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初期,战乱频繁。唯独沪上的租界好比是世外桃源,一帮失去俸禄的遗老如今都成了灾官,他们纷纷避难沪上,依靠那一点有限的存款勉强度日。西风劲吹十里洋场,租界的物质文明令他们羡慕,虽然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有一点怀旧。
日子要打发的,吃吃喝喝以外,有闲的阶层自然还要做一点别的事情。饮酒赋诗、填词作画固然美妙,可是也需要物质做基础。今非昔比,如今的遗老连过日子都感觉艰难,许多人都已经在卖书卖字了,哪里还有闲钱去聚会呢?一帮浔商审时度势填补了那个空缺,主动承担了盟主的身份。刘承干和周庆云,当初虽然都只考取了一个秀才,可是他们却遗传了祖上生意人的精明,又靠着得天独厚的蚕桑优势,很快发迹而成为丝商巨富。
或许是他们才能够体会到遗老们的苦闷,又或者是他们确实对前清还怀着深厚的感情。总之他们觉得应该为遗老们做一点事情。于是,淞社成立了,消寒会举办了。定期和不定期地遗老们就被召集在一起。他们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发发牢骚,可以排遣苦闷,可以继续他们的文字游戏。
《壬癸消寒集》、《甲乙消寒集》、《淞滨吟社甲集》、《淞滨吟社乙集》正是这些遗老的休闲作品。编纂者为周庆云。封三印有梦坡宝藏板。
据传,唐开元王仁裕每值大雪,扫径延宾为暖寒之会,后来士大夫群起仿效,易名为消寒会,其风古矣。九九消寒即是从冬至日算起,共计九九八十一天。
《壬癸消寒集》是壬子和癸丑两年的消寒聚会诗集,壬子是1912年,癸丑是1913年。《甲乙消寒集》是甲寅和乙卯两年的聚会诗集,前者是1914年,后者是1915年。从上可知当年遗老的消寒聚会一共坚持了四年。
每一年的消寒聚会都有九集,每一期都有一个预定的题目,或者是欣赏古画,或者是欣赏某一本古籍,或者为某个历史文化名人生日赋诗等。比如壬子年消寒第一集前面这样写道:“壬子仲冬十有二日消寒第一集饮于双清别墅,观周梦坡所藏赵松雪遗琴。”
参加这期消寒聚会的有刘承干、周梦坡(周庆云)、吴昌硕、张石铭、钱溯耆等共十八人。聚会的地址是沪上有名的双清别墅(又称徐圆,为海宁丝商徐棣山所建)。周庆云一直珍藏着一把赵孟頫的古琴,因此在消寒会上拿出来供遗老们欣赏。大家看见这样一把古琴,自然是诗兴大发。周庆云写道:“入坐半耆旧,谈瀛海客逢。流连杯酒间,诗思入寒空。石墨发古香,摩挲意无穷。旷然适心志,其乐自融融。”
1913年癸丑消寒第二集是欣赏《春帆入蜀图》,征淞社诸君题咏。这里的群主应该是周庆云或者刘承干。
刘承干题了一首《浪淘沙》:“琴鹤载扁舟,揽景西游。东风无恙上江楼。记取当年尘梦在,此卷长留。萍迹付飘游,几费穷搜。新诗题遍采囊收。凄绝鹃啼空怅望,顿触离愁。”
1912年壬子消寒第八集和第九集分别是分咏十春诗。十春是踏春、买春、唱春、咬春、打春、藏春、括春、唤春、挽春、报春、洗春。每一位作者根据分得的题目赋诗,有诗意又有情趣。因为消寒到此已临近立春,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所以这属于应景之作。周庆云分得洗春,他这样写道:“嫩凉池馆晚晴收,洗罢征车不洗愁。花影红飞三月雨,树阴绿净一庭秋。啼残鴃舌天街润,画染螺眉曲槛浮。”完全是一副春天的气象图。
1914年甲寅消寒会第一集,是题梦坡所藏董文敏手书字册十四种。董文敏即董其昌,为著名书法家,历史上有“三百年两文敏”之说,一为董其昌,一为赵孟頫。赵孟頫也称赵文敏。关于这一天的聚会情况,《沈曾植日记》也有记录,那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酒足饭饱后,周庆云出示所得文敏墨迹巨册,十四种,行楷毕具,首尾完善,诚大观也。”
遗老聚会,欣赏古籍是重头戏。1914年甲寅消寒会第三集是观嘉业堂所藏宋刻两汉书并题诗。
两汉是西汉和东汉,两汉书即是《汉书》和《后汉书》,它们是宋栔本,宋代刻的书因为字体优美而且年代久远因此非常珍贵。当刘承干将煞费苦心搜罗到的宝贝呈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会怎样的惊奇啊!
