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小制作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ueying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爸是一名电工,常常帮亲朋好友修理各种家用电器,什么收录机啦,电视机啦,VCD啦……拆开的电器在家里常常堆得到处都是。每当我空闲的时候,便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爸爸琢磨、摆弄各种复杂的零件。渐渐地,我也爱琢磨、爱修理、爱上小制作了。现在,我的水笔、文具盒什么的坏了,我是从来不求人的。
  有一次,爸爸的试电笔丢了,工作很不方便。我有口无心地说了一句:“你怎么不做一支呢?”爸爸一惊,紧接着问我:“你能做吗?”我不好意思地抿嘴一笑,爸爸马上鼓励我做一支试试看,并千叮咛万嘱咐,要我注意安全。
  爸爸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做,我的胆子也大了。我先取来一支旧的水彩笔,三下五除二就把笔芯和笔尖拔了出来,把棉花裹在小棒上,仔细擦干笔管里的颜料,不然会漏电的。我又在笔管原来放笔尖的地方插进了一根小铜棒,降压能手电阻也被我请进了笔管,再塞入一个氖泡。观察氖泡是否发亮需要钻一个洞。我确定好位置,倒出笔管里的电阻和氖泡,拿起钻头,猛地一钻,笔管裂成两半!我只好又找来一支笔管,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好位置,再次钻洞。这次我格外小心,拿起钻头在笔管上慢慢地反复转动,“咝咝——”笔管被磨出了细细的粉末。我更加小心了,生怕重演第一次的“悲剧”。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好不容易才打好洞,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最后,我安上了戴着大铜帽的金属杆,试电笔才算做成了。
  我拿着试电笔,兴冲冲地把笔伸进了电源插座。咦,氖泡怎么忽明忽暗?这可怎么办啊?爸爸在一旁看见了,笑呵呵地说;“傻孩子,忘装弹簧了!”我恍然大悟,拿起弹簧装在氖泡和金属杆之间。再试一次,灯泡果然亮了。看着那闪烁的试电笔和爸爸满意的笑容,我高兴得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点评:
  小作者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制作试电笔的过程,表现了他爱动脑筋爱动手的良好品格和习惯。习作开头略写爸爸的职业及自己平时的爱好,为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增强了“小学生能做出试电笔”的可信度。
  (指导教师:刘克锡)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测试主要有三种题型:解释词语意思、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内容、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虽然在复习时这几类题型各自有各自的方式和技巧,但都应该遵循同样的复习思路,即厘清学生的思维过程,夯实学法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复习;解题思维  在语文考试中,学生和教师都很重视阅读,将其视作考试成绩拉开差距的关键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阅读复习感到茫然,甚至认为阅读
打不服淘气包儿子  爷爷把孙子送到学校门口,孙子有礼貌地跟爷爷再见,然后让爷爷回家。等爷爷走远了,孙子从学校大门钻出来,溜之大吉。放学前5分钟,孙子背着书包,悄悄钻进学校大门,待铃声一响,第一个跑出来奔向爷爷……  这种电影里熊孩子的恶劣行径,活生生出现在外企高管韩翠平和刘旗的儿子刘丰宁身上。刘旗看儿子撒谎逃学,便动手打他。刘丰宁被爸爸揍得号啕大哭,却还是嘴硬:“我就是不服!”越打越犟,父子俩剑拔
小朋友们,这是介绍“记叙文结尾”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这一篇讲的是如何在文章的结尾“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大家都知道,文章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主题,就像一个人没有大脑和思想,所以,文章的主题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所有的人在写文章时,都是为了表现某一个主题;否则,他们就不会写文章。  表现文章的主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文章,结果却没有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
一天,同学们填调查表,有个问题是“你的爸爸是做什么的”。  豆豆大声喊道:“我爸是‘省长’!”  老师大吃一惊,问:“哪个省的省长?”  豆豆哈哈大笑,说:“我爸去买菜的时候,人家少找了他一毛錢,他都会吵到警察局去!阿姨们都说他很能‘省’,一毛钱都不放过 ,所以都叫他‘省长’!”
【摘 要】“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语文就是学文化,但文化教学容易大而无当。故以《两茎灯草》为例,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探讨和梳理教材背后的文化逻辑,为文化教学提供具体切口,为一线教师产生文化自觉,进行深度文本研读提供思路。  【关键词】深度学习;语文教学;文化逻辑  有社会行为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五只猴子放进一个挂有热水喷嘴的笼子里,喷嘴下吊一串香蕉。一开始,猴子看到香蕉就去摘
故乡缘何称“桑梓”  “桑梓”被用来代称故乡,这一用法在东汉时期就已形成。在古代,桑树和梓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人们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将它们视为灵木。并且由于墓地多依傍桑林,也常植梓树,棺木用梓,久而久之,桑梓成为祖先崇拜的物质符号,成为父母乡邦的特称。  “刀笔吏”是什么人  古代较早的正式书写都是写在竹或木制成的简上。由于简上的文字都是用毛笔蘸墨或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刷屏朋友圈,当见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足本)荣获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我当即给他发去祝贺短信,很快就接到了他的回复:“谢谢,祝你一切美好!”  我又找出《俗世奇人》,虽然其中许多篇目我都读过,那些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奇人在冯骥才的笔下栩栩如生,一一复活了。  其实,在我眼里,写作、画画、打篮球、编教材、讲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多行,风生水起的冯骥
“多一次选择,多一次机会”,“宁可撞了,不要误了”,“做炮灰,也要给时代留点余温”,网络论坛上,“考碗族”一直不乏自嘲精神。尽管前途不明,133万考生仍趋之若鹜,愿入彀中。    河北师范大学的晚自习教室里,法政学院的大四学生杜鹃正埋头备战2012年国考。对于这个学院的政治系和政教系学生来说,国考几近“集团作战”。   一年前,由于法政学院将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科目《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作为
在前三期中,已经介绍过小升初考场作文如何审题、如何写好开头、如何在结构上进行安排,这一期就来说一说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  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特别是考场作文,既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是否深刻,是否耐人寻味,又备受阅卷老师的重视,直接关系到作文分数的高低。因此我们写作文时,不仅要很好地考虑开头,还要认真地琢磨结尾。  文章的结尾,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我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她就是陈醉。别看她在上课时细声细气的,平时可是只“母老虎”。  一次,陈醉骑自行车来我家玩。我呢,一开始十分的大方,接着就变得小气起来。因为她想要玩我的学习机,我不让;她想看电视,我也不让;她想玩我的皮球,我还是不让……最后,她生气地大声说:“你太不讲义气了,我们绝交吧!”  说完,她就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陈醉走后,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的小气,后悔没有追上去,后悔没有向她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