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口语交流机会,让语言和精神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同构共生,达到“工具人文两相和,口语交际熠生辉”的美妙境界。
关键词: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工具性 人文性 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文本、教学活动,都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共生。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托起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也必然要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低年级口语交际的目标重点是学会倾听,乐于表达。那么,在低段口语交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工具人文两相和呢?为此,我以二年级的口语交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列实践与探索。下面我以《春天里的发现》教学为例,谈谈认识。
《春天里的发现》这一话题,不仅要求学生在感知春天美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并展开想象,更要突出对春天的“新发现”,学会口头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方面,我进行了这样的实践探索。
一、以“趣”促“学”,实现工具人文和谐统一
优美的歌曲悦耳动听,孩子们喜闻乐见。课堂伊始,我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用优美的旋律把学生带到春天的美景中,让学生从歌词中初步意识到春姑娘悄悄地来到草地上,来到田野中……春天也来到了学生的眼睛里,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这一教学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实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且唤起了他们对本次话题的兴趣和愿望,使得他们畅所欲言,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样,从听歌曲到谈感受,实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二、以“赏”促“知”,达到工具人文和谐相生
彩色的图片精美直观,我接着播放描绘春天的图片,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彰显了人文性的魅力;同时启发学生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感受美好的春光,并鼓励他们运用“我发现?摇?摇 ?摇?摇”的句式,口头表达对于春天与众不同的认知,凸显交际的工具性。二者相结合,达到了工具人文和谐相生。
三、以“赞”促“谈”,实现工具人文两相和
小组合作是促进学生多项互动、自主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我让学生分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春天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春天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同学们听完便开始迫不及待地分享:想參加一场春季运动会,想和老师、同学一起去春游,想要把春天画下来……学生充分参与到交际情景中,不但激发了交际兴趣,而且在多向互动中进行了对话交流,发表了独特感受,进而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这一过程中,激发兴趣、多向互动指向人文性,而对话交流则指向了工具性,再次实现了工具人文两相和。
四、以“情”促“思”,促进工具人文携手并进
要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良好的情景氛围是前提。因此,我特意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自由组合,欣赏校园的春天。把春天的景色真实地再现于学生眼前,激发表达欲望,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与想象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魅力;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发挥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这样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把生活的精彩体现在语文学习中,从而促进了工具人文携手并进。
五、以“升”促“感”,体现工具人文水乳交融
为了加深学生对春天的感知,正确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我在最后安排了“击鼓传花”的小游戏,对应课堂伊始以“趣”促“学”的教育理念,为课堂增添乐趣,实现人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游戏中通过吟诗、歌唱、说词语等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课内外的结合,通过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从而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凸显交际功能,强化实用功效,体现工具人文水乳交融。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必须与教育一致,否则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与生活一致。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是利用口语交际这一工具,启发孩子做别人的“及时雨”。没有口语交际这一工具,如何谈人文关怀,因此口语交际中,工具、人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们应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积极、健康的口语交流机会,让他们在精神平等的艳阳下,个性得到张扬,让语言和精神在学生的成长中同构共生,达到“工具人文两相和,口语交际熠生辉”的美妙境界。
关键词: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工具性 人文性 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文本、教学活动,都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共生。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托起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也必然要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低年级口语交际的目标重点是学会倾听,乐于表达。那么,在低段口语交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工具人文两相和呢?为此,我以二年级的口语交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列实践与探索。下面我以《春天里的发现》教学为例,谈谈认识。
《春天里的发现》这一话题,不仅要求学生在感知春天美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并展开想象,更要突出对春天的“新发现”,学会口头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方面,我进行了这样的实践探索。
一、以“趣”促“学”,实现工具人文和谐统一
优美的歌曲悦耳动听,孩子们喜闻乐见。课堂伊始,我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用优美的旋律把学生带到春天的美景中,让学生从歌词中初步意识到春姑娘悄悄地来到草地上,来到田野中……春天也来到了学生的眼睛里,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这一教学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实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且唤起了他们对本次话题的兴趣和愿望,使得他们畅所欲言,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样,从听歌曲到谈感受,实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二、以“赏”促“知”,达到工具人文和谐相生
彩色的图片精美直观,我接着播放描绘春天的图片,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彰显了人文性的魅力;同时启发学生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感受美好的春光,并鼓励他们运用“我发现?摇?摇 ?摇?摇”的句式,口头表达对于春天与众不同的认知,凸显交际的工具性。二者相结合,达到了工具人文和谐相生。
三、以“赞”促“谈”,实现工具人文两相和
小组合作是促进学生多项互动、自主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我让学生分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春天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春天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同学们听完便开始迫不及待地分享:想參加一场春季运动会,想和老师、同学一起去春游,想要把春天画下来……学生充分参与到交际情景中,不但激发了交际兴趣,而且在多向互动中进行了对话交流,发表了独特感受,进而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这一过程中,激发兴趣、多向互动指向人文性,而对话交流则指向了工具性,再次实现了工具人文两相和。
四、以“情”促“思”,促进工具人文携手并进
要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良好的情景氛围是前提。因此,我特意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自由组合,欣赏校园的春天。把春天的景色真实地再现于学生眼前,激发表达欲望,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与想象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魅力;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发挥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这样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把生活的精彩体现在语文学习中,从而促进了工具人文携手并进。
五、以“升”促“感”,体现工具人文水乳交融
为了加深学生对春天的感知,正确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我在最后安排了“击鼓传花”的小游戏,对应课堂伊始以“趣”促“学”的教育理念,为课堂增添乐趣,实现人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游戏中通过吟诗、歌唱、说词语等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课内外的结合,通过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从而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凸显交际功能,强化实用功效,体现工具人文水乳交融。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必须与教育一致,否则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与生活一致。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是利用口语交际这一工具,启发孩子做别人的“及时雨”。没有口语交际这一工具,如何谈人文关怀,因此口语交际中,工具、人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们应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积极、健康的口语交流机会,让他们在精神平等的艳阳下,个性得到张扬,让语言和精神在学生的成长中同构共生,达到“工具人文两相和,口语交际熠生辉”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