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思维作为人类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受到了国内外计算机界的广泛关注。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是当前国内外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在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探讨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结合点和教学方法。计算思维的本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根据讲授的具体知识点适时引入计算思维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思维;数据库;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程春玲(1972-),女,陕西西安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张少娴(1972-),女,广西南宁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00411J7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81-02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与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普及,基于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深入广泛的应用,作为其后台与基础的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能力,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作为传授数据库技术的重要课程,“数据库系统”也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不仅应教会学生数据库的知识本身,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更应激发学生对数据库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适应能力强、富有创造才能的专门人才。
计算思维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1]其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ACM和IEEE-CS在修订后的计算机科学教程2008(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08)中明确指出应该将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国良教授指出:[3]在大学中,计算思维不仅能振兴大学计算教育,而且会令科学与工程领域创造出革命性的研究成果。笔者在数据库课程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探索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数据库知识为载体,贯通知识、能力和素质,强调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为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的概念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首次提出的,定义计算思维为: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4]如同所有人都具备“读、写、算”能力一样,计算思维是必须具备思维能力。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它们恰好反映了计算的根本问题,即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进行。
具体地,计算思维包括一系列广泛的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法:计算思维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阐释成如何求解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采用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来控制庞杂的任务或进行巨型复杂系统的设计,是基于关注点分离的方法;是一种选择合适的方式陈述一个问题,或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使其易于处理的思维方法;是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并从最坏情况进行系统恢复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递归思维,能把代码译成数据又能把数据译成代码,是一种多维分析推广的类型检查方法;是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即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的思维方法;是利用海量数据来加快计算,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折衷的思维方法。[4]
数据库系统课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主要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展开。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计算思维的本质,即抽象和自动化的思想,并根据讲授的具体知识点适时地引入计算思维中的关注点分离、约简、嵌入、转化、保护、冗余、容错、纠错和恢复、启发式、折衷等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计算思维的方法。在实践环节,老师给出实验任务、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和小组协作的方式运用计算思维的一系列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法的应用,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达到更好地吸收和巩固知识和计算思维方法的目的,最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数据库课堂教学
数据库课程的知识体系完整,既有经典理论成果奠定的坚实基础,又有在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先进技术,其中很多知识点都为计算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诠释和生动的案例。下面就从抽象、自动化、关注点分离、保护、容错、恢复和权衡折衷等典型的计算思维方法出发,探讨在数据库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理念的途径。
1.抽象和自动化
抽象是精确表达问题和建模的方法,也是计算思维的一个重要本质。数据库中的很多概念和方法都体现了抽象的思想,例如:数据模型、规范化理论、事务管理等。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其本身就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并且这种抽象是分层次、逐步抽象的过程。当利用数据模型去抽象、表达现实世界时,先从人的认识出发,形成信息世界,建立概念模型;再逐步进入计算机系统,形成数据世界。在数据世界中,又进一步分层,先从程序员、从用户的角度抽象,建立数据的逻辑模型;再从计算机实现的角度抽象,建立数据的物理模型。目前作为数据库课程讲授主要内容的关系数据库就是采用关系抽象表达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关系可以进一步抽象为集合论中的集合,形式化描述为属性域笛卡尔乘积的子集。再如:在数据库设计阶段,概念设计首先就是进行数据抽象,经常采用的是聚集和概括的数据抽象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体会抽象的思想和方法,学习运用抽象去表达需求并建模,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其中蕴含的规律,并逐渐掌握抽象这个工具。
以上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在计算机上实现,这体现了自动化这个本质,也是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自动化隐含着需要某类计算机(可以是机器或人,或两者的组合)去解释抽象。[5]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可解决各种数据库数据操作在计算机上的实现问题;在用SQL去实现用户要求时,结合计算思维的约简、嵌入、转化等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转换为易于解决的问题加以实现。如:在讲解带有全称量词的查询中,重点说明将全称量词转化为对存在量词的否定之否定,用多层嵌套查询来实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对抽象的关系模型的自动化,采用了简单的表结构去表达同一类事物,用对表中数据上定义的增删改查操作实现对数据的访问。由于现实世界中事物客观存在并满足一定的条件,为了保证自动化的正确性,通过完整性约束限制数据的取值,并进一步把表的建立和完整性约束,以及对数据的操作通过SQL语言建立程序由计算机执行,从而建立真实的物理数据库。在讲解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时,从现实世界出发,阐述分层次的抽象方法形成各级数据模型,再到采用关系模型,并通过SQL语言自动化实现这一完整的剖析过程,既清楚地说明了数据模型的概念及其作用,又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了抽象和自动化的方法,从而领会计算思维的本质。
