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职业中学的语文课,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卑心理较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感到单调,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语言讲究趣味性、科学性、启发性。
关键词:职高语文语言艺术重视趣味性科学性启发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77-01
职业中学的语文课,它是为学生学好专业课以及将来就业奠定基础的,并且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由于职业教育受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社会干扰较大。而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又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致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感到单调,积极性不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那么如何提高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呢?
1 语言讲究趣味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外在的因素或个体的自身原因,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克服这一点。
1.1 形象贴切的比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在高三《黄鹂》一课讲到“黄鹂飞翔速度极快时,”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用“流星”作喻。即:“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着阳光,美丽极了”。学生听完后,恍然大悟。事实证明,通过教师形象贴切的比喻,并运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黄鹂飞的形象表达出来,让学生感知到:黄鹂的飞速极快。
1.2 有声有色的比拟
为了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具有鲜明的印象,我在教学中讲到“合理利用资源,重视保护环境”时,采用比拟讲述,用一张漫画:大山——救救我吧,我被雨水冲刷的伤痕累累;土壤——救救我吧,我好渴,我不行了;草原——救救我吧,我的衣服破烂不堪,好冷;淡水资源——救救我吧,我的生命危在旦夕。把水土流失、干旱、草原退化、淡水资源等危机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加深了学生对环境的印象和危机意识,通过有声有色比拟讲解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立法的必要性。
1.3 准确实翔实的数据
在高三《闽中桥梁甲天下》一文讲到:福建地区,特别是闽中地区,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桥梁大多规模宏大,多建在近海、靠海或入海处,长度惊人。如:苏棣桥长达2400丈,宏达桥长达1300丈,玉澜桥长达1000丈,濑窟桥长1000余丈,海岸长桥长770丈,东洋桥长432丈,乌屿桥长400余丈。如此准确、翔实的数据,可让学生了解到“闽中桥梁甲天下”的原因之一,并且加深了记忆,甚至产生了去旅游的念头。
2 语言讲究科学性
如果教学中指鹿为马,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影响教学质量,误人子弟。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在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上下功夫。
2.1 对概念的表达要准确
如:不能把“去世”说成“永远的睡着了”。
2.2 对观点的传授要严格
如: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有两种:记叙和描写,但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还有多种:除记叙和描写外还有议论、抒情、说明……这是一般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的区别,千万不能混淆。
2.3 有些专有名词的理解不能讲错
如:“驳论”不等于“反驳对方的论点”,还包含反驳对方的论据、论证,可以鲜明的反驳一个错误的观点,也可以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可以争锋相对,也可以平心而论。
2.4 指导社会调查时,要实际
如:“请就我国若干执法部门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说出他们各自的职权,并画出各自的执法徽章或标志。”指导的前提是当地必须有执法机关,调查问题必须事先拟好,相关知识必须掌握。
3 语言讲究启发性
启发性的语言可以扩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学生思想,诱发学生探究。
3.1 问题式的语言
我在高三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开场白中,设计了四个启发式问题作为导言:(教师)题目中的“中国人”指那些人?(学生)所有中国人。(教师)“有的人”指什么人?(学生)国民党反动派。(教师)“国民党反动派”是中国人吗?是不是中国人真的都失掉自信力了?(学生)沉默(学生)答不上来,急待讲解。这样设置悬念,学生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3.2 探究式的教学
在高三讲《雄关赋》时,教师不失时机的问学生,“雄关”的意义?“赋”是什么文体?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多数很快答出:“雄关”指山海关,一种榆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明代洪武14年(1380年)大将徐达在此构筑长城,建关设卫因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教师)现代是一种什么文体?(学生)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教师)你能举出几篇学习过的借景抒情的散文吗?(学生)《故乡的榕树》、《离太阳最近的树》。通过教师启发性的追问,培养了学生跳跃式的思维。即:《雄关赋》、《故乡的榕树》、《离太阳最近的树》——借景抒情的散文。
3.3 发问式的小结
教师设置的问题与传授内容紧密相连,答案不能顺口而出,必须经过一番思考才能作答,这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如:教师在讲《师说》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目的设置了一组问题进行发问:(1)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又借鉴意义?(2)你从中有什么启发?通过发问,师生共同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小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在逻辑性,可使表达的内容系统、调理,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的好就会如实的达意,使听着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教师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综合的反映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职业教育的园地里我会不断地耕耘、收获!
参考文献
[1] 努力开创高职高工作的新局面[J].职业技术教育.
