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报道,是今年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021年6月底至10月初,经济日报社分两批次推出18集系列微视频作品“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系列作品发布后,被上百家媒体账号转发,全网播放量约500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主流媒体建党百年主题宣传中写下靓丽一笔。
“党史中的经济档案”是报社编委会亲自策划并指导实施的重点项目。“依托百年党史、展现百年辉煌,聚焦经济领域、突出经济视角”是该系列视频的突出特点。
党史宣传教育是新闻宣传工作重要的常态化内容之一。但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如何让党史宣传教育更加新颖、深入、有效,是报社编委会重点思考的内容。梳理以往媒体关于党史宣传教育的作品时发现,经济领域的相关内容很多,但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这一领域,特别是视频作品并不系统,还有很大的深入挖掘的空间,由此报社编委会确定了“经济档案”这一方向。正如报社编委会领导指出的,作为专注经济领域的中央党报,由经济日报来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历史和成就,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应当且必要。
基于这样的考虑,“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选取不同时期经济工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从共产党最早的金融实践探索——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10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
从实际效果来看,“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与经济日报主报报道相互呼应、形成合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特别是作品对党史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再现,使其超越了新闻作品“易碎”的特点,而具有了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经济工作。在党早期领导的工人运动中,就已经进行了金融活动的探索。在革命战争时期,党不仅高度重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也高度重视经济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系统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征程。“党史中的经济档案”始终围绕“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个“灵魂”展开,以小见大,由往鉴今,全面展现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非凡魄力和卓越才能。
系列视频第一集《最早的红色股票》,讲述党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安源路况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并成功运作发行第一张红色股票的历史。以此作为发端,系列视频每一集都选取党在不同时期经济工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进行解读。通过视频,观众可以切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在经济工作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雨历练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工作干部,一步步成长壮大。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跟社会背景有着深刻的聯系,“党史中的经济档案”以大历史观的视野,在抓住生动细节、讲清讲透历史事件本身的基础上,把历史事实放到历史时间的纵向脉络中,从深层次寻找剖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系列视频不是某一个历史事件、某一段历史事实、某一堆历史数据的简单罗列,而是把所有的一切放在历史坐标上深入分析,串联起党在不同时期领导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路线,以及它们的演变、形成情况等。例如,“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第二集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第五集《老百姓拥护的好政策:减租减息》、第七集《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中国土地法大纲〉》,分别讲述了党在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清晰再现了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形成过程及原因,生动体现了我党始终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革命的根本问题,充分结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历史进程。18集系列视频的每一集都是百年征程上光辉的一页,也是党百年伟大征程的缩影,而这一页页又紧密联系,逻辑相连,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
在视频表现上,整套产品综合运用“现实影像+数字对比展示+图片包装+场景还原”等多种先进融媒体技术形式,真正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符合经济新闻传播规律,又具备音视频产品的时代元素。该系列视频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多种数据可视化呈现。全套视频共出现各类数据上千个,精心设计各种图形图表近百幅。数据是对事实最佳的佐证,大量的运用数据提升了视频的说服力和公信力。而且,丰富独特的数据视觉表现方式赋予了产品浓浓的“经济味”,也成为贴在这套产品身上最独特的标签。
在效果的呈现上,为了还原老照片的场景感,在后期制作中多处使用“2D转3D”的包装效果,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在尽可能地丰富视频图像承载信息量的同时,使一些画质难辨的老照片变得美观有吸引力。珍贵的黑白历史画面资料和多彩的现实画面相映照,形成巨大视觉冲击效果,赋予了系列视频浓郁的个性感染力,为短小精悍的视频营造出浓厚的氛围感与沉浸感。
准确是高于一切的标准。为了确保准确、万无一失,项目组前期查阅了大量史料,后期对各种历史现实素材进行了多轮严格筛选,确保文本中每一处事实、每一个定义都查之有据。
“好稿子是改出来的”,好视频也一样。通常,每一集视频的脚本都需要形成至少5次以上的正式稿样,而每一次形成稿样中也经历数次修改。系列视频第八集《人民的银行 人民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统一财政金融等工作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应运而生的故事。该事件相关资料文献的记载比较散乱,甚至有部分记载相互冲突,项目组对这一集的资料反复比对、仔细斟酌,前后整理的资料和修改意见都堆成了一摞。 审定了脚本后,接下来就是对视频制作整体环节的紧密把握,包括素材使用、视觉设计、音效卡点等每个环节都经历了反复推敲和修改。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项目组给每集视频都制作了相应的素材清单,视频中使用的所有图片、影像资料都必须明确标注清晰的来源及事实意义,真正做到了视频中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素材元素都与文本高度匹配。
