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谈及中国美术教育,鲁迅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国美术教育模式的形成离不开鲁迅,鲁迅这位现实主义的学者用他开阔的胸襟和高瞻远瞩的视野将俄国等西方国家的美术学派介绍到中国,革新了中国艺术。他将现实主义精神融汇到美术之中,并迅速运用艺术各个方面,自此以后,运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的生活成为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举足轻重的部分。鲁迅先生倡导大众美术和现实主义精神,其美术思想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研究鲁迅的美术教育思想,以期从中找出对促进当下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美术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鲁迅,美术教育,推动,现实主义,发展
鲁迅先生有着极其深厚的美术修养,他本人亲自参与了许许多多的美术实践活动,对美术教育有自身独到的见解,他追求大众美术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其美术思想和美术教育理论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黑暗势力做斗争,努力唤醒国民意识的一生,在美术教育上,他同样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十分肯定美术的社会功利作用,将美术变成了一把同落后、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利剑,希望能以此唤醒国民的抗争意识。
一、鲁迅先生的美术思想
现实主义精神和大众美术思想是鲁迅先生最重要的美术思想,鲁迅先生本人未将现实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理论书面提出,但他十分推崇苏联现实主义画家的进步思想。他认为现实主义的绘画思想最接近人民,能体现人民意志的才是好的作品。
1.1继承传统,注重思想
鲁迅主张在继承中国的民族美术传统时,不仅要继承它的技巧形式,也要继承它的思想精神。他赞赏“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唐人线画,流动如生”,汉朝的石刻和唐朝的画作之所以能够打动他,不仅是因为其精湛的工艺,更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表现,客观的还原了当下的生活场景,极富表现力,这是鲁迅先生首次明确自身的美术创作态度,当这种态度和思想在他心中成立后,他开始用其指导美术创作,鲁迅强调作品的思想性,要求创作出的美术作品能够生动的表现出当下的社会现实,能够给国民一定的思想启示。在鲁迅先生看来,作品有精湛的技艺固然是好的,但是能表达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则更令人敬佩。
1.2客观现实的重要性
在鲁迅先生看来,文学艺术作品是国民精神的一面镜子,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当下国民生活状况,同时它也是一座灯塔,它能够指引国民精神前进的方向,因此文学艺术创作应当立足于现实,客观的反应现实生活,更提出了美术作品要画出国人的灵魂一说。所谓客观的现实不仅仅表现在国民精神闪光的一面,更要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将病态社会里挣扎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一并的表现出来,以警示人心,从而想办法加以治疗和防范。他推崇现实主义,但又不拘泥于写实手法,提倡综合运用多重技巧来表现出艺术作品的风格。他十分欣赏西班牙的戈雅和法国的杜米埃的讽刺漫画,认为他们很好的显示出了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精神,现实主义气息浓厚,用夸张的笔法一目了然的刻画出了当前的社会现实,认为这种漫画“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
1.3推崇大众美学
鲁迅先生认为,那些不敢正视社会现实、沉浸于风花雪月的创作都是假的,具有欺骗性,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他认为这个时代不应当再去推崇歌吟花月的声音,而应当去赞扬奋起顽抗的精神,应当推崇大众美学。他说“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惟,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所谓美术,是指广义的艺术,是“一族之思惟”、“国魂之现象”,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气质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大众美学。鲁迅了解民间艺术,同情当下民众的生活,提及其喜爱的木刻展现了这一点,他认为木刻是刚健,分明的,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
二、鲁迅的美术教育思想
鲁迅先生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早在1912年他就向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进步主张,认为要对民众实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现代中国民众应通过艺术的熏陶脱离“现象世界之感情”,以“浑然之美感”与个人的“实体世界”交汇,这一点与鲁迅个体生命意识的思考产生交集。在美术教育上,鲁迅不赞同中华美育方式完全照抄照搬西方国家,他认为中国现代艺术首先应该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现代美育同样如此,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启蒙国人、振兴国魂的作用,展现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2.1重视艺文教育
