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始终让我感到困惑. 有时候自我感觉某一堂课上得很成功. 可是,一旦作业中出现了类型比较新颖的题,许多学生就束手无策了. 平时也常听到有老师说,某个知识点在课上刚讲过,练习题目稍稍变化,有些学生就不会做了. 我们常常归咎于学生,其实原因还是在于教师. 是我们不该在课堂上讲得太多,用我们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我们过多地“抛”给学生知识而不是帮学生“领悟”知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经过多年的实践,找到了一个方法,称之为让学生动口“说”数学.
一、数学需要动口“说”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对于听过见过的事物很容易遗忘,然而对于自己说过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忘记. 我自己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以前做学生时,有许多知识点也有些不求甚解,甚至相当模糊,只知按部就班地去解题. 当了老师后,通过备课和上课,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给学生听后,自己也觉得受益匪浅. 正所谓“教学相长”,一些不甚清晰的知识理顺了,许多原来不曾掌握的方法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我从中受到启发,能否在课堂上也让学生们来讲讲,讲他们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讲他们解题的体会,一节课下来学到的收获,讲他们对同学在板演时的错误和优点,尽量让每名学生多说. 通过学生说,可以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品质,及时了解他们掌握的程度,这比通过练习更能迅速了解学生. 而我随时地发掘学生们的思维闪光点,对于正确的观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对于不成熟而大胆的思维火花,及时地鼓励他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对于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地引导和纠正,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动口“说”数学,我的理解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练习后,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说出来的可以是对知识的罗列,或对概念、定理、方法的理解和归纳等,然后由同学讨论、补充、完善,最后由老师引导小结. 学生讲的不成熟之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通过练习后,再由学生作小结,老师作补充点评.
二、怎样让学生动口“说”数学
1. 以“快乐教育”诱学生“敢说”
“快乐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情绪体验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大多以老师讲为主,辅之以大量的课堂练习,许多学生在长期的枯燥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不愉快的体验,如常常挨批评、没完没了的解题、苦学等. 这种不快乐的学习怎么能引起学生“说数学”的兴趣?有的学生担心自己数学基础差,怕出错被挨骂,就更不敢“说”了. 因此,“敢说”的前提必须是“快乐的教育”.
进行快乐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来消除因冰冷的数学产生的焦虑和紧张;适当减轻一些学习负担,适当减少作业量和降低作业的难度,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我懂了、我会了的成功体验;创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上课尽量不训斥、批评学生,多用拇指,少用或不用食指,相信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感知,诱发他们“说”数学的兴趣;教师幽默的语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比如我把数学中的“方程思想”重要性类比为“毛泽东思想”,引领我们战胜一切难题,学生们的情绪迅速高涨起来了. 在“快乐教育”中,有了学生的参与,师生情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了尊重,他们在课堂上成了主角,这样学生便敢于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获了.
2. 以成功体验促学生“爱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让学生持续地体会说数学带来的“成功”快乐,他们还会不爱上“说”数学吗?
在平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得出一些结论,绝不提前把结论抛给学生. 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自己找到的规律和结论,才是他们自己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我们老师直接“抛”给他们知识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是应试教育的做法,不是真正的教育.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某个概念、定理的理解,对某种方法和技巧的心得体会,说说别的同学板演时的优缺点,一节课下来的收获,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一道题解完后用到了哪些定理、方法、技巧等. 课后面批作业时, 可以让学生说说错题的过程,暴露出他们知识的缺陷等.
对于学生“说”的数学,我从不急于否定,也不过分否定学生,失去信心比任何事情都不利于学习. “说”的积极性是需要保护和持续强化的. 抓住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予以及时地赞赏和表扬,我想再没有比赞赏更能激发人的自信和动力的了.
3. 以正确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会说”
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数学的结论,必定会有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言语,这种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的语言,必定会影响学生数学的品质,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产生歧义和困难. 因此,我们要注意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引导和修正学生.
