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品德课堂无效活动的理性思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uye262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些理性指导,给品德课堂带来了蓬勃盎然的生命活力。因此,很多教师在品德教学中都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丰富道德情感、获得道德感悟。
  然而在许多不同的场合,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许多品德课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往往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细细揣摩,可以引发我们诸多理性的思考。
  一、处理好形、神关系,对价值缺失的“假活动”进行理性分析
  案例:一位老师上《做个“快乐鸟”》,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老师带来一幅特别的画(课前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白纸,白纸的中间盖上一小层圆形的黑纸),然后让学生猜猜白色和黑色分别代表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白色代表白色垃圾,黑色代表黑色垃圾;有的说白色代表白天,黑色代表黑夜;有的说白色代表白雪,黑色代表巧克力……孩子们想象力非常丰富,答案五花八门,可就是没人猜到老师预设的答案:白色代表快乐,黑色代表不快乐。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围绕“快乐”主题,说说快乐事、画画快乐事。
  以上案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可谓用心良苦,设计了“猜一猜”活动,可学生猜了几分钟也没有猜到教师需要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快乐可言,因为许多孩子猜测的答案没有得到肯定而灰心丧气,而另一些孩子的心则早飞到了课堂外,飞到了“雪地上”,这样的活动空有形式而无实质,失去了其应有的目的,成为了作秀的“假活动”。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活动是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品德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正确的理论作支撑,取决于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因此,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活动形式,都必须把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设计小品表演、知识竞赛、课堂辩论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活动的内涵,将教育内容寓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活动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练中感悟品德的要求,从中受到启迪,最终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只有处理教学内容中形、神关系,才能杜绝带有作秀之嫌而价值缺失的“假活动”。
   二、处理好动、静关系,对蜻蜓点水式的“浅活动”适时有机调控
  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从地图上看家乡》时,设计了以下活动:⒈看图找家乡,游戏做一做;⒉开列小火车,大家比一比;⒊图上贴家乡,台上说一说;⒋彩笔画家乡,上台晒一晒。 这一主题活动设计的目的,旨在通过找、贴、画、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位置及所属行政区,知道家乡是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是养育一个人的一方热土,从而激起学生内心热爱家乡的激情。课后,笔者问一位小朋友:“上完这节课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一脸茫然,接连问了几个小朋友,都摇头不知道。
  如今,很多品德老师过于关注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数量、频率,而忽视了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状况。在活动进行中,由于受预设内容和环节的限制,节奏过于紧凑,学生时常处于为完成任务而应付的状态,很少有时间揣摩活动的价值,成为了形式主义的“浅活动”。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力强、表现欲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心理特点。因此在活动教学中,通过参与游戏、小品、辩论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这样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然而让学生在40分钟里动个不停就不可取了,一方面,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导致学生思维发生混乱,从而影响课堂秩序;另一方面学生在频繁的活动中由于没有真正的思考时间,也没有真正体验的过程,更没有创新的机会,最终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机调控,处理好动静的关系。正如音乐中有停顿休止一样,活动教学中适度的“休止”与“空白”,也能产生“不教而教”的美学价值。学生的暂时凝神静思绝不是沉寂、冷场,恰是为形成新的高潮而酝酿、蓄势,外虽静,内则动,更富有奔腾不息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适时地说“请大家独立思考几分钟”,让学生有独立的时间思考,学生的认识才会更成熟,更有个性,相信一旦参与讨论,便会层浪迭起,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碰撞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为此,教师只有创设“主线简明、细节饱满”的课堂,有效的调控活动节奏与活动频率,将每个活动潜在的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做透、做足一到两个活动,使课堂动静相谐、有张有驰、动而有序,才能展示活动教学的节奏美,从而更好地防止“浅活动”现象的发生。
  三、处理好点、面关系,对千人一面的“零活动”掌控个体差异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在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冷江一日游”方案。这时笔者观察了几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有的是一优生在发言,其他的当听众;有的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漫无边际;有的不甚了解,无从说起……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我们的教师感受不到每个孩子生命的独特性,漠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少数能说会道、性格外向的孩子垄断了参与权,优秀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这样的教学活动成为千人一面的“零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知道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品德新课程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个体差异是由于每个个体自身的生活历程不同而形成的,而道德学习的特点是每个人都只能基于自己的体验才能去构建其道德生活。因此,正确处理点与面的的关系是消除活动教学中“零活动”现象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最大程度地认同、接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识到这种差异往往是活动的动力,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也往往能成为课堂活动的亮点。
  其次,要在整个活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既考虑到“面”,又照顾到“点”:在确定活动主题时不搞“一刀切”,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亮出想要参与的主题,师生一起来选择和过滤;提供活动材料一定要尽可能丰富多彩,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在选择活动形式时,更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总之,我们只有将个别差异作为课程资源认真开发,才能很好的赋予每个学生自由参与的权利,也能防止“零活动”现象的产生,从而使品德课程真正成为每个孩子的精神家园。
  四、处理好师、生关系,对引领缺失的“空活动”把握角色定位
  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关爱残疾人》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痛苦,唤起内心的同情,组织学生开展了“当一回残疾人”模拟活动:要求学生取下红领巾,站在自己的座位前,蒙住双眼,顺着桌子慢慢走一圈。可能觉得很好玩,有的学生嘻嘻哈哈走一圈,有的中途偷看前进的道路,有的故意设阻推搡,整个教室闹哄哄的!
