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少民族”谚语在形成过程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题材广泛,涉及种类繁多,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三少民族”人民的生活、文化。本文结合“三少民族”谚语,分析其主要使用的四类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窥探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三少民族;谚语;比喻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简称为“三少民族”。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三少民族”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也产生了大量记录“三少民族”人民智慧结晶的谚语。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是“三少民族”谚语的魅力所在,比喻作为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在“三少民族”谚语中表现为本体题材广泛,种类繁多,涉及农事、动物、人物等,是“三少民族”人民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历史和文化艺术再现。
在谚语运用的众多修辞中,比喻是其最常见的一种,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伴君如伴虎”“时间一分,贵如千金”等,都是通过人们所熟悉、了解的事物同抽象、陌生的事物在某种意义上建立起联系,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三少民族”谚语中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明喻
比喻最常见的是明喻和暗喻。明喻即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二者之间的比喻词“像”“似”“好比”“如”“仿佛”“一样”“一般”等大多省略,“三少民族”谚语“知识像骏马,骑上走千里”“骗子手丑模样像老鼠,说谎话拉臭屎添狗肚” “嫁出的姑娘像剔骨的肉,婆家是切是扔,亲朋插不上手”等,都是用一件事明喻另一件事,被比喻的本体都是明摆着的,如:以“骏马”比“知识”,运用了喻词“像”,用骏马奔驰的速度之快以及路程之远,来喻掌握了知识就有了技能,有了工具,能够像骏马一样行千里路。“老鼠”来喻“骗子手”,用二者都令人生厌的特性,来引诫人们要使用正当途径办事、做人,否则将会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嫁出的姑娘像剔骨的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儿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生活任由婆家掌控,表现出在传统文化与父权体制的观点下,女性只是家庭中短暂的过客,反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
比喻的妙处就在于本体和喻体之间本质上雖不同,但放在同一意境中比,想要表达的道理就更形象、生动、鲜明,“三少民族”谚语中运用明喻手法的例子还有许多,如:
鹦鹉学舌的人,就像脖子上套绳子的狗
兔子一跃一丈远,像猛虎下山岗;虎兔势力相差天地,哪能按这个说长短
盗贼就像兔子,连自己的影子都怕
旧社会像无底的枯井,苦水灌着受苦的人
井上轱辘溜溜转,清清泉水打不完;达斡尔人有了党领导,幸福生活像井泉
女人的心不稳,像没有方向的风;男人的心直率,神铁锤也敲不歪
二、暗喻
暗喻,“就是不把比喻当作比喻,而当作实有其事来陈述”[1],本体常隐藏起来,不明摆出来,但想要说明的意思,读者、听者都心领神会,如:“死猪不怕开水烫”“瞎猫碰到死老鼠”“树倒猢狲散等,都是句中有喻体而无本体,借助于喻体来阐述想要说明的道理。“三少民族”谚语中也有一些运用了暗喻形式,但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多用“是”“变成”“当作”“形成”等,如:“好马是猎人的腿”“猎马是鄂伦春人的命根”,运用了喻词“是”。猎业是鄂伦春和达斡尔的古老产业,从狩猎帮手出发,将“猎马”比作猎人的“腿”“命根子”等重要部分,缺少猎马,猎人就犹如缺少了腿、犹如失去了生命,反映出猎人非常爱惜猎马,更体现出猎马在狩猎过程中的重要性。
“老人教导的话是灵丹妙药”建立在人们对物质世界的体验的基础上,从人们的经验出发,老年人见的世面广,经历的事情多,所以他们的话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经验性,“灵丹妙药”则如能够解决一切疑难问题的好办法,将二者结合作比,借助人们对于 “灵丹妙药”所产生的效果,使得人们对老人的话具有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具体可感。
有的暗喻采用并列对举的形式,即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因此又称“对喻”,如“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等等,这类比喻常用喻词“是”或省略喻词,前后两个部分形成对照,如“好汉一句,好马一鞭”“好汉”和“好马”对举,“一句”和“一鞭”对举,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犹如加了鞭的快马,说明了以诚实守信为荣的道理。
“天亮啼鸣的是公鸡,闻声做饭的是媳妇”,“公鸡”和“媳妇”对举,他们分别在“天亮”和“闻声”之后开始自己的工作,公鸡“啼鸣”,媳妇“做饭”,比喻万事万物皆有规律,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同时也将勤劳的媳妇比作辛勤打鸣的公鸡,表现出家庭中妇女的角色。