刘炳照题道:“鹭洲书院甲申镌,更得一经堂后编”(前汉书白鹭洲书院刻本,后汉书一经堂刻本,书后纪年甲申,乃宁宗嘉定三十七年也)。
“明项清汪珍秘笈(每卷首页有项子长、汪士钟收藏私印),幸逃劫火赖筠仙”(粤匪之乱后两书归湖南郭氏,赖以保存)。
“木斋李子号书淫,后汉书售八百金”(李木斋旧藏刘之同本,亦得于湘中袁漱六家)。
“四史得全争快睹,彭城宝藏冠南浔”(翰怡先得宋本《史记》、《三国志》,今又获此精栔,可谓四美具矣)。
这些写在括号里的小注,不是本人所加,而是刘炳照附在诗后的。可见他当时对这些宋栔本是多么重视。了解得多么详细!刘承干后来将收集到的宋版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作为嘉业堂镇库之宝,并且雕刻景宋四史,请了国内最著名的雕刻工刻书。他为保存古籍功不可没。
《淞滨吟社集》是淞社诸君的吟唱结集,一共两册,分甲集和乙集。淞社成立于1913年,为周庆云和刘承干等发起。据《淞滨吟社集》前面所列的姓氏统计,参加淞社作诗的遗老一共有四十九人,统计是根据诗作者的作品计算,因为是诗集,凡是参加了一次聚会并且作了诗就统计在内。但是没有作诗而参加活动的就没有计算在内。比如沈曾植,诗集内没有他的名字,可是他的日记却记录了这件事情。这四十九位遗老是:
沈守廉;潘飞声;钱溯耆;刘炳照;许溎祥;周庆云;吴昌硕;刘承干;沈醉愚;张石铭;陆树藩;章梫;繆荃孙;吴庆坻;唐宴;陶葆廉;李瑞清;金武祥;刘世珩;朱锟;钱绥槃;费寅;汪洵;施赞唐;恽毓龄;潘蠖;恽毓珂;胡念修;吕景端;褚德彝;戴启文;白曾燏;戴振声;白曾然;徐珂;杨兆鋆;孙德谦;长尾甲雨山;赵汤;程颂万;吴昌言;喻长霖;李洋;杨钟义;汪煦;王蕴章;郑孝胥;李岳瑞;繆朝荃。
大部分的淞社成员也参加消寒会的活动。因为他们活动的内容还是以饮酒赋诗为主。日本汉学家长尾甲雨山是吴昌硕的朋友,曾经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他参加了淞社活动,也参加消寒聚会。后来他回了日本。参加淞社活动的湖州人除了刘承干、张石铭、吴昌硕、刘锦藻,还有陆树藩和杨兆鋆。但是陆树藩只参加了一集。
“题刘君翰怡所藏翁覃溪学士手纂四库全书提要稿本都二百四十册”,是淞社非常有亮点的一次活动。参加此次淞社活动有章梫等十三人作诗。
翁覃溪学士即翁方纲,他参加编纂《四库全书》共计二十多年,著录图书有一千册,这是一部非常宝贵的学术著作,保存了许多的原始资料。刘承干保存的二百四十册翁方纲提要稿,曾经为南海粤雅堂和贵池玉海堂所有,后来被刘承干收购。
因为时局的动乱,诗人们的心情也是非常的苦闷,他们留恋昔日太平幸福的日子,可是昔日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刘承干在诗中这样写道:“日来世局如棋乱,黑白混淆那可说。怡情琴酒亦良图,冷我心肠成石铁”(《壬癸消寒集》)。“但恨时运倾,世路泣分歧,却愿凭佛力,法雨注东垂”(《淞滨吟社集》)。对政局的失望,对前途的担忧,诗人感觉到迷惘,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他们甚至希望借助佛祖的法力来拯救世道。这是多么天真的想法,可又是多么的无奈!因此就萌发了一种不问世事、流连杯酒,从石墨中陶冶心情的自得其乐的心态。
结社吟诗,喝一点小酒,再欣赏几本古籍,遗老们就是这样慢慢地打发着时光。他们的存在是十里洋场的另一类风景!
