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导思”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过程中有问题、有疑惑,这是师生共有的创造性活动。而“设疑导思”这一教学环节是一种使学生主动学习,探求新知,从而活跃思维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定要用心思索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设疑导思   多元高效   语文素养
  回想几年来所听的一些示范课和自己上课的体会,我对课堂中“设疑导思”这一环节的关键性深有感触。我感受到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师多元高效引导到关键处,学生的学习必然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设疑导思”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或直接出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目标或探索方向。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让学生带着探求知识的情感进入下面的学习活动中。
  一、预设引导学生可能之“思”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首先是要有一篇好的教案,这个好教案是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尽管课堂施教时可能会与预设的教案有偏差,但总的教学思路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预设好不同水平的孩子的接受力,每个环节的预设都应先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学习实情,教师的引导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的备课,针对班级不同接受水平的孩子,我要思考全面,力争在预设时间内让每位孩子都准确理解文言文内容。我预设先让优生将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再逐句提问,尽量让后进生发言,增强孩子的理解力。
  二、切实引导学生文本之“思”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也要切实有效。切实抓住课堂中有力于进行教学的信息作为引导的契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教导有方,引导得法。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理解,不要是什么就告诉他什么,要真正作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语文思想方法和语文能力。如概括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归纳法、猜想法等等,从而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哪一种思想,都要注意“鱼”与“渔”的关系,即要少教而多导。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文对“善”字的不同意思的理解,就可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自主体会。学生自主分析疑难时,教师也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分析数学问题,教师在合适的时机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点拨,用来控制语文教学的难度和进度,提高解疑的效率。
  三、深入引导学生拓展之“思”
  一个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的好习惯,既要在广度上求拓展,也要在深度上做挖掘。例如,学习《伯牙绝弦》时,可以将这个问题拓展: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___,钟子期曰:“ 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__________,鐘子期曰:“ 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就会得出很多语境。特别是经过长期训练之后,学生的思维必将攀上一新台阶。能够对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变化,必将提高学习效率,认识更加全面深刻,课堂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花较少的时间,把一个问题演变成一类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必将扩大课堂容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理解和领悟,从解决课本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语文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
  四、灵活引导学生创新之“思”
  课堂教学有了拓展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此问题创造性地加以发展,创新性地加以思考。当然,这多是针对班级优生的能力提升。可以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打破常规思路,形成新见解,新方法。也可引导学生迁移创新,把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其他学科问题迁移到语文当中来用语文思维加以解决,或者在其他领域内找语文知识。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逆向创新、质疑创新等等。
  总之,疑与思,师与生,都是亲密无间的关系,有疑则有思,有思则有疑,疑有所思,思有所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设疑导思的过程,是师生共同的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过程,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教师高效引导的作用就是使学生形成优质的语文思维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际解决能力。通过解疑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深入地,结构化地理解,养成个人的、可以迁移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真是“导在关键处,四两拨千斤”!
其他文献
复述是运用口头语言对文本内容进行呈现和还原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还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复述能力的训练,在低中高三个学段,都设置了不同层级的复述要求,从简要复述到详细复述,一直到创造性复述,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学习要求。比如,统编教材五上第三单元为“民间故事”单元,其中的课后练习就提出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求,教学时,教师
期刊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多彩的生活,鲜活的语言表达,独特的视听角度。儿童天生是诗人,与他们对话,会被其诗一般的语言所折服。儿童本该就是儿童,教师只要呵护他们的天性就好,不要过多干涉,让他们在童真的天地里绽放自己。尊敬童心,敬畏童心,一切始于童心,归于童心,儿童的作文才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张敬义老师执教的作文课“铁锤锤蛋锤不破”很好地诠释了童心的真谛。  一、用童眼看世界  儿童认识世界的方
期刊
【导 语】  日前,中国的手机品牌华为进入了“至暗时刻”。先是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管制名单,接着,是实质性的打击,5 月 20 号,谷歌宣布暂停对未来的华为智能手机授权谷歌移动服务(GMS)。紧随谷歌之后,高通、英特尔、博通等芯片制造商也在逐步中止与华为的交易。可以说,志在超越苹果、三星的华为,在本来高歌猛进的大好形势下,极可能在距离胜利的一箭之地,倒在“贸易保护”的壕沟里。华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
期刊
作为中学生,只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主动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那么,就能发现许多东西,比如大自然的奥秘,比如真善美、假丑恶等。请以“发现”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既可指向每个人的内心,也可指向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可指向大自然,指向无穷的宇宙。比如“发现内心的强大”“发现友谊的珍贵”“发现社会发展规律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一系列的技能和艰辛的劳动。人们通过写作,不仅要反映自身对人、事、物、景的观察、思考与体验,表达情感,阐述思想,还要将其作为与他人交际的工具。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领域的一项重头戏。如何更好地通过作文写作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该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绪以及心态变化,正确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正确描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或者经历。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自己的情感能力。本文主要围绕着如何通过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来培养
期刊
【摘 要】跨学科是一种打破学科界限,把不同的学科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科学研究或者教育活动。教材作为教师重要的教学资料,知识的载体,教材的跨学科性对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学科教学的实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在编写英语教材时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结合时代气息,考虑社会需求。因此,英语教材的跨学科性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跨学科教学应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
期刊
【摘 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世界各地及我国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一次又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子子孙孙,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渗透环保内容,增加环保知识,提出环保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关键词】语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在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与兴趣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基础科学知识。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既具有理性色彩,同时也包含着情趣的要求。而偏向任意一边都无法使得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故而需要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处理好理性与情趣的关系,使得学生能够在情理兼备的科学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教
期刊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类文章,选自当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本文主要写了儿时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萧红对童年的自由自在乡村生活的眷念,对慈祥祖父的怀念之情。此题材贴近儿童的生活,容易引起共鸣;语言生动活泼不失童真童趣的比喻,让学生容易模仿。以下我将从三方面对学生写人叙事作文进行指导。  一、写景——点面结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