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提升到紧张的状态,但是学生这个时间段正是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是心理状况,学校以及家庭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让学生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应对挫折的方法。为学生在充满理想与斗志的时间段内做好基础工作。但所有的教育都是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促进与完成的,单方面的教育都不能够成就学生的完整性教育。这也就要求教师应该带领家长在寄宿制高中中,提升家校共育的能力。
关键词:寄宿制高中;家校共育;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为保证高中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以及充足的学习时间,大多数高中学校采取寄宿制的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高中期间,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造成了现在家庭教育较为缺失的现象。但这种形式并不意味着需要泯灭家长的教育;而是更加充分地反映出教师与家长应形成共同的合力,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教育。
一、教师联动家长,落实家委会工作
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生在高中时期采取寄宿制管理方式,无论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由教师以及学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而自身作为家长,并不需要采取过多的教育形式,对学生加以教育。但是这并不符合现在学生心理中所需求的各方面教育。所以教师需要带动家长落实家委会的各项工作。
例如:如果在寄宿制学校中,没有家委会的存在形式,那么教师需要首先联动家长,建立班级“家委会”。家委会的存在便是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形式组织。如果已有家委会的组织存在形式,教师便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家长利用家委会举办各种活动,组织家长密切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变化。如:学生进入到高三的学习需要将紧张的状态转变为学生自主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相关心理小课堂的时候,可以向家委会传达心理小课堂的组织内容以及组织时间;并且允许班级内的3到5名家长到学校共同参与课堂。而这3到5名家长,则是教师在近一个月的时间段内挑选出班级需要,积极缓解心理压力的学生家长。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心理小课堂的压力,缓解可以更加有效的推进学生心目当中的压力缓解——因为学生与家长关系更为密切,更愿意将自身的压力告诉父母;或者在亲情面前,学生更容易舒缓自身的压力。
二、直播家长互动,体验学生日常
学生长期居住在学校中,除了学习时间以外的生活轨迹,也是家长所不能够了解的。而教师采取直播互动的形式,可以让家长密切地关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这相比于教师在微信群或各种软件中传达学生的生活状态更为积极有效。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天进行直播活动,直播前要通过家委会或者其他软件在家长群中向家长传达信息。要求在直播中要关注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动态,并且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从早读时间学生到教室的顺序以及到教室的学习状态;再捣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家长可以密切地观察到学生的行为与举止。而教师要求家长进行密切的关注与记录,可以让家长在观看直播活动中对学生在学校的行为学习有所认识与了解,而并不只是以观看的形式“走过场”。在学生休息时间,教师可以专门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视频通话。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状态以及所产生的问题,并且积极地与教师取得沟通与联系。让家长能够真正的投入到日常学生的管理活动中。
三、开展家校读物,开拓共育渠道
开展家校读物是现阶段教育教学中较为崭新的、全面的家校共育方式。所谓的“家校读物”,即是将学生在学校内的日常活动以及学习情况,通过读物的形式进行刊登复印,并且传达到家长手中。让家长以多样化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探索家校共育的形式。
例如:学校可以确定家校读物的形式——采取封面一致的家校读物,但是要求每个,班级都要发表自己班级风格的读物形式。这样并不只是让家长了解到学校所举办的活动,以及学校办学理念;而是以学生日常中具体化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日常管理活动传达给家长。如:高三一班的读物风格可以定位为“幸福刊”,其中可以展现班级当中每一位学生日常表现活动以及学校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其中可以穿插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以及日常暖心的师生互动。让家长真正了解到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并且在读物中并不只是展现一位学生的表现,而是将全班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展现给每一位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所了解,并且在对比中形成对学生表现的具体认知。如果班级内的两位学生出现矛盾,那么这两位家长也可以通过读物进行直接的交流。这也减轻了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和谐的家校共育形式。
总结:在高中时段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虽然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多,但家长也不能够完全放松。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如果单独存在,那么将不能构成完整的教育。所以教师应在家校共育理念的前提下,引导家长落实家校共育的管理日常活動,逐渐开拓家校共育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黄益辉. 山区寄宿制高中开展家校共育的研究[J]. 科学咨询,2021(25):265-266.
[2] 崔利华. 新时代山区县域普通高中家校共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 基础教育论坛,2021(21):25-26.