2.关注点分离
关注点分离是控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即先将复杂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再分别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关注点),最后综合得到整体的解决方案,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典型表现即是分而治之。[6]在数据库设计、庞杂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库应用开发中,采用的就是分而治之的思想。数据库设计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自顶向下将设计任务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任务,相邻阶段又互相联系互相承接,共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面对复杂的数据管理和维护任务,也进一步分解为数据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保护、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等多个子任务,由不同的子系统负责,并相互协作保护数据在运行过程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进行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中,模块化是最常用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分解方法。这些数据库的知识点都充分体现了计算思维的方法。
3.保护、冗余、容错、纠错和恢复
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并从最坏情况进行系统恢复是计算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这在数据库中有最直接的体现。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通过预防、保护、冗余、容错、纠错等方式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和保护。为了预防各种可能的故障造成数据丢失,数据库引入了恢复机制,通过冗余技术建立后备副本和日志或采用远程备份;为了预防泄露和破坏数据,数据库引入安全机制,通过用户身份鉴别、存取控制、审计等一系列机制保护数据安全性;为了纠正数据库中死锁带来的问题,数据库引入死锁的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为了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允许用户按需存储必要的冗余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的保护全面体现了计算思维的保护、冗余、容错、纠错和恢复的思想。
4.利用启发式寻求解答
数据查询是数据库及其应用中最常见的操作,也是其他数据操作的基础,其速度直接影响了应用的效率。对于一个查询可以有多种执行计划,执行效率差别很大,有时甚至相差几个数量级。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对操作进行优化。优化则基于启发式规则形成各种优化算法。在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中也常使用启发式的规则来指导存取方式和存取路径的选择。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方法,可启发学生学习利用启发式规则和推理来寻求更好的解答,理解计算思维的思想。
5.折衷
数据库在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的技术中处处体现了时间和空间之间、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施行折衷的思维方法。如:为了满足应用的实时性要求,对数据查询时可以通过建立索引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但建立索引需要存储实际数据,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并且索引需要维护。为了解决应用的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问题,常需对数据关系进行规范化,规范化级别越高,数据冗余越小,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小;但规范化后的表被分解为多个小表,查询时需要多个表之间的连接,会增加数据的查询时间。对数据施加封锁时,封锁的粒度越小,并发性越高,事务的处理速度越快,但系统代价越高;而封锁的粒度越大,系统处理代价越小,但事务之间的并发程度降低,事务的等待时间延长。这些都是典型的折衷思想,体现了计算思维的理念。
三、面向计算思维的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
要牢固地掌握一种思维方法,紧靠课堂教学容易陷入似懂非懂、纸上谈兵的境地。实战是提高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学懂计算思维方式的必需之策。在实践环节,重点锻炼学生对计算思维方法的运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计算思维方法能更好地吸收和巩固。笔者将实践环节分为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上机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参与和练习。在课堂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和计算思维方法后,即利用事先精心设计好的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完成;对于较复杂的练习,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划分小组进行讨论,各自阐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和方法,并互相评析;然后,带着各自的理解和疑问上机练习,让计算机给出的正确的答案;最后,教师再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计算思维思想的理解。例如:数据库中的封锁机制以及封锁带来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在SQL编程和应用开发中也不能直观感受到。笔者设计了多个事务和多种调度方法的实验,先由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思考运行结果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再带着各自的问题上机观察事务的并发执行、封锁带来的等待现象和死锁造成的“死机”。通过这一系列过程,从理论剖析到现实操作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结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上机实验的设计中,也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将实验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研究型三种类型的实验。验证型实验要求学生模拟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实验内容,是计算思维方法的模仿;设计型实验综合运用多种计算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计算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型实验则结合科研项目和数据库新的应用领域,由学生自组小组分工合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是计算思维方法的拓展和升华。通过多层次的实践和贯穿教学始终的实战,笔者所带的学生无论在考试还是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结束语
计算思维作为三大科学思维方式之一,正在改变着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成为大学计算机教育振兴的一个新途径,同时也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为计算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诠释和生动的案例。本文在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在什么样的教学更有助于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探讨了在数据库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思路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地领会计算思维,并应用计算思维理念来解决问题,为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有素的科技人才起到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牟琴,谭良.计算思维的研究及其进展[J].计算机科学,2011,(3):10-15.