  以上活动粗粗一看,学生都自由活动着,很活跃。但仔细观察,学生都在漫不经心参与,根本没有触动其心灵、达到活动的目的,显然是一种无效的体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蒙眼睛的工具不能是红领巾)究其原因,是教师放任自由,没有活动中的有效引导所致,这是违背新课程关于自主学习理念的。这样的活动由于引领的缺失而成为一种没有意义的“空活动”。
  裴斯泰洛奇说:“教育要有力量,就要像母亲那样关心和注意儿童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就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领悟、探索、创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发展。诚然,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尊重不能演化成放纵。我们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活动教学就会成为“自由”式、“放羊”式的游玩课。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点拨思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活动方式、方法指导,使学生自觉地参与活动和学习;适时调控活动过程,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品德课堂活动中,无效或低效现象是多方面的,究其成因也很复杂,我们要善于寻找最关键的因素进行理性分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市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江苏省赣榆县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小学英语优质课的汇报展示活动,笔者听过之后感触颇深。实例一:在Unit 7 At Christmas中,教师通过实物引导学生学习四个单词学生很快就接受了,且发
摘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要达此目的,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从学生最熟悉、最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乡土历史着手。只有了解家乡的可爱之处,爱才有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本文就如何将乡土历史与新课程教学更好地结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乡土历史;新课程教学;
福建电网的在线稳定控制系统进行稳定计算时需要华东电网的实时动态等值模型.文章首先确定了华东电网等值系统的网络结构,保留了关键的线路和节点,将同调机群等值为相应机组.
益阳市赫山区的13名教师喜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比武奖。  11月30日至12月4日,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第七届研讨会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来自福建、新疆、湖南、深圳等20个省市区的800余名选手,分别参加了上课、说课、微型讲座、创新板书设计、创新论坛、成果展示等9个项目的比赛。赫山区代表队作为益阳市的唯一参赛队,共有14名选手分别参加了上课、说课、微型讲座、教学
提出一种分布式有源电力滤波系统,指出现在电网实际是多谐波源存在的电网,不能依靠单个有源滤波器抑制整条线路的谐波,应采用2个或多个有源滤波器共同作用的系统以弥补单个有
文章详细探讨了110 kV电网3T接线方式,提出了3T接线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给出了导线截面的选取原则,对于优化110 kV电网接线、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工程投资等将产生积极的影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占有较高比重,全面、高效、透彻地进行词语教学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此,我谈谈这方面的经验,供同仁参考。
对教师的懵懂认识缘于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听着宋祖英的天籁之音,看着美妙的画面,教育成了我心中神圣的风景……那时,教师是我心中的圣者,我在梦中仰望,忍不住呢喃,将来怎样做一个诗意的人呢?  现在我已经做了多年的教师,尝到了其中的酸苦,也收获着其中的甘甜与感悟。我想好教师应该是一首诗。  永远充满激情。在小小的三尺讲台,陪伴着的是咯吱作响的粉笔,是沉默无语的黑板,是换了一茬又一茬闪烁着求知欲的真
现在我们经常提到以学生发展为本,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尤显重要。一个好的老师,一定会努力以生动优美、诙谐风趣、富有启发的语言来吸引、引导、教育学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性教学语言刺激,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灵活。所谓课堂教学语言的美化就是指教师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精心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   一、音色美化  优美的音色具有响亮、悦耳、和谐、富有表现力的
课堂提问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活动,其目的是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高其思考能力。研究教师提问的内容及其提问的方式是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