[3] 颜新春. 寄宿制高中家校协同育人实践探索[J]. 中小学班主任,2019(3):44-45.
[4] 冉兴星,香海霞. 如何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家校共育[J]. 学周刊,2020,1(1):171.
关键词:寄宿制高中;家校共育;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为保证高中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以及充足的学习时间,大多数高中学校采取寄宿制的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高中期间,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造成了现在家庭教育较为缺失的现象。但这种形式并不意味着需要泯灭家长的教育;而是更加充分地反映出教师与家长应形成共同的合力,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教育。
一、教师联动家长,落实家委会工作
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生在高中时期采取寄宿制管理方式,无论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由教师以及学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而自身作为家长,并不需要采取过多的教育形式,对学生加以教育。但是这并不符合现在学生心理中所需求的各方面教育。所以教师需要带动家长落实家委会的各项工作。
例如:如果在寄宿制学校中,没有家委会的存在形式,那么教师需要首先联动家长,建立班级“家委会”。家委会的存在便是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形式组织。如果已有家委会的组织存在形式,教师便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家长利用家委会举办各种活动,组织家长密切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变化。如:学生进入到高三的学习需要将紧张的状态转变为学生自主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相关心理小课堂的时候,可以向家委会传达心理小课堂的组织内容以及组织时间;并且允许班级内的3到5名家长到学校共同参与课堂。而这3到5名家长,则是教师在近一个月的时间段内挑选出班级需要,积极缓解心理压力的学生家长。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心理小课堂的压力,缓解可以更加有效的推进学生心目当中的压力缓解——因为学生与家长关系更为密切,更愿意将自身的压力告诉父母;或者在亲情面前,学生更容易舒缓自身的压力。
二、直播家长互动,体验学生日常
学生长期居住在学校中,除了学习时间以外的生活轨迹,也是家长所不能够了解的。而教师采取直播互动的形式,可以让家长密切地关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这相比于教师在微信群或各种软件中传达学生的生活状态更为积极有效。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天进行直播活动,直播前要通过家委会或者其他软件在家长群中向家长传达信息。要求在直播中要关注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动态,并且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从早读时间学生到教室的顺序以及到教室的学习状态;再捣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家长可以密切地观察到学生的行为与举止。而教师要求家长进行密切的关注与记录,可以让家长在观看直播活动中对学生在学校的行为学习有所认识与了解,而并不只是以观看的形式“走过场”。在学生休息时间,教师可以专门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视频通话。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状态以及所产生的问题,并且积极地与教师取得沟通与联系。让家长能够真正的投入到日常学生的管理活动中。
三、开展家校读物,开拓共育渠道
开展家校读物是现阶段教育教学中较为崭新的、全面的家校共育方式。所谓的“家校读物”,即是将学生在学校内的日常活动以及学习情况,通过读物的形式进行刊登复印,并且传达到家长手中。让家长以多样化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探索家校共育的形式。
例如:学校可以确定家校读物的形式——采取封面一致的家校读物,但是要求每个,班级都要发表自己班级风格的读物形式。这样并不只是让家长了解到学校所举办的活动,以及学校办学理念;而是以学生日常中具体化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日常管理活动传达给家长。如:高三一班的读物风格可以定位为“幸福刊”,其中可以展现班级当中每一位学生日常表现活动以及学校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其中可以穿插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以及日常暖心的师生互动。让家长真正了解到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并且在读物中并不只是展现一位学生的表现,而是将全班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展现给每一位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所了解,并且在对比中形成对学生表现的具体认知。如果班级内的两位学生出现矛盾,那么这两位家长也可以通过读物进行直接的交流。这也减轻了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和谐的家校共育形式。
总结:在高中时段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虽然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多,但家长也不能够完全放松。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如果单独存在,那么将不能构成完整的教育。所以教师应在家校共育理念的前提下,引导家长落实家校共育的管理日常活動,逐渐开拓家校共育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黄益辉. 山区寄宿制高中开展家校共育的研究[J]. 科学咨询,2021(25):265-266.
[2] 崔利华. 新时代山区县域普通高中家校共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 基础教育论坛,2021(21):25-26.
[3] 颜新春. 寄宿制高中家校协同育人实践探索[J]. 中小学班主任,2019(3):44-45.
[4] 冉兴星,香海霞. 如何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家校共育[J]. 学周刊,2020,1(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