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全过程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全方面的过程,从前期施工准备、设备管理、材料控制、人员管理、后期管控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握,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工程造价、确保整个工程质量顺利达标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笔者就施工质量全过程管理的各环节作以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全过程管理质量
1.施工项目质量全过程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1.1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施工方案是整个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指引,没有科学切合工程实际的方案作为参照,整个施工作业是难以完成的。而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最核心的部分。在编制设计方案时必须把技术作为重点参考,对于存在的施工难题、经济效益等问题,需在方案设计环节给予正确控制,全面实施有效的技术、工艺、操作、管理、经济等措施外维持良好的工程质量。
1.2提高施工现场的设备运用和管理
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机械设备的完好运行。而现代化设备又是资金密集性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施工企业讲究经营效果,迫切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才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第一,保证设备运用准确,这是机械管理的核心内容。第二,定期搞好设备维修,这是机械管理的基本要求。
1.3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材料将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因为土木建筑工程成本的30%~50%是材料,任一工程要想降低工程造价必须要使用新材料,很多工程质量问题无一不与材料有关,因此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必须从材料入手。由于土木建筑工程对材料的巨大需求量,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使用要考虑建筑材料本身消耗的资源、能源越少,对环境的影响越小。当材料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其应当安排检查人员对合格证、性能表格等加以检查核对,出现异常问题需及时申报处理。尽可能对材料实施二次鉴定,查出不达标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1.4严格分包制度
承包制度是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普遍采取的施工方式。这种形式主要有专业工程分包及劳务分包。专业工程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禁止转包或再分包即分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分包工程转包给他人,也不得将其承包的分包工程的全部或部分再分包给他人,否则将被视为违约,并承担违约责任。分包人经承包人同意可以将劳务作业再分包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分包人应对再分包的劳务作业的质量等相关事宜进行督促和检查,并承担相关连带责任。劳务作业分包,是指施工承包单位或者专业分包单位(均可作为劳务作业的发包人)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单位(即劳务作业承包入)完成的活动。施工总承包单位要对分包商的资格文件、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内容详细考核,对于其内部的施工人员应该达到从业资格要求,机械设备能力及施工经验等都是考核的重点。只有当这些指标都合格后,才能将工程交由分包商实施。
1.5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控制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项目的龙头,项目经理就是指挥中心的大脑。项目部的人员管理,要靠制度、靠教育及人员自身的品德修养。在分工的同时,我认为要更加强调协作,一个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和服务。施工队伍管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施工已形成一种格局,当前,民工队伍大量参与工程建设,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坚持分包队伍“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队伍,适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改善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配发劳保用品,保证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并在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
2.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2.1认真开展图纸会审及技术交流
工程开工前总包公司项目管理人员应认真进行图纸会审,施工图纸在工程施工前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全面审阅,从平面、立面、剖面到各建筑大样,从各层的结构配筋图,都应系统有联系地对照悉阅,将不清楚、有疑问和不合理的地方记录下来,汇同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和建设方领导一起进行细致的会审,对图纸进行必要的、集思广益的修改,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技术交底对于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工程的要求。技术交底是一项经常性的技术工作,有时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形式合理选择。项目经理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向工长及职能人员交底;工长在每项任务施工前,需对各个队伍班组长交代清楚。技术必须参照多个方面内容,如:设计图纸、施工组计、质量检验、验收规范、操作工艺等,可根据需要结合图表、实样、现场示范操作等综合反映问题。
2.2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则需要堅持把工序质量控制当成核心,对每项施工工序积极完善的原则。这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时由多个分项工程及多道工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而各道工序的组成结构都涉及到了人员、设备、材料、方案、环境等等,控制施工质量时也必须要围绕这些因素开展工作,从而准确把握好质量的控制点,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加强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并且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质量检查制度,对不同项目的施工工序给予改善,特别是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的结果与位置重点改进。对于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要预想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判断分析后实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问题得到解决,维持每个工序之间的持续结合。施工时需保证良好的工序交接,对程序内容及时讲述清楚,从根本上加强质量控制。 2.3加强见证取样送检及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施工过程留置的试块、试件等应实行现場见证取样送检。见证人员由建设单位及工程监理机构中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送检的试验室应具备经国家或地方工程检验检测主管部门核准的相关资质;见证取样送检必须严格按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取样见证并记录、样本编号、填单、封箱、送试验室、核对、交接、试验检测、报告等。产品保护工作主要抓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此外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
2.4加大检查力度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施工前期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能够保证操作秩序的顺利进行。工程技术、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而检查工作则是针对违章操作、设计违规、规范缺缺失等问题的提早及时发现,一旦检查出存在这类问题后在必须要及时告知处理,避免给整个建筑施工造成质量损坏的影响。
2.5控制施工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且环境涉及到大自然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气象、温度、湿度、空气流动、太阳光照等等,这些细小的方面常会觉得施工的方案与操作技术;若根据空间学角度看,每个施工工序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能把握好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以免破坏了下面施工的环境。
3.加强工程事后验收
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工程验收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安排质检员对建筑内部的各个位置情况审查,如:结构形式、材料安装、墙体构造等方面都是检查的重点工作,是保证建筑正常使用的要点。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其重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组成构件性能进行验收,可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筑性能进行检测,保障建筑工程参数指标达到标准后再正式投入运用。对出现不符合标准之处需及时处理,结合施工图纸详细分析原因,再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质量问题。
4.结束语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根本,在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只有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才能获胜,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单位只有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过程中严格质量管理,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培秋.浅议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2007,(02).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全过程管理质量