日子要打发的,吃吃喝喝以外,有闲的阶层自然还要做一点别的事情。饮酒赋诗、填词作画固然美妙,可是也需要物质做基础。今非昔比,如今的遗老连过日子都感觉艰难,许多人都已经在卖书卖字了,哪里还有闲钱去聚会呢?一帮浔商审时度势填补了那个空缺,主动承担了盟主的身份。刘承干和周庆云,当初虽然都只考取了一个秀才,可是他们却遗传了祖上生意人的精明,又靠着得天独厚的蚕桑优势,很快发迹而成为丝商巨富。
或许是他们才能够体会到遗老们的苦闷,又或者是他们确实对前清还怀着深厚的感情。总之他们觉得应该为遗老们做一点事情。于是,淞社成立了,消寒会举办了。定期和不定期地遗老们就被召集在一起。他们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发发牢骚,可以排遣苦闷,可以继续他们的文字游戏。
《壬癸消寒集》、《甲乙消寒集》、《淞滨吟社甲集》、《淞滨吟社乙集》正是这些遗老的休闲作品。编纂者为周庆云。封三印有梦坡宝藏板。
据传,唐开元王仁裕每值大雪,扫径延宾为暖寒之会,后来士大夫群起仿效,易名为消寒会,其风古矣。九九消寒即是从冬至日算起,共计九九八十一天。
《壬癸消寒集》是壬子和癸丑两年的消寒聚会诗集,壬子是1912年,癸丑是1913年。《甲乙消寒集》是甲寅和乙卯两年的聚会诗集,前者是1914年,后者是1915年。从上可知当年遗老的消寒聚会一共坚持了四年。
每一年的消寒聚会都有九集,每一期都有一个预定的题目,或者是欣赏古画,或者是欣赏某一本古籍,或者为某个历史文化名人生日赋诗等。比如壬子年消寒第一集前面这样写道:“壬子仲冬十有二日消寒第一集饮于双清别墅,观周梦坡所藏赵松雪遗琴。”
参加这期消寒聚会的有刘承干、周梦坡(周庆云)、吴昌硕、张石铭、钱溯耆等共十八人。聚会的地址是沪上有名的双清别墅(又称徐圆,为海宁丝商徐棣山所建)。周庆云一直珍藏着一把赵孟頫的古琴,因此在消寒会上拿出来供遗老们欣赏。大家看见这样一把古琴,自然是诗兴大发。周庆云写道:“入坐半耆旧,谈瀛海客逢。流连杯酒间,诗思入寒空。石墨发古香,摩挲意无穷。旷然适心志,其乐自融融。”
1913年癸丑消寒第二集是欣赏《春帆入蜀图》,征淞社诸君题咏。这里的群主应该是周庆云或者刘承干。
刘承干题了一首《浪淘沙》:“琴鹤载扁舟,揽景西游。东风无恙上江楼。记取当年尘梦在,此卷长留。萍迹付飘游,几费穷搜。新诗题遍采囊收。凄绝鹃啼空怅望,顿触离愁。”
1912年壬子消寒第八集和第九集分别是分咏十春诗。十春是踏春、买春、唱春、咬春、打春、藏春、括春、唤春、挽春、报春、洗春。每一位作者根据分得的题目赋诗,有诗意又有情趣。因为消寒到此已临近立春,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所以这属于应景之作。周庆云分得洗春,他这样写道:“嫩凉池馆晚晴收,洗罢征车不洗愁。花影红飞三月雨,树阴绿净一庭秋。啼残鴃舌天街润,画染螺眉曲槛浮。”完全是一副春天的气象图。
1914年甲寅消寒会第一集,是题梦坡所藏董文敏手书字册十四种。董文敏即董其昌,为著名书法家,历史上有“三百年两文敏”之说,一为董其昌,一为赵孟頫。赵孟頫也称赵文敏。关于这一天的聚会情况,《沈曾植日记》也有记录,那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酒足饭饱后,周庆云出示所得文敏墨迹巨册,十四种,行楷毕具,首尾完善,诚大观也。”
遗老聚会,欣赏古籍是重头戏。1914年甲寅消寒会第三集是观嘉业堂所藏宋刻两汉书并题诗。
两汉是西汉和东汉,两汉书即是《汉书》和《后汉书》,它们是宋栔本,宋代刻的书因为字体优美而且年代久远因此非常珍贵。当刘承干将煞费苦心搜罗到的宝贝呈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会怎样的惊奇啊!
