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领悟数学魅力。那么如何让“生活化”激活数学课堂,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教材是经过编纂者反复斟酌的结果,具有系统性、趣味性和比较适宜的思维难度,教师在灵活使用教材的同时还要尊重教材,要以教材为大纲,挖掘教材中已有的生活资源和情景,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情景展开教学。
关注校园中的数学资源。如果能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就会感到非常亲切、真实,会重新认识数学,充分认识到数学空间的广泛性和生活实用性,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室里就有很多数学资源,如计算方面:本班的人数有多少?本年级有几个班?算出本年级的总人数有多少?男生、女生各多少?空间位置方面:确定前后左右同学所在位置,设计几道题,如右起第六个、左起第二个,倒数第三排,顺数第二排的同学是谁,通过校园中的数学资源设置生活化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实践来到课堂时,他们已经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体验,并且把自己的想法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学生能在探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样的课堂才是充实和活跃的。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把数学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强感知激发思维,使学生处在一个具有生活化环境的学习氛围中,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1.运用谈话创设情境
我在教学二年级“表内除法”时,先通过谈话引导:我们班男生26人,女生23人,学校计划下周组织大家去公园游玩,如果每5名同学乘坐1辆观光车,最少需要几辆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后,我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学生又提出了很多问题。在教学中通过谈话创设出学生非常熟悉并且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整堂课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学习兴趣盎然。
2.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观察物体”时,为了便于理解,让学生在课前先做好四个棱长3厘米的小正方体,上课时同桌两人合作拼摆,观察组装的图形,并将组装好的图形画下来。通过动手,亲手体验感知物体的特征,逐步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在拼、看、画的活动中,细心观察,比较分析,体验物体的特征。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不仅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而且在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体验了成功和自信。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概念容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直观具体的效果。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时,教材要求学生通过看一幅图片,列六道算式,有些同学感到难度大。为此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以声音和动画的形式呈现了完整的情节,将电影院里观众人数的变化过程清楚明了地展现出来,使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轻松愉快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4.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要善于以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为素材,创设一种可亲、可近、可学、可用的生活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究,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小组长扮演司机,其他同学扮演乘客,汽车行进过程中有乘客上车、下车,引导学生根据乘客人数的变化提出问题,列出算式,使学生在轻松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5.创设游戏情境
現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游戏,教师要善于把游戏和数学教学融合起来,突出“玩中学、学中玩”的特点。例如:在学习“9加几和十几减9的加减法”时,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数字接龙、闯迷宫的游戏,将枯燥的数学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中。此外,像猜纸牌算加减法、数字接力、开动车等,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回归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是生活化教学的归宿
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做到活用,使课堂知识贴近生活,指导生活、用于生活。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回家怎样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一家人吃……,这样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感知和体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教师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编辑 王彦清
一、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教材是经过编纂者反复斟酌的结果,具有系统性、趣味性和比较适宜的思维难度,教师在灵活使用教材的同时还要尊重教材,要以教材为大纲,挖掘教材中已有的生活资源和情景,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情景展开教学。
关注校园中的数学资源。如果能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就会感到非常亲切、真实,会重新认识数学,充分认识到数学空间的广泛性和生活实用性,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室里就有很多数学资源,如计算方面:本班的人数有多少?本年级有几个班?算出本年级的总人数有多少?男生、女生各多少?空间位置方面:确定前后左右同学所在位置,设计几道题,如右起第六个、左起第二个,倒数第三排,顺数第二排的同学是谁,通过校园中的数学资源设置生活化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实践来到课堂时,他们已经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体验,并且把自己的想法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学生能在探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样的课堂才是充实和活跃的。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把数学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强感知激发思维,使学生处在一个具有生活化环境的学习氛围中,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1.运用谈话创设情境
我在教学二年级“表内除法”时,先通过谈话引导:我们班男生26人,女生23人,学校计划下周组织大家去公园游玩,如果每5名同学乘坐1辆观光车,最少需要几辆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后,我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学生又提出了很多问题。在教学中通过谈话创设出学生非常熟悉并且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整堂课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学习兴趣盎然。
2.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观察物体”时,为了便于理解,让学生在课前先做好四个棱长3厘米的小正方体,上课时同桌两人合作拼摆,观察组装的图形,并将组装好的图形画下来。通过动手,亲手体验感知物体的特征,逐步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在拼、看、画的活动中,细心观察,比较分析,体验物体的特征。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不仅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而且在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体验了成功和自信。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概念容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直观具体的效果。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时,教材要求学生通过看一幅图片,列六道算式,有些同学感到难度大。为此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以声音和动画的形式呈现了完整的情节,将电影院里观众人数的变化过程清楚明了地展现出来,使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轻松愉快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4.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要善于以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为素材,创设一种可亲、可近、可学、可用的生活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究,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小组长扮演司机,其他同学扮演乘客,汽车行进过程中有乘客上车、下车,引导学生根据乘客人数的变化提出问题,列出算式,使学生在轻松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5.创设游戏情境
現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游戏,教师要善于把游戏和数学教学融合起来,突出“玩中学、学中玩”的特点。例如:在学习“9加几和十几减9的加减法”时,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数字接龙、闯迷宫的游戏,将枯燥的数学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中。此外,像猜纸牌算加减法、数字接力、开动车等,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回归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是生活化教学的归宿
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做到活用,使课堂知识贴近生活,指导生活、用于生活。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回家怎样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一家人吃……,这样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感知和体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教师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