可以说,“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并不是对历史资料的简单归纳和泛泛展示,而是通过对党史文字和影像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分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真正做到了“档案”标准。
为了获取真实高质且拥有完全版权的素材,从2021年5月开始,项目组足迹遍及我国14个省(区、市),对26个档案馆、纪念馆及红色地标进行拍摄,共收录素材达517G。下一步,项目组将对素材分类梳理收入素材库,相信它们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要想做好系列视频项目,不仅要重视内容生产制作,多渠道的宣传推广也不可忽视。“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每一集都在经济日报微信、客户端、抖音、快手、中国经济网同步播发,真正做到了一次生产多平台分发。为了实现不同渠道的引流,项目组还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制作了H5、GIF动图、微视频等配套产品,扩大用户传播效应。
该系列视频得到了中央网信办的肯定并被全网推送。初步搜索,约有上百家网站及新媒体对系列视频进行了转发,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网、央视网、国际在线、澎湃新闻、凤凰网等。
相关平台也对该系列视频做了突出展示。学习强国在首页推荐频道单独开设了专题《建党百年·经济战线风云录》,集纳经济日报“经济战线风云录”系列稿件和“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并在经济频道开设专题《党史中的经济档案》。快手平台将系列视频纳入其#庆祝建党100周年#话题页突出展示。知乎平台将系列视频推荐至其建党百年专题页面重点展示。
该系列视频还得到不少专业肯定,第八集《人民的银行 人民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被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转发,准确性、专业性和制作水准得到广泛认可。该系列视频还翻译、制作了英文版本,在经济日报推特、脸書等海外社交平台进行播发,发挥经济日报海外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力量,在国际新闻领域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推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系列视频的制作完成也给经济日报社今后的融媒体宣传报道积累了经营,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坚持做经济日报特色的产品。“经济特色”应该是经济日报融媒体产品身上最鲜明的特色,只有保持了这个特色,作品才具备脱颖而出的底气。
二是要做有历史价值的产品,而不是一次性呈现的易碎品。新闻本是易碎品,但如果媒体人可以跳出表象的局限,始终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闻,赋予新闻具备展示时代特点的气质,就可以延长新闻作品的生命周期。
三是在浮躁的互联网大环境下,更应静下心来仔细钻研,传播主流价值。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在网络空间做价值引导比传统媒体时代面临更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媒体人更应该静下心来仔细钻研,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传播主流价值。要知道,真正好的作品往往自带流量,而且它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关注,更有价值的认同。
作者李劼系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综合室副主任
李丹丹系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编辑
【编辑:陈琦】
选题精准,重大主题宣传始终突出经济视角
“党史中的经济档案”是报社编委会亲自策划并指导实施的重点项目。“依托百年党史、展现百年辉煌,聚焦经济领域、突出经济视角”是该系列视频的突出特点。
党史宣传教育是新闻宣传工作重要的常态化内容之一。但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如何让党史宣传教育更加新颖、深入、有效,是报社编委会重点思考的内容。梳理以往媒体关于党史宣传教育的作品时发现,经济领域的相关内容很多,但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这一领域,特别是视频作品并不系统,还有很大的深入挖掘的空间,由此报社编委会确定了“经济档案”这一方向。正如报社编委会领导指出的,作为专注经济领域的中央党报,由经济日报来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历史和成就,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应当且必要。
基于这样的考虑,“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选取不同时期经济工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从共产党最早的金融实践探索——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10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
从实际效果来看,“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与经济日报主报报道相互呼应、形成合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特别是作品对党史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再现,使其超越了新闻作品“易碎”的特点,而具有了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制作精心,打造金相玉质的过硬产品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经济工作。在党早期领导的工人运动中,就已经进行了金融活动的探索。在革命战争时期,党不仅高度重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也高度重视经济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系统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征程。“党史中的经济档案”始终围绕“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个“灵魂”展开,以小见大,由往鉴今,全面展现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非凡魄力和卓越才能。