鲁迅重视艺文教育,认为艺术除了能够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体验以外,还能够激发人们潜在的精神气质,让人看到艺术作品外的精神世界,进而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国民的抗争意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是鲁迅十分重视的内容,他认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渊源能够很完美的展现出我国的文化气度,美育应当重视这一点,应当从华夏文明中去挖掘养分,采撷其中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展、传播推广,并着力表现出其新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2.2美感教育面向大众
鲁迅对美感教育的思考始终是面向大众的,是平民化的,他希望通过引人深思的木刻版画使中国民众为有力之艺术所鼓舞,找回中华强盛时期的民族自信心,真正达到民族意识的自我觉醒,从而实现从“立人”到“立国”。
2.3技巧和灵魂并重
鲁迅的美育思想中离不开木刻版画艺术,他将木刻版画作为自己美育思想傳播的最有力的工具。鲁迅重视素描修养,在对青年进行木刻版画教育时,他积极提倡木刻青年打好素描基础认为“木刻的基础,也还是素描”,若是线条和明暗没有十分把握,木刻也不会刻得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美术作品创作基础的重视,技巧来源于基础,只有将基础打牢才能信手练来。他说“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
除了要打好素描基础外,鲁迅还提醒木刻青年要注意认真阅历社会生活,仔细地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实物特征,打好生活基础。艺术来源于生活,鲁迅先生认为只有对生活留心,观察细致入微的人才可能将画作画得切实、逼真,才能赋予作品灵性,展现其独特的风貌。社会阅历是鲁迅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一个人若是社会阅历不深,对世态民情视察不够,那么他是无法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来的,虽然鲁迅提倡革命美术运动,把版画作为同黑暗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武器,但他并不提倡故意歪曲事实,脱离现实基础的创作。他认为美术作品应当具有灵魂,应当不偏不倚的行进。
鲁迅的美育思想立足于当下,立足于人民,借用浑厚大气、兼收并蓄、自由奔发的汉唐气韵,切除封闭压抑、麻木落后的旧中国社会顽疾,具有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他用自身愤世嫉俗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指明了中国美育应该行进的道路,对中国美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陈腾,鲁迅的美术思想及其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向思楼,论鲁迅的美术教育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崔云伟;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6] 屈立丰;中国现代美术大众化思潮的兴起[D];四川大学;2004年
【关键词】:鲁迅,美术教育,推动,现实主义,发展
鲁迅先生有着极其深厚的美术修养,他本人亲自参与了许许多多的美术实践活动,对美术教育有自身独到的见解,他追求大众美术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其美术思想和美术教育理论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黑暗势力做斗争,努力唤醒国民意识的一生,在美术教育上,他同样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十分肯定美术的社会功利作用,将美术变成了一把同落后、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利剑,希望能以此唤醒国民的抗争意识。
一、鲁迅先生的美术思想
现实主义精神和大众美术思想是鲁迅先生最重要的美术思想,鲁迅先生本人未将现实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理论书面提出,但他十分推崇苏联现实主义画家的进步思想。他认为现实主义的绘画思想最接近人民,能体现人民意志的才是好的作品。
1.1继承传统,注重思想
鲁迅主张在继承中国的民族美术传统时,不仅要继承它的技巧形式,也要继承它的思想精神。他赞赏“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唐人线画,流动如生”,汉朝的石刻和唐朝的画作之所以能够打动他,不仅是因为其精湛的工艺,更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表现,客观的还原了当下的生活场景,极富表现力,这是鲁迅先生首次明确自身的美术创作态度,当这种态度和思想在他心中成立后,他开始用其指导美术创作,鲁迅强调作品的思想性,要求创作出的美术作品能够生动的表现出当下的社会现实,能够给国民一定的思想启示。在鲁迅先生看来,作品有精湛的技艺固然是好的,但是能表达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则更令人敬佩。
1.2客观现实的重要性
在鲁迅先生看来,文学艺术作品是国民精神的一面镜子,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当下国民生活状况,同时它也是一座灯塔,它能够指引国民精神前进的方向,因此文学艺术创作应当立足于现实,客观的反应现实生活,更提出了美术作品要画出国人的灵魂一说。所谓客观的现实不仅仅表现在国民精神闪光的一面,更要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将病态社会里挣扎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一并的表现出来,以警示人心,从而想办法加以治疗和防范。他推崇现实主义,但又不拘泥于写实手法,提倡综合运用多重技巧来表现出艺术作品的风格。他十分欣赏西班牙的戈雅和法国的杜米埃的讽刺漫画,认为他们很好的显示出了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精神,现实主义气息浓厚,用夸张的笔法一目了然的刻画出了当前的社会现实,认为这种漫画“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
