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轮课程改革,这次课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其中一项大的改革是进行了课程的整合,如把化学、物理、生理、自然地理这几门自然科学的知识通过一个新的系统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科学。由于课程改革是在没有准备相关专业教师的背景下实施的,因此对于正处于实验区和即将进行课程改革的科学教师来说,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综合科学的教学,把不属于自己专业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
一、化学用语在新课程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学好科学的桥梁和纽带。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化学文字和科学缩写。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化学用语包括:表示元素(原子)和离子等的化学符号、表示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和表示物质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等几大类。化学用语本身就包含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念,它不仅代表着物质及其变化的实质,而且有代表着量的关系。例如:化学元素符号,不仅代表某元素,同时又代表着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化学式不仅代表着某单质或化合物,又代表着单质或化合物的式量及其组成元素间的定量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表示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也显示出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可见,化学用语也是生产过程、科学研究和学生学习中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重要工具。
科学课程标准把对化学用语的识记要求进行了淡化,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写法,以及把化学用语作为探究科学知识的一种工具,是当今科学教师在讲授化学用语时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
二、新课程科学中化学用语学习所面临的困难
1.初中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由于缺乏系统性,一般认为枯燥难记,甚至产生畏惧感和厌烦的情绪。一些教师也提倡“采用文科记忆法”来死记硬背化学用语,达到“举三反一”的效果。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受到课改以来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觉得课堂学习应该在宽松的要求下进行,不应该要求他们去死记硬背,只要了解了所学内容的存在,能认识所出现的化学用语就达到了老师的教学要求。因此他们在学习中只追求着表面的了解和记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和意义,强调掌握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学好化学用语的先决条件。
2.由于科学教材的编排体系与传统的分科教材的巨大差异性,导致九年级学生中还存在一部分人对化学用语的意义无法区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以下两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从接触第一种符号到学习第二种符号之间的时间较长,跨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思维与记忆上的脱节,导致在新知识的学习时,可能会用某些残缺的、甚至错误的理论来理解,然而在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又用已理解的知识无法自圆其说,查找原因时,又不知道问题的所在,如此不断地堆积问题,学生就发现化学用语太复杂,难于学懂,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其次是由于新课程科学教材的知识含量较多,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科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而且由于教材的系统不是以化学知识的系统为主线,学生在学习过程得不到经常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化学用语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还只处于认识几种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而无法用化学用语来描述化学现象等。
三、怎样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化学用语的系统教学
1.系统化化学用语的教学一般要遵循三条原则:其一是“名实结合”。从化学用语教学的经验来看,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时,由于没有掌握规律,出现张冠李戴和盲目类推的错误,如:仿照Na2O H2O==2NaOH类推出CuO H2O==Cu(OH)2,要纠正这类错误,必须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强调结合具体实物、实验现象、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原理来讲授化学用语,使学生正确了解每一个化学用语的含义和所代表的物质及其变化的化学事实,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掌握正确的学法,在发现中学习。例如,在讲授元素符号时,要把元素符号及其名称与其代表的元素及原子的知识结合起来;讲化学式时,要把它和所代表的单质或化合物以及组成规律、化合价的规律结合起来;讲化学方程式时,要与有关实验、化学反应事实及质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
其二是做到“学用结合”。进行专题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用语中存在的错误有:1)因未掌握化学式的读、写规律,而将元素符号的排解顺序颠倒;2)因养成了不正确的书写习惯,而出现如将CO写成Co的错误;3)因化合价的规律没有掌握,而写出一些不符合物质组成规律的化学式;4)也有因记忆错误而写出错误的元素符号等错误现象。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错误,教学中必须抓好化学用语的读、写、用,而且要在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的基础上经常练习读、写、用,在读、写、用中联想含义来加强记忆,同时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的技能和习惯,以达到掌握化学用语的目的。
其三是利用化学用语的系统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类推的能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是循序渐进的,对于表述化学知识的化学用语,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如果在一节课内就要求学生熟记几十种元素符号,这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既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也由于不能与具体的物质联系起来学习,只凭机械的记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很难牢固的掌握。因此,科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化学用语时,应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编排,分散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量,结合各节的教学内容,注意化学用语的层次性,使新旧知识前后联系,步步落实,互相呼应,经常运用,同时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总结、类推出化学用语的一般规律,这是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的教学手法。另外,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能够在看到某一化学用语时,就能联想到它所代表的物质或化学变化;当看到某一具体的物质或化学变化时,就能依靠想象力,运用化学用语抽象地表示出来。这样系统地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通过名实互现的不断练习,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用语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化学用语教学的流程。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基本教学流程:分子、原子的结构理论和离子理论→元素的知识和元素的符号→化合物和单质的组成特点和化合价的知识→化学式的写法→质量守恒定律→常见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反应的类型的学习。在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反应的基本形式,练习了至少3种配平方法后,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达到了预定的程度,再让学生统一地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包括数字的意义)。