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不了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思维绝不是学生的思维. 我们认为很浅显的知识或许在学生看来会很不容易. 因此,通过学生们经过自己思考后的“说”出来,来揭示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及时引导、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真知,在学习能力上真正得到了提高. 通过“说”的信息和情感传递,师生间的对话与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教与学的及时调整,也能促进和帮助学生调整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让学生在“说”数学中学习,让学习在“说”数学中快乐.
一、数学需要动口“说”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对于听过见过的事物很容易遗忘,然而对于自己说过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忘记. 我自己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以前做学生时,有许多知识点也有些不求甚解,甚至相当模糊,只知按部就班地去解题. 当了老师后,通过备课和上课,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给学生听后,自己也觉得受益匪浅. 正所谓“教学相长”,一些不甚清晰的知识理顺了,许多原来不曾掌握的方法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我从中受到启发,能否在课堂上也让学生们来讲讲,讲他们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讲他们解题的体会,一节课下来学到的收获,讲他们对同学在板演时的错误和优点,尽量让每名学生多说. 通过学生说,可以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品质,及时了解他们掌握的程度,这比通过练习更能迅速了解学生. 而我随时地发掘学生们的思维闪光点,对于正确的观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对于不成熟而大胆的思维火花,及时地鼓励他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对于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地引导和纠正,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动口“说”数学,我的理解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练习后,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说出来的可以是对知识的罗列,或对概念、定理、方法的理解和归纳等,然后由同学讨论、补充、完善,最后由老师引导小结. 学生讲的不成熟之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通过练习后,再由学生作小结,老师作补充点评.
二、怎样让学生动口“说”数学
1. 以“快乐教育”诱学生“敢说”
“快乐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情绪体验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大多以老师讲为主,辅之以大量的课堂练习,许多学生在长期的枯燥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不愉快的体验,如常常挨批评、没完没了的解题、苦学等. 这种不快乐的学习怎么能引起学生“说数学”的兴趣?有的学生担心自己数学基础差,怕出错被挨骂,就更不敢“说”了. 因此,“敢说”的前提必须是“快乐的教育”.
进行快乐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来消除因冰冷的数学产生的焦虑和紧张;适当减轻一些学习负担,适当减少作业量和降低作业的难度,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我懂了、我会了的成功体验;创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上课尽量不训斥、批评学生,多用拇指,少用或不用食指,相信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感知,诱发他们“说”数学的兴趣;教师幽默的语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比如我把数学中的“方程思想”重要性类比为“毛泽东思想”,引领我们战胜一切难题,学生们的情绪迅速高涨起来了. 在“快乐教育”中,有了学生的参与,师生情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了尊重,他们在课堂上成了主角,这样学生便敢于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获了.
2. 以成功体验促学生“爱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让学生持续地体会说数学带来的“成功”快乐,他们还会不爱上“说”数学吗?
在平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得出一些结论,绝不提前把结论抛给学生. 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自己找到的规律和结论,才是他们自己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我们老师直接“抛”给他们知识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是应试教育的做法,不是真正的教育.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某个概念、定理的理解,对某种方法和技巧的心得体会,说说别的同学板演时的优缺点,一节课下来的收获,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一道题解完后用到了哪些定理、方法、技巧等. 课后面批作业时, 可以让学生说说错题的过程,暴露出他们知识的缺陷等.
对于学生“说”的数学,我从不急于否定,也不过分否定学生,失去信心比任何事情都不利于学习. “说”的积极性是需要保护和持续强化的. 抓住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予以及时地赞赏和表扬,我想再没有比赞赏更能激发人的自信和动力的了.
3. 以正确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会说”
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数学的结论,必定会有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言语,这种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的语言,必定会影响学生数学的品质,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产生歧义和困难. 因此,我们要注意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引导和修正学生.
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不了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思维绝不是学生的思维. 我们认为很浅显的知识或许在学生看来会很不容易. 因此,通过学生们经过自己思考后的“说”出来,来揭示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及时引导、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真知,在学习能力上真正得到了提高. 通过“说”的信息和情感传递,师生间的对话与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教与学的及时调整,也能促进和帮助学生调整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让学生在“说”数学中学习,让学习在“说”数学中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