1.3推崇大众美学
鲁迅先生认为,那些不敢正视社会现实、沉浸于风花雪月的创作都是假的,具有欺骗性,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他认为这个时代不应当再去推崇歌吟花月的声音,而应当去赞扬奋起顽抗的精神,应当推崇大众美学。他说“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惟,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所谓美术,是指广义的艺术,是“一族之思惟”、“国魂之现象”,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气质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大众美学。鲁迅了解民间艺术,同情当下民众的生活,提及其喜爱的木刻展现了这一点,他认为木刻是刚健,分明的,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
二、鲁迅的美术教育思想
鲁迅先生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早在1912年他就向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进步主张,认为要对民众实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现代中国民众应通过艺术的熏陶脱离“现象世界之感情”,以“浑然之美感”与个人的“实体世界”交汇,这一点与鲁迅个体生命意识的思考产生交集。在美术教育上,鲁迅不赞同中华美育方式完全照抄照搬西方国家,他认为中国现代艺术首先应该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现代美育同样如此,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启蒙国人、振兴国魂的作用,展现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2.1重视艺文教育
鲁迅重视艺文教育,认为艺术除了能够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体验以外,还能够激发人们潜在的精神气质,让人看到艺术作品外的精神世界,进而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国民的抗争意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是鲁迅十分重视的内容,他认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渊源能够很完美的展现出我国的文化气度,美育应当重视这一点,应当从华夏文明中去挖掘养分,采撷其中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展、传播推广,并着力表现出其新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2.2美感教育面向大众
鲁迅对美感教育的思考始终是面向大众的,是平民化的,他希望通过引人深思的木刻版画使中国民众为有力之艺术所鼓舞,找回中华强盛时期的民族自信心,真正达到民族意识的自我觉醒,从而实现从“立人”到“立国”。
2.3技巧和灵魂并重
鲁迅的美育思想中离不开木刻版画艺术,他将木刻版画作为自己美育思想傳播的最有力的工具。鲁迅重视素描修养,在对青年进行木刻版画教育时,他积极提倡木刻青年打好素描基础认为“木刻的基础,也还是素描”,若是线条和明暗没有十分把握,木刻也不会刻得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美术作品创作基础的重视,技巧来源于基础,只有将基础打牢才能信手练来。他说“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
除了要打好素描基础外,鲁迅还提醒木刻青年要注意认真阅历社会生活,仔细地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实物特征,打好生活基础。艺术来源于生活,鲁迅先生认为只有对生活留心,观察细致入微的人才可能将画作画得切实、逼真,才能赋予作品灵性,展现其独特的风貌。社会阅历是鲁迅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一个人若是社会阅历不深,对世态民情视察不够,那么他是无法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来的,虽然鲁迅提倡革命美术运动,把版画作为同黑暗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武器,但他并不提倡故意歪曲事实,脱离现实基础的创作。他认为美术作品应当具有灵魂,应当不偏不倚的行进。
鲁迅的美育思想立足于当下,立足于人民,借用浑厚大气、兼收并蓄、自由奔发的汉唐气韵,切除封闭压抑、麻木落后的旧中国社会顽疾,具有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他用自身愤世嫉俗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指明了中国美育应该行进的道路,对中国美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陈腾,鲁迅的美术思想及其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向思楼,论鲁迅的美术教育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崔云伟;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6] 屈立丰;中国现代美术大众化思潮的兴起[D];四川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