在科学教学的探索中,我们采取对比实验,九年级的平行班级的学生采取以上的教学流程进行化学用语的系统教学,通过抽样调查和对比发现,在实验班级的学生中有90%以上的学生能有效地掌握化学用语,并能初步运用化学用语解释一些化学现象,而非实验班级则只有65%左右的学生能达到这一要求。当然,以上的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细节问题,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修改,实验化学用语教学的目的。
一、化学用语在新课程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学好科学的桥梁和纽带。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化学文字和科学缩写。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化学用语包括:表示元素(原子)和离子等的化学符号、表示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和表示物质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等几大类。化学用语本身就包含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念,它不仅代表着物质及其变化的实质,而且有代表着量的关系。例如:化学元素符号,不仅代表某元素,同时又代表着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化学式不仅代表着某单质或化合物,又代表着单质或化合物的式量及其组成元素间的定量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表示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也显示出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可见,化学用语也是生产过程、科学研究和学生学习中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重要工具。
科学课程标准把对化学用语的识记要求进行了淡化,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写法,以及把化学用语作为探究科学知识的一种工具,是当今科学教师在讲授化学用语时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
二、新课程科学中化学用语学习所面临的困难
1.初中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由于缺乏系统性,一般认为枯燥难记,甚至产生畏惧感和厌烦的情绪。一些教师也提倡“采用文科记忆法”来死记硬背化学用语,达到“举三反一”的效果。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受到课改以来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觉得课堂学习应该在宽松的要求下进行,不应该要求他们去死记硬背,只要了解了所学内容的存在,能认识所出现的化学用语就达到了老师的教学要求。因此他们在学习中只追求着表面的了解和记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和意义,强调掌握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学好化学用语的先决条件。
2.由于科学教材的编排体系与传统的分科教材的巨大差异性,导致九年级学生中还存在一部分人对化学用语的意义无法区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以下两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从接触第一种符号到学习第二种符号之间的时间较长,跨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思维与记忆上的脱节,导致在新知识的学习时,可能会用某些残缺的、甚至错误的理论来理解,然而在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又用已理解的知识无法自圆其说,查找原因时,又不知道问题的所在,如此不断地堆积问题,学生就发现化学用语太复杂,难于学懂,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其次是由于新课程科学教材的知识含量较多,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科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而且由于教材的系统不是以化学知识的系统为主线,学生在学习过程得不到经常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化学用语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还只处于认识几种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而无法用化学用语来描述化学现象等。
三、怎样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化学用语的系统教学
1.系统化化学用语的教学一般要遵循三条原则:其一是“名实结合”。从化学用语教学的经验来看,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时,由于没有掌握规律,出现张冠李戴和盲目类推的错误,如:仿照Na2O H2O==2NaOH类推出CuO H2O==Cu(OH)2,要纠正这类错误,必须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强调结合具体实物、实验现象、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原理来讲授化学用语,使学生正确了解每一个化学用语的含义和所代表的物质及其变化的化学事实,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掌握正确的学法,在发现中学习。例如,在讲授元素符号时,要把元素符号及其名称与其代表的元素及原子的知识结合起来;讲化学式时,要把它和所代表的单质或化合物以及组成规律、化合价的规律结合起来;讲化学方程式时,要与有关实验、化学反应事实及质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
其二是做到“学用结合”。进行专题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用语中存在的错误有:1)因未掌握化学式的读、写规律,而将元素符号的排解顺序颠倒;2)因养成了不正确的书写习惯,而出现如将CO写成Co的错误;3)因化合价的规律没有掌握,而写出一些不符合物质组成规律的化学式;4)也有因记忆错误而写出错误的元素符号等错误现象。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错误,教学中必须抓好化学用语的读、写、用,而且要在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的基础上经常练习读、写、用,在读、写、用中联想含义来加强记忆,同时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的技能和习惯,以达到掌握化学用语的目的。
其三是利用化学用语的系统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类推的能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是循序渐进的,对于表述化学知识的化学用语,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如果在一节课内就要求学生熟记几十种元素符号,这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既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也由于不能与具体的物质联系起来学习,只凭机械的记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很难牢固的掌握。因此,科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化学用语时,应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编排,分散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量,结合各节的教学内容,注意化学用语的层次性,使新旧知识前后联系,步步落实,互相呼应,经常运用,同时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总结、类推出化学用语的一般规律,这是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的教学手法。另外,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能够在看到某一化学用语时,就能联想到它所代表的物质或化学变化;当看到某一具体的物质或化学变化时,就能依靠想象力,运用化学用语抽象地表示出来。这样系统地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通过名实互现的不断练习,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用语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化学用语教学的流程。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基本教学流程:分子、原子的结构理论和离子理论→元素的知识和元素的符号→化合物和单质的组成特点和化合价的知识→化学式的写法→质量守恒定律→常见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反应的类型的学习。在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反应的基本形式,练习了至少3种配平方法后,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达到了预定的程度,再让学生统一地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包括数字的意义)。
在科学教学的探索中,我们采取对比实验,九年级的平行班级的学生采取以上的教学流程进行化学用语的系统教学,通过抽样调查和对比发现,在实验班级的学生中有90%以上的学生能有效地掌握化学用语,并能初步运用化学用语解释一些化学现象,而非实验班级则只有65%左右的学生能达到这一要求。当然,以上的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细节问题,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修改,实验化学用语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