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引种,栽培的依据。采用RAPD技术对32份不同秋眠性苜蓿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3条引物共扩增出217个标记,有214个多态位点,多态频率达到98.6%,说明这些苜蓿品种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安徽野生南苜蓿和其它栽培品种苜蓿有大的遗传差异,单独聚为一类。其余31个品种在相似系数为0.815的地方聚为4类,并且,相对秋眠性强的苜蓿品种的遗传基础更为丰富,而秋眠级数低的苜蓿品种相对遗传基础较狭窄。本研究同时表明,安徽野生苜蓿将能够为南方苜蓿育种丰富遗传基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