“清水是镜子,后悔是教训”中“清水”和“后悔”、“镜子”和“教训”相对,清水清澈透明,犹如镜子能照出人的品性,后悔能使人从失败痛苦中吸取教训,二者都具有使人认清自己、认清现实的作用,对人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类似谚语还有:
山林是猎人的母亲
好的语句是谚语,清洁的水是泉水
良驹是骤马的期待,儿女是父母的希望
马是猎人驰行的双翅,歌是猎人生活的伴侣
鱼往深处游,人往高处走
鱼肉有丝,人有情意
三、较喻
较喻,又称权衡式的比喻。“它的被比喻物与比喻物之间不但相似,而且二者相互比较,权衡轻重、高低,二者表示一种相比关系。也可以说是‘喻中有比’”[2],如“昏睡的生活,比死更可悲,愚昧的日子,比猪更肮脏”,本体“昏睡的生活”“愚昧的日子”和喻体“死”“猪”进行比较,在日常生活中,猪就是懒惰、愚笨的代名词,将愚昧的生活状态和猪的习性状态相比较,表现出厌恶。“死”是生命、生活的结束,将浑浑噩噩、昏睡的生活比作比“死”还有可悲,借此说明过生活、过日子要勤劳、上进、告别愚笨。
“知识比金子还贵重”用二者的价值来作为相似点进行比较,但“知识”远比“金子”贵重,拥有知識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喻指人们要尊重知识,掌握知识去创造美好生活。
四、反喻
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一书中指出: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一般的比喻是运用肯定的语气从正面来说明本体,主要强调的是本、喻体之间的相似,而反喻却是从反面来说明本体,采用“本体—不像(不是)—喻体”的格式,强调的是本、喻体的相异之处。三少民族谚语中反喻的运用通常配合较喻或对喻一起使用。如:“打冰没有冰镩不行,家里没有女人不行”,“冰镩”是“打冰”这一活动的工具,具有重要作用,“女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此谚语的妙处就在于,想要表达重要性却未直接指出,而采用否定语气来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强表达程度,突出女人对家庭的重要性。“诺敏河水不怕染灰尘,没做坏事不怕人议论”用“诺敏河水”和人进行对喻,同时运用反喻的手法,来喻指人身正不怕影子斜,正直没做坏事不怕别人议论。
“三少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形成了很多富有意趣、生动而形象的谚语,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隐喻性思维特征和中国哲学的高深智慧,隽永深澈,韵味无穷。
注释:
[1] 王希杰著. 汉语修辞学 第3版.商务印书馆[M], 2014.08.
[2] 袁晖,《比喻》,第30页, 安徽人民出版社 , 1982.02。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著. 汉语修辞学 第3版.商务印书馆[M], 2014.08.
[2] 袁晖编著. 比喻.安徽人民出版社[M], 1982.02.
[3] 刘珉,维吾尔谚语修辞探微,新疆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1年第1期。
【关键词】:三少民族;谚语;比喻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简称为“三少民族”。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三少民族”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也产生了大量记录“三少民族”人民智慧结晶的谚语。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是“三少民族”谚语的魅力所在,比喻作为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在“三少民族”谚语中表现为本体题材广泛,种类繁多,涉及农事、动物、人物等,是“三少民族”人民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历史和文化艺术再现。
在谚语运用的众多修辞中,比喻是其最常见的一种,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伴君如伴虎”“时间一分,贵如千金”等,都是通过人们所熟悉、了解的事物同抽象、陌生的事物在某种意义上建立起联系,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三少民族”谚语中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明喻
比喻最常见的是明喻和暗喻。明喻即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二者之间的比喻词“像”“似”“好比”“如”“仿佛”“一样”“一般”等大多省略,“三少民族”谚语“知识像骏马,骑上走千里”“骗子手丑模样像老鼠,说谎话拉臭屎添狗肚” “嫁出的姑娘像剔骨的肉,婆家是切是扔,亲朋插不上手”等,都是用一件事明喻另一件事,被比喻的本体都是明摆着的,如:以“骏马”比“知识”,运用了喻词“像”,用骏马奔驰的速度之快以及路程之远,来喻掌握了知识就有了技能,有了工具,能够像骏马一样行千里路。“老鼠”来喻“骗子手”,用二者都令人生厌的特性,来引诫人们要使用正当途径办事、做人,否则将会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嫁出的姑娘像剔骨的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儿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生活任由婆家掌控,表现出在传统文化与父权体制的观点下,女性只是家庭中短暂的过客,反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