系列视频第一集《最早的红色股票》,讲述党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安源路况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并成功运作发行第一张红色股票的历史。以此作为发端,系列视频每一集都选取党在不同时期经济工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进行解读。通过视频,观众可以切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在经济工作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雨历练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工作干部,一步步成长壮大。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跟社会背景有着深刻的聯系,“党史中的经济档案”以大历史观的视野,在抓住生动细节、讲清讲透历史事件本身的基础上,把历史事实放到历史时间的纵向脉络中,从深层次寻找剖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系列视频不是某一个历史事件、某一段历史事实、某一堆历史数据的简单罗列,而是把所有的一切放在历史坐标上深入分析,串联起党在不同时期领导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路线,以及它们的演变、形成情况等。例如,“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第二集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第五集《老百姓拥护的好政策:减租减息》、第七集《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中国土地法大纲〉》,分别讲述了党在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清晰再现了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形成过程及原因,生动体现了我党始终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革命的根本问题,充分结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历史进程。18集系列视频的每一集都是百年征程上光辉的一页,也是党百年伟大征程的缩影,而这一页页又紧密联系,逻辑相连,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
在视频表现上,整套产品综合运用“现实影像+数字对比展示+图片包装+场景还原”等多种先进融媒体技术形式,真正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符合经济新闻传播规律,又具备音视频产品的时代元素。该系列视频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多种数据可视化呈现。全套视频共出现各类数据上千个,精心设计各种图形图表近百幅。数据是对事实最佳的佐证,大量的运用数据提升了视频的说服力和公信力。而且,丰富独特的数据视觉表现方式赋予了产品浓浓的“经济味”,也成为贴在这套产品身上最独特的标签。
在效果的呈现上,为了还原老照片的场景感,在后期制作中多处使用“2D转3D”的包装效果,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在尽可能地丰富视频图像承载信息量的同时,使一些画质难辨的老照片变得美观有吸引力。珍贵的黑白历史画面资料和多彩的现实画面相映照,形成巨大视觉冲击效果,赋予了系列视频浓郁的个性感染力,为短小精悍的视频营造出浓厚的氛围感与沉浸感。
流程精密,探索陌生领域更要坚持精品意识
准确是高于一切的标准。为了确保准确、万无一失,项目组前期查阅了大量史料,后期对各种历史现实素材进行了多轮严格筛选,确保文本中每一处事实、每一个定义都查之有据。
“好稿子是改出来的”,好视频也一样。通常,每一集视频的脚本都需要形成至少5次以上的正式稿样,而每一次形成稿样中也经历数次修改。系列视频第八集《人民的银行 人民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统一财政金融等工作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应运而生的故事。该事件相关资料文献的记载比较散乱,甚至有部分记载相互冲突,项目组对这一集的资料反复比对、仔细斟酌,前后整理的资料和修改意见都堆成了一摞。 审定了脚本后,接下来就是对视频制作整体环节的紧密把握,包括素材使用、视觉设计、音效卡点等每个环节都经历了反复推敲和修改。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项目组给每集视频都制作了相应的素材清单,视频中使用的所有图片、影像资料都必须明确标注清晰的来源及事实意义,真正做到了视频中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素材元素都与文本高度匹配。
可以说,“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并不是对历史资料的简单归纳和泛泛展示,而是通过对党史文字和影像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分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真正做到了“档案”标准。
为了获取真实高质且拥有完全版权的素材,从2021年5月开始,项目组足迹遍及我国14个省(区、市),对26个档案馆、纪念馆及红色地标进行拍摄,共收录素材达517G。下一步,项目组将对素材分类梳理收入素材库,相信它们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传播精细,多渠道分发让好产品取得好效果
要想做好系列视频项目,不仅要重视内容生产制作,多渠道的宣传推广也不可忽视。“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每一集都在经济日报微信、客户端、抖音、快手、中国经济网同步播发,真正做到了一次生产多平台分发。为了实现不同渠道的引流,项目组还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制作了H5、GIF动图、微视频等配套产品,扩大用户传播效应。
该系列视频得到了中央网信办的肯定并被全网推送。初步搜索,约有上百家网站及新媒体对系列视频进行了转发,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网、央视网、国际在线、澎湃新闻、凤凰网等。
相关平台也对该系列视频做了突出展示。学习强国在首页推荐频道单独开设了专题《建党百年·经济战线风云录》,集纳经济日报“经济战线风云录”系列稿件和“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并在经济频道开设专题《党史中的经济档案》。快手平台将系列视频纳入其#庆祝建党100周年#话题页突出展示。知乎平台将系列视频推荐至其建党百年专题页面重点展示。
该系列视频还得到不少专业肯定,第八集《人民的银行 人民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被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转发,准确性、专业性和制作水准得到广泛认可。该系列视频还翻译、制作了英文版本,在经济日报推特、脸書等海外社交平台进行播发,发挥经济日报海外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力量,在国际新闻领域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结语
“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推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系列视频的制作完成也给经济日报社今后的融媒体宣传报道积累了经营,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坚持做经济日报特色的产品。“经济特色”应该是经济日报融媒体产品身上最鲜明的特色,只有保持了这个特色,作品才具备脱颖而出的底气。
二是要做有历史价值的产品,而不是一次性呈现的易碎品。新闻本是易碎品,但如果媒体人可以跳出表象的局限,始终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闻,赋予新闻具备展示时代特点的气质,就可以延长新闻作品的生命周期。
三是在浮躁的互联网大环境下,更应静下心来仔细钻研,传播主流价值。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在网络空间做价值引导比传统媒体时代面临更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媒体人更应该静下心来仔细钻研,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传播主流价值。要知道,真正好的作品往往自带流量,而且它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关注,更有价值的认同。
作者李劼系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综合室副主任
李丹丹系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编辑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