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入手,探讨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方法:①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教学课堂;②针对性地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③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探究;任务驱动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后天针对性、目的性的培养策略完全能够获得。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阵地,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养成的基础素质教育课程。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在其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通过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体系认知,清楚地明白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含哪些内容。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进一步强化和拓展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认知,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利用自主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打造具有良好教学氛围、环境和效果的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全方位地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
1.利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教学课堂
近年来,自主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较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创设问题情境来推动课堂活动运行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创造较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与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式。
基于自主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与活跃的状态,进而激发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针对性地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突破现有知识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通过知识和观念重新组合,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思维,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和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利用一题多解的方法着重训练学生逆向思维、顺向思维和多点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文件夹属性内容时教师可以故意将学生电脑的一个文件隐藏起来,学生打开电脑后就会发现文件“消失”了,不明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学生“文件消失的几种原因”,慢慢引导学生了解隐藏、删除、重命名等操作及用途,进而找回不见的文件。
3.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倘若信息技术不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它也就失去了真实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讨论、竞赛、辩论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内容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Word文字处理技巧编制一份班级板报。教师不规定形式和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但板报内容中要能够体现本次课堂内容的重点知识点。尽管形式简单,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方式。
综上所述,要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重视自主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和发展。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联系实际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魏?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潜藏”的伦理问题[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
[2]张立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探究;任务驱动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后天针对性、目的性的培养策略完全能够获得。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阵地,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养成的基础素质教育课程。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在其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通过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体系认知,清楚地明白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含哪些内容。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进一步强化和拓展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认知,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利用自主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打造具有良好教学氛围、环境和效果的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全方位地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
1.利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教学课堂
近年来,自主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较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创设问题情境来推动课堂活动运行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创造较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与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式。
基于自主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与活跃的状态,进而激发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针对性地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突破现有知识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通过知识和观念重新组合,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思维,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和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利用一题多解的方法着重训练学生逆向思维、顺向思维和多点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文件夹属性内容时教师可以故意将学生电脑的一个文件隐藏起来,学生打开电脑后就会发现文件“消失”了,不明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学生“文件消失的几种原因”,慢慢引导学生了解隐藏、删除、重命名等操作及用途,进而找回不见的文件。
3.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倘若信息技术不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它也就失去了真实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讨论、竞赛、辩论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内容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Word文字处理技巧编制一份班级板报。教师不规定形式和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但板报内容中要能够体现本次课堂内容的重点知识点。尽管形式简单,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方式。
综上所述,要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重视自主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和发展。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联系实际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魏?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潜藏”的伦理问题[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
[2]张立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