刘炳照题道:“鹭洲书院甲申镌,更得一经堂后编”(前汉书白鹭洲书院刻本,后汉书一经堂刻本,书后纪年甲申,乃宁宗嘉定三十七年也)。
“明项清汪珍秘笈(每卷首页有项子长、汪士钟收藏私印),幸逃劫火赖筠仙”(粤匪之乱后两书归湖南郭氏,赖以保存)。
“木斋李子号书淫,后汉书售八百金”(李木斋旧藏刘之同本,亦得于湘中袁漱六家)。
“四史得全争快睹,彭城宝藏冠南浔”(翰怡先得宋本《史记》、《三国志》,今又获此精栔,可谓四美具矣)。
这些写在括号里的小注,不是本人所加,而是刘炳照附在诗后的。可见他当时对这些宋栔本是多么重视。了解得多么详细!刘承干后来将收集到的宋版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作为嘉业堂镇库之宝,并且雕刻景宋四史,请了国内最著名的雕刻工刻书。他为保存古籍功不可没。
《淞滨吟社集》是淞社诸君的吟唱结集,一共两册,分甲集和乙集。淞社成立于1913年,为周庆云和刘承干等发起。据《淞滨吟社集》前面所列的姓氏统计,参加淞社作诗的遗老一共有四十九人,统计是根据诗作者的作品计算,因为是诗集,凡是参加了一次聚会并且作了诗就统计在内。但是没有作诗而参加活动的就没有计算在内。比如沈曾植,诗集内没有他的名字,可是他的日记却记录了这件事情。这四十九位遗老是:
沈守廉;潘飞声;钱溯耆;刘炳照;许溎祥;周庆云;吴昌硕;刘承干;沈醉愚;张石铭;陆树藩;章梫;繆荃孙;吴庆坻;唐宴;陶葆廉;李瑞清;金武祥;刘世珩;朱锟;钱绥槃;费寅;汪洵;施赞唐;恽毓龄;潘蠖;恽毓珂;胡念修;吕景端;褚德彝;戴启文;白曾燏;戴振声;白曾然;徐珂;杨兆鋆;孙德谦;长尾甲雨山;赵汤;程颂万;吴昌言;喻长霖;李洋;杨钟义;汪煦;王蕴章;郑孝胥;李岳瑞;繆朝荃。
大部分的淞社成员也参加消寒会的活动。因为他们活动的内容还是以饮酒赋诗为主。日本汉学家长尾甲雨山是吴昌硕的朋友,曾经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他参加了淞社活动,也参加消寒聚会。后来他回了日本。参加淞社活动的湖州人除了刘承干、张石铭、吴昌硕、刘锦藻,还有陆树藩和杨兆鋆。但是陆树藩只参加了一集。
“题刘君翰怡所藏翁覃溪学士手纂四库全书提要稿本都二百四十册”,是淞社非常有亮点的一次活动。参加此次淞社活动有章梫等十三人作诗。
翁覃溪学士即翁方纲,他参加编纂《四库全书》共计二十多年,著录图书有一千册,这是一部非常宝贵的学术著作,保存了许多的原始资料。刘承干保存的二百四十册翁方纲提要稿,曾经为南海粤雅堂和贵池玉海堂所有,后来被刘承干收购。
因为时局的动乱,诗人们的心情也是非常的苦闷,他们留恋昔日太平幸福的日子,可是昔日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刘承干在诗中这样写道:“日来世局如棋乱,黑白混淆那可说。怡情琴酒亦良图,冷我心肠成石铁”(《壬癸消寒集》)。“但恨时运倾,世路泣分歧,却愿凭佛力,法雨注东垂”(《淞滨吟社集》)。对政局的失望,对前途的担忧,诗人感觉到迷惘,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他们甚至希望借助佛祖的法力来拯救世道。这是多么天真的想法,可又是多么的无奈!因此就萌发了一种不问世事、流连杯酒,从石墨中陶冶心情的自得其乐的心态。
结社吟诗,喝一点小酒,再欣赏几本古籍,遗老们就是这样慢慢地打发着时光。他们的存在是十里洋场的另一类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