[2] 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
[3]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M].山西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职高语文语言艺术重视趣味性科学性启发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77-01
职业中学的语文课,它是为学生学好专业课以及将来就业奠定基础的,并且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由于职业教育受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社会干扰较大。而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又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致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感到单调,积极性不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那么如何提高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呢?
1 语言讲究趣味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外在的因素或个体的自身原因,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克服这一点。
1.1 形象贴切的比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在高三《黄鹂》一课讲到“黄鹂飞翔速度极快时,”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用“流星”作喻。即:“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着阳光,美丽极了”。学生听完后,恍然大悟。事实证明,通过教师形象贴切的比喻,并运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黄鹂飞的形象表达出来,让学生感知到:黄鹂的飞速极快。
1.2 有声有色的比拟
为了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具有鲜明的印象,我在教学中讲到“合理利用资源,重视保护环境”时,采用比拟讲述,用一张漫画:大山——救救我吧,我被雨水冲刷的伤痕累累;土壤——救救我吧,我好渴,我不行了;草原——救救我吧,我的衣服破烂不堪,好冷;淡水资源——救救我吧,我的生命危在旦夕。把水土流失、干旱、草原退化、淡水资源等危机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加深了学生对环境的印象和危机意识,通过有声有色比拟讲解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立法的必要性。
1.3 准确实翔实的数据
在高三《闽中桥梁甲天下》一文讲到:福建地区,特别是闽中地区,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桥梁大多规模宏大,多建在近海、靠海或入海处,长度惊人。如:苏棣桥长达2400丈,宏达桥长达1300丈,玉澜桥长达1000丈,濑窟桥长1000余丈,海岸长桥长770丈,东洋桥长432丈,乌屿桥长400余丈。如此准确、翔实的数据,可让学生了解到“闽中桥梁甲天下”的原因之一,并且加深了记忆,甚至产生了去旅游的念头。
2 语言讲究科学性
如果教学中指鹿为马,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影响教学质量,误人子弟。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在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上下功夫。
2.1 对概念的表达要准确
如:不能把“去世”说成“永远的睡着了”。
2.2 对观点的传授要严格
如: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有两种:记叙和描写,但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还有多种:除记叙和描写外还有议论、抒情、说明……这是一般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的区别,千万不能混淆。
2.3 有些专有名词的理解不能讲错
如:“驳论”不等于“反驳对方的论点”,还包含反驳对方的论据、论证,可以鲜明的反驳一个错误的观点,也可以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可以争锋相对,也可以平心而论。
2.4 指导社会调查时,要实际
如:“请就我国若干执法部门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说出他们各自的职权,并画出各自的执法徽章或标志。”指导的前提是当地必须有执法机关,调查问题必须事先拟好,相关知识必须掌握。
3 语言讲究启发性
启发性的语言可以扩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学生思想,诱发学生探究。
3.1 问题式的语言
我在高三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开场白中,设计了四个启发式问题作为导言:(教师)题目中的“中国人”指那些人?(学生)所有中国人。(教师)“有的人”指什么人?(学生)国民党反动派。(教师)“国民党反动派”是中国人吗?是不是中国人真的都失掉自信力了?(学生)沉默(学生)答不上来,急待讲解。这样设置悬念,学生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3.2 探究式的教学
在高三讲《雄关赋》时,教师不失时机的问学生,“雄关”的意义?“赋”是什么文体?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多数很快答出:“雄关”指山海关,一种榆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明代洪武14年(1380年)大将徐达在此构筑长城,建关设卫因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教师)现代是一种什么文体?(学生)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教师)你能举出几篇学习过的借景抒情的散文吗?(学生)《故乡的榕树》、《离太阳最近的树》。通过教师启发性的追问,培养了学生跳跃式的思维。即:《雄关赋》、《故乡的榕树》、《离太阳最近的树》——借景抒情的散文。
3.3 发问式的小结
教师设置的问题与传授内容紧密相连,答案不能顺口而出,必须经过一番思考才能作答,这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如:教师在讲《师说》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目的设置了一组问题进行发问:(1)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又借鉴意义?(2)你从中有什么启发?通过发问,师生共同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小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在逻辑性,可使表达的内容系统、调理,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的好就会如实的达意,使听着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教师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综合的反映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职业教育的园地里我会不断地耕耘、收获!
参考文献
[1] 努力开创高职高工作的新局面[J].职业技术教育.
[2] 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
[3]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M].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