比喻的妙处就在于本体和喻体之间本质上雖不同,但放在同一意境中比,想要表达的道理就更形象、生动、鲜明,“三少民族”谚语中运用明喻手法的例子还有许多,如:
鹦鹉学舌的人,就像脖子上套绳子的狗
兔子一跃一丈远,像猛虎下山岗;虎兔势力相差天地,哪能按这个说长短
盗贼就像兔子,连自己的影子都怕
旧社会像无底的枯井,苦水灌着受苦的人
井上轱辘溜溜转,清清泉水打不完;达斡尔人有了党领导,幸福生活像井泉
女人的心不稳,像没有方向的风;男人的心直率,神铁锤也敲不歪
二、暗喻
暗喻,“就是不把比喻当作比喻,而当作实有其事来陈述”[1],本体常隐藏起来,不明摆出来,但想要说明的意思,读者、听者都心领神会,如:“死猪不怕开水烫”“瞎猫碰到死老鼠”“树倒猢狲散等,都是句中有喻体而无本体,借助于喻体来阐述想要说明的道理。“三少民族”谚语中也有一些运用了暗喻形式,但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多用“是”“变成”“当作”“形成”等,如:“好马是猎人的腿”“猎马是鄂伦春人的命根”,运用了喻词“是”。猎业是鄂伦春和达斡尔的古老产业,从狩猎帮手出发,将“猎马”比作猎人的“腿”“命根子”等重要部分,缺少猎马,猎人就犹如缺少了腿、犹如失去了生命,反映出猎人非常爱惜猎马,更体现出猎马在狩猎过程中的重要性。
“老人教导的话是灵丹妙药”建立在人们对物质世界的体验的基础上,从人们的经验出发,老年人见的世面广,经历的事情多,所以他们的话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经验性,“灵丹妙药”则如能够解决一切疑难问题的好办法,将二者结合作比,借助人们对于 “灵丹妙药”所产生的效果,使得人们对老人的话具有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具体可感。
有的暗喻采用并列对举的形式,即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因此又称“对喻”,如“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等等,这类比喻常用喻词“是”或省略喻词,前后两个部分形成对照,如“好汉一句,好马一鞭”“好汉”和“好马”对举,“一句”和“一鞭”对举,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犹如加了鞭的快马,说明了以诚实守信为荣的道理。
“天亮啼鸣的是公鸡,闻声做饭的是媳妇”,“公鸡”和“媳妇”对举,他们分别在“天亮”和“闻声”之后开始自己的工作,公鸡“啼鸣”,媳妇“做饭”,比喻万事万物皆有规律,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同时也将勤劳的媳妇比作辛勤打鸣的公鸡,表现出家庭中妇女的角色。
“清水是镜子,后悔是教训”中“清水”和“后悔”、“镜子”和“教训”相对,清水清澈透明,犹如镜子能照出人的品性,后悔能使人从失败痛苦中吸取教训,二者都具有使人认清自己、认清现实的作用,对人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类似谚语还有:
山林是猎人的母亲
好的语句是谚语,清洁的水是泉水
良驹是骤马的期待,儿女是父母的希望
马是猎人驰行的双翅,歌是猎人生活的伴侣
鱼往深处游,人往高处走
鱼肉有丝,人有情意
三、较喻
较喻,又称权衡式的比喻。“它的被比喻物与比喻物之间不但相似,而且二者相互比较,权衡轻重、高低,二者表示一种相比关系。也可以说是‘喻中有比’”[2],如“昏睡的生活,比死更可悲,愚昧的日子,比猪更肮脏”,本体“昏睡的生活”“愚昧的日子”和喻体“死”“猪”进行比较,在日常生活中,猪就是懒惰、愚笨的代名词,将愚昧的生活状态和猪的习性状态相比较,表现出厌恶。“死”是生命、生活的结束,将浑浑噩噩、昏睡的生活比作比“死”还有可悲,借此说明过生活、过日子要勤劳、上进、告别愚笨。
“知识比金子还贵重”用二者的价值来作为相似点进行比较,但“知识”远比“金子”贵重,拥有知識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喻指人们要尊重知识,掌握知识去创造美好生活。
四、反喻
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一书中指出: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一般的比喻是运用肯定的语气从正面来说明本体,主要强调的是本、喻体之间的相似,而反喻却是从反面来说明本体,采用“本体—不像(不是)—喻体”的格式,强调的是本、喻体的相异之处。三少民族谚语中反喻的运用通常配合较喻或对喻一起使用。如:“打冰没有冰镩不行,家里没有女人不行”,“冰镩”是“打冰”这一活动的工具,具有重要作用,“女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此谚语的妙处就在于,想要表达重要性却未直接指出,而采用否定语气来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强表达程度,突出女人对家庭的重要性。“诺敏河水不怕染灰尘,没做坏事不怕人议论”用“诺敏河水”和人进行对喻,同时运用反喻的手法,来喻指人身正不怕影子斜,正直没做坏事不怕别人议论。
“三少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形成了很多富有意趣、生动而形象的谚语,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隐喻性思维特征和中国哲学的高深智慧,隽永深澈,韵味无穷。
注释:
[1] 王希杰著. 汉语修辞学 第3版.商务印书馆[M], 2014.08.
[2] 袁晖,《比喻》,第30页, 安徽人民出版社 , 1982.02。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著. 汉语修辞学 第3版.商务印书馆[M], 2014.08.
[2] 袁晖编著. 比喻.安徽人民出版社[M], 1982.02.
[3] 刘珉,维吾尔谚语修辞探微,新疆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