并且带有强制性地让聋生接受“汉语手势”,而忽略了手语作为一门视觉语言所具有的独特语法规则,导致了师生间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沟通,严重影响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特教教师要苦练手语,彻底解决沟通障碍。
(2)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首先建立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学理念。大力实施“换脑筋”工程,在读书学习中“换脑”,在研讨争鸣中“换脑”,在参观考察中“换脑”,在具体实践中“换脑”。其次要提高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综合素质。以创建多维互动、开放高效的课堂为中心,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特教学生的冲击,根据特殊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不仅要精通本领域的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更要掌握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育。
(3)科研能力。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变“办公室”为“研究室”,变“教室”为“实验室”,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三、在挖掘中彰显潜能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特教老师是这样,学生也是如此,要在教学工作中深度挖掘师生潜能。
(1)在机遇出现时展示潜能。人们常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当代著名教育流派“语文导读法”的构建者钱梦龙正是捕捉两次执教的机遇,使自己脱颖而出,跻身于上海市特级教师之列。随着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更给教师提供了显示潜能的机遇。教师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深厚的积淀,在机遇到来时展示自身的潜能。
(2)要在互动教学中挖掘潜能。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特教教师要关注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俯视你看到的满眼黑色,平视你看到的满面灿烂,透视你看到的纯真的心灵。在和残疾学生互动交往中接近学生,研究学生,挖掘其潜能。
四、在创新中培养“有用人”
(1)在教材使用上求创新。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千差万别,残疾程度不一,更需要教师做到活用教材,重视研究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实际备课,克服“零起点”教学,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重组、修正或置换,以适应特教学校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2)在课堂教学中求创新。要相信学生,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创造力,主动吸纳新思想并不断把新思想转化为新的教学思路,才能创造教学新思路。有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会有课堂气氛的真正活跃,才对残疾学生终身发展有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用人”。
(作者单位:谢 平 山东省沂源县教研室;包彦芳 山东省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