[2]常亮,徐周波,古天龙,等.离散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4):90-94.
[3]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32.
[4]Wing J M.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3):33-35.
[5]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J].计算机科学,2009,(1):1-4,42.
[6]何明昕.关注点分离在计算思维和软件工程中的方法论意义[J].计算机科学,2009,(4):60-63.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计算思维;数据库;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程春玲(1972-),女,陕西西安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张少娴(1972-),女,广西南宁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00411J7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81-02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与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普及,基于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深入广泛的应用,作为其后台与基础的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能力,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作为传授数据库技术的重要课程,“数据库系统”也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不仅应教会学生数据库的知识本身,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更应激发学生对数据库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适应能力强、富有创造才能的专门人才。
计算思维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1]其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ACM和IEEE-CS在修订后的计算机科学教程2008(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08)中明确指出应该将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国良教授指出:[3]在大学中,计算思维不仅能振兴大学计算教育,而且会令科学与工程领域创造出革命性的研究成果。笔者在数据库课程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探索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数据库知识为载体,贯通知识、能力和素质,强调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为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的概念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首次提出的,定义计算思维为: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4]如同所有人都具备“读、写、算”能力一样,计算思维是必须具备思维能力。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它们恰好反映了计算的根本问题,即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进行。
具体地,计算思维包括一系列广泛的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法:计算思维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阐释成如何求解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采用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来控制庞杂的任务或进行巨型复杂系统的设计,是基于关注点分离的方法;是一种选择合适的方式陈述一个问题,或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使其易于处理的思维方法;是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并从最坏情况进行系统恢复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递归思维,能把代码译成数据又能把数据译成代码,是一种多维分析推广的类型检查方法;是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即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的思维方法;是利用海量数据来加快计算,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折衷的思维方法。[4]
数据库系统课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主要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展开。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计算思维的本质,即抽象和自动化的思想,并根据讲授的具体知识点适时地引入计算思维中的关注点分离、约简、嵌入、转化、保护、冗余、容错、纠错和恢复、启发式、折衷等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计算思维的方法。在实践环节,老师给出实验任务、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和小组协作的方式运用计算思维的一系列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法的应用,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达到更好地吸收和巩固知识和计算思维方法的目的,最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数据库课堂教学
数据库课程的知识体系完整,既有经典理论成果奠定的坚实基础,又有在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先进技术,其中很多知识点都为计算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诠释和生动的案例。下面就从抽象、自动化、关注点分离、保护、容错、恢复和权衡折衷等典型的计算思维方法出发,探讨在数据库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理念的途径。
1.抽象和自动化