1.施工项目质量全过程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1.1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施工方案是整个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指引,没有科学切合工程实际的方案作为参照,整个施工作业是难以完成的。而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最核心的部分。在编制设计方案时必须把技术作为重点参考,对于存在的施工难题、经济效益等问题,需在方案设计环节给予正确控制,全面实施有效的技术、工艺、操作、管理、经济等措施外维持良好的工程质量。
1.2提高施工现场的设备运用和管理
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机械设备的完好运行。而现代化设备又是资金密集性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施工企业讲究经营效果,迫切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才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第一,保证设备运用准确,这是机械管理的核心内容。第二,定期搞好设备维修,这是机械管理的基本要求。
1.3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材料将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因为土木建筑工程成本的30%~50%是材料,任一工程要想降低工程造价必须要使用新材料,很多工程质量问题无一不与材料有关,因此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必须从材料入手。由于土木建筑工程对材料的巨大需求量,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使用要考虑建筑材料本身消耗的资源、能源越少,对环境的影响越小。当材料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其应当安排检查人员对合格证、性能表格等加以检查核对,出现异常问题需及时申报处理。尽可能对材料实施二次鉴定,查出不达标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1.4严格分包制度
承包制度是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普遍采取的施工方式。这种形式主要有专业工程分包及劳务分包。专业工程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禁止转包或再分包即分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分包工程转包给他人,也不得将其承包的分包工程的全部或部分再分包给他人,否则将被视为违约,并承担违约责任。分包人经承包人同意可以将劳务作业再分包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分包人应对再分包的劳务作业的质量等相关事宜进行督促和检查,并承担相关连带责任。劳务作业分包,是指施工承包单位或者专业分包单位(均可作为劳务作业的发包人)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单位(即劳务作业承包入)完成的活动。施工总承包单位要对分包商的资格文件、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内容详细考核,对于其内部的施工人员应该达到从业资格要求,机械设备能力及施工经验等都是考核的重点。只有当这些指标都合格后,才能将工程交由分包商实施。
1.5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控制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项目的龙头,项目经理就是指挥中心的大脑。项目部的人员管理,要靠制度、靠教育及人员自身的品德修养。在分工的同时,我认为要更加强调协作,一个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和服务。施工队伍管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施工已形成一种格局,当前,民工队伍大量参与工程建设,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坚持分包队伍“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队伍,适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改善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配发劳保用品,保证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并在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
2.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2.1认真开展图纸会审及技术交流
工程开工前总包公司项目管理人员应认真进行图纸会审,施工图纸在工程施工前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全面审阅,从平面、立面、剖面到各建筑大样,从各层的结构配筋图,都应系统有联系地对照悉阅,将不清楚、有疑问和不合理的地方记录下来,汇同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和建设方领导一起进行细致的会审,对图纸进行必要的、集思广益的修改,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技术交底对于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工程的要求。技术交底是一项经常性的技术工作,有时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形式合理选择。项目经理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向工长及职能人员交底;工长在每项任务施工前,需对各个队伍班组长交代清楚。技术必须参照多个方面内容,如:设计图纸、施工组计、质量检验、验收规范、操作工艺等,可根据需要结合图表、实样、现场示范操作等综合反映问题。
2.2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则需要堅持把工序质量控制当成核心,对每项施工工序积极完善的原则。这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时由多个分项工程及多道工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而各道工序的组成结构都涉及到了人员、设备、材料、方案、环境等等,控制施工质量时也必须要围绕这些因素开展工作,从而准确把握好质量的控制点,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加强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并且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质量检查制度,对不同项目的施工工序给予改善,特别是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的结果与位置重点改进。对于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要预想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判断分析后实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问题得到解决,维持每个工序之间的持续结合。施工时需保证良好的工序交接,对程序内容及时讲述清楚,从根本上加强质量控制。 2.3加强见证取样送检及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施工过程留置的试块、试件等应实行现場见证取样送检。见证人员由建设单位及工程监理机构中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送检的试验室应具备经国家或地方工程检验检测主管部门核准的相关资质;见证取样送检必须严格按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取样见证并记录、样本编号、填单、封箱、送试验室、核对、交接、试验检测、报告等。产品保护工作主要抓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此外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
2.4加大检查力度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施工前期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能够保证操作秩序的顺利进行。工程技术、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而检查工作则是针对违章操作、设计违规、规范缺缺失等问题的提早及时发现,一旦检查出存在这类问题后在必须要及时告知处理,避免给整个建筑施工造成质量损坏的影响。
2.5控制施工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且环境涉及到大自然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气象、温度、湿度、空气流动、太阳光照等等,这些细小的方面常会觉得施工的方案与操作技术;若根据空间学角度看,每个施工工序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能把握好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以免破坏了下面施工的环境。
3.加强工程事后验收
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工程验收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安排质检员对建筑内部的各个位置情况审查,如:结构形式、材料安装、墙体构造等方面都是检查的重点工作,是保证建筑正常使用的要点。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其重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组成构件性能进行验收,可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筑性能进行检测,保障建筑工程参数指标达到标准后再正式投入运用。对出现不符合标准之处需及时处理,结合施工图纸详细分析原因,再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质量问题。
4.结束语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根本,在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只有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才能获胜,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单位只有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过程中严格质量管理,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培秋.浅议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