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长期坚持下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一、良好预习习惯
预習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例题题型,基础练习,并对知识点进行勾画,对不会的知识进行批注,便于上课时有的放矢,使课堂效果更好。
预习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二、良好上课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内容。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看、会听、会问、会记、会用。
1.会看
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仔细阅读教材,勾画关键词,而不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同时,将疑问和感悟批注在书上。在做题的时候也是这样,必须学会看,这样才能保证不漏掉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解题的能力。
2.会听
会听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有的学生总觉得老师讲的内容一看就会,不爱听讲,喜欢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就去忙做练习题,以为学数学就是会做几个简单的课堂练习题,从而导致对数学定义、性质、定理、公式理解不到位,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不知道。因此,数学课堂上会听很重要,在老师的引领下,更加规范数学语言学习和方法,达到自己会学数学的目的。
3.会问
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只有认真听讲的孩子才会有问题。积极提问是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学生积极提问,教师便能及时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相互激励学习动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帮助学生会提问,使学生知道,只有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发现问题。对提问的学生要表扬——不管怎样的问题,哪怕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都要给予鼓励,使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要使学生习惯于积极提问,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无束缚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
4.会记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老师的思维方法、该知识点的内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及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记笔记最好用双色笔。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如讲解例题:已知关于x的函数y=ax^2+x+1(其中a为常数),若函数的图像与x轴恰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经过分析得知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也可能是二次函数,需要分类讨论,有一位学生及时将这发现的结论记在笔记本上,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将心得记在笔记本上。其他同学都模仿他,将结论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其中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5.会用
这里的“用”指的是寻找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这里,要求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除了解模仿性题组外,还通过探索性、变式性、综合性、发现性、发展性等题组进行猜想的练习,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
三、良好作业习惯
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自主消化、书面作业、自主拓展。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学得的知识,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量的练习能强化这种内化作用。好的作业习惯应该是及时完成,不拖拉,不依赖别人独立完成,书写整洁规范,格式正确,解答格式完整。把平时作业当考试去进行自我要求,严格认真对待。
四、良好纠错习惯
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要及时进行纠错。分析错误原因,重新勾画题目的关键字词,找寻解答方法,梳理解题步骤,写出正确答案,归纳解题思想,批注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对重点题目进行圈注,以达到完全弄懂该题目的目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思考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以达到做一个题得一类题的目的。
五、良好复习习惯
阅读课本、整理笔记,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复习可以保持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因此,对每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小结消化,对每周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每过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一次阶段复习是大有必要的。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和智力的重要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王占和,吉林省农安县伏龙泉镇初级中学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一、良好预习习惯
预習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例题题型,基础练习,并对知识点进行勾画,对不会的知识进行批注,便于上课时有的放矢,使课堂效果更好。
预习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二、良好上课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内容。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看、会听、会问、会记、会用。
1.会看
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仔细阅读教材,勾画关键词,而不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同时,将疑问和感悟批注在书上。在做题的时候也是这样,必须学会看,这样才能保证不漏掉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解题的能力。
2.会听
会听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有的学生总觉得老师讲的内容一看就会,不爱听讲,喜欢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就去忙做练习题,以为学数学就是会做几个简单的课堂练习题,从而导致对数学定义、性质、定理、公式理解不到位,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不知道。因此,数学课堂上会听很重要,在老师的引领下,更加规范数学语言学习和方法,达到自己会学数学的目的。
3.会问
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只有认真听讲的孩子才会有问题。积极提问是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学生积极提问,教师便能及时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相互激励学习动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帮助学生会提问,使学生知道,只有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发现问题。对提问的学生要表扬——不管怎样的问题,哪怕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都要给予鼓励,使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要使学生习惯于积极提问,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无束缚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
4.会记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老师的思维方法、该知识点的内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及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记笔记最好用双色笔。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如讲解例题:已知关于x的函数y=ax^2+x+1(其中a为常数),若函数的图像与x轴恰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经过分析得知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也可能是二次函数,需要分类讨论,有一位学生及时将这发现的结论记在笔记本上,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将心得记在笔记本上。其他同学都模仿他,将结论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其中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5.会用
这里的“用”指的是寻找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这里,要求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除了解模仿性题组外,还通过探索性、变式性、综合性、发现性、发展性等题组进行猜想的练习,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
三、良好作业习惯
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自主消化、书面作业、自主拓展。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学得的知识,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量的练习能强化这种内化作用。好的作业习惯应该是及时完成,不拖拉,不依赖别人独立完成,书写整洁规范,格式正确,解答格式完整。把平时作业当考试去进行自我要求,严格认真对待。
四、良好纠错习惯
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要及时进行纠错。分析错误原因,重新勾画题目的关键字词,找寻解答方法,梳理解题步骤,写出正确答案,归纳解题思想,批注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对重点题目进行圈注,以达到完全弄懂该题目的目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思考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以达到做一个题得一类题的目的。
五、良好复习习惯
阅读课本、整理笔记,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复习可以保持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因此,对每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小结消化,对每周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每过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一次阶段复习是大有必要的。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和智力的重要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王占和,吉林省农安县伏龙泉镇初级中学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