抽象是精确表达问题和建模的方法,也是计算思维的一个重要本质。数据库中的很多概念和方法都体现了抽象的思想,例如:数据模型、规范化理论、事务管理等。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其本身就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并且这种抽象是分层次、逐步抽象的过程。当利用数据模型去抽象、表达现实世界时,先从人的认识出发,形成信息世界,建立概念模型;再逐步进入计算机系统,形成数据世界。在数据世界中,又进一步分层,先从程序员、从用户的角度抽象,建立数据的逻辑模型;再从计算机实现的角度抽象,建立数据的物理模型。目前作为数据库课程讲授主要内容的关系数据库就是采用关系抽象表达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关系可以进一步抽象为集合论中的集合,形式化描述为属性域笛卡尔乘积的子集。再如:在数据库设计阶段,概念设计首先就是进行数据抽象,经常采用的是聚集和概括的数据抽象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体会抽象的思想和方法,学习运用抽象去表达需求并建模,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其中蕴含的规律,并逐渐掌握抽象这个工具。
以上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在计算机上实现,这体现了自动化这个本质,也是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自动化隐含着需要某类计算机(可以是机器或人,或两者的组合)去解释抽象。[5]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可解决各种数据库数据操作在计算机上的实现问题;在用SQL去实现用户要求时,结合计算思维的约简、嵌入、转化等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转换为易于解决的问题加以实现。如:在讲解带有全称量词的查询中,重点说明将全称量词转化为对存在量词的否定之否定,用多层嵌套查询来实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对抽象的关系模型的自动化,采用了简单的表结构去表达同一类事物,用对表中数据上定义的增删改查操作实现对数据的访问。由于现实世界中事物客观存在并满足一定的条件,为了保证自动化的正确性,通过完整性约束限制数据的取值,并进一步把表的建立和完整性约束,以及对数据的操作通过SQL语言建立程序由计算机执行,从而建立真实的物理数据库。在讲解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时,从现实世界出发,阐述分层次的抽象方法形成各级数据模型,再到采用关系模型,并通过SQL语言自动化实现这一完整的剖析过程,既清楚地说明了数据模型的概念及其作用,又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了抽象和自动化的方法,从而领会计算思维的本质。
2.关注点分离
关注点分离是控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即先将复杂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再分别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关注点),最后综合得到整体的解决方案,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典型表现即是分而治之。[6]在数据库设计、庞杂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库应用开发中,采用的就是分而治之的思想。数据库设计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自顶向下将设计任务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任务,相邻阶段又互相联系互相承接,共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面对复杂的数据管理和维护任务,也进一步分解为数据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保护、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等多个子任务,由不同的子系统负责,并相互协作保护数据在运行过程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进行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中,模块化是最常用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分解方法。这些数据库的知识点都充分体现了计算思维的方法。
3.保护、冗余、容错、纠错和恢复
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并从最坏情况进行系统恢复是计算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这在数据库中有最直接的体现。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通过预防、保护、冗余、容错、纠错等方式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和保护。为了预防各种可能的故障造成数据丢失,数据库引入了恢复机制,通过冗余技术建立后备副本和日志或采用远程备份;为了预防泄露和破坏数据,数据库引入安全机制,通过用户身份鉴别、存取控制、审计等一系列机制保护数据安全性;为了纠正数据库中死锁带来的问题,数据库引入死锁的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为了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允许用户按需存储必要的冗余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的保护全面体现了计算思维的保护、冗余、容错、纠错和恢复的思想。
4.利用启发式寻求解答
数据查询是数据库及其应用中最常见的操作,也是其他数据操作的基础,其速度直接影响了应用的效率。对于一个查询可以有多种执行计划,执行效率差别很大,有时甚至相差几个数量级。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对操作进行优化。优化则基于启发式规则形成各种优化算法。在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中也常使用启发式的规则来指导存取方式和存取路径的选择。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方法,可启发学生学习利用启发式规则和推理来寻求更好的解答,理解计算思维的思想。
5.折衷
数据库在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的技术中处处体现了时间和空间之间、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施行折衷的思维方法。如:为了满足应用的实时性要求,对数据查询时可以通过建立索引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但建立索引需要存储实际数据,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并且索引需要维护。为了解决应用的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问题,常需对数据关系进行规范化,规范化级别越高,数据冗余越小,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小;但规范化后的表被分解为多个小表,查询时需要多个表之间的连接,会增加数据的查询时间。对数据施加封锁时,封锁的粒度越小,并发性越高,事务的处理速度越快,但系统代价越高;而封锁的粒度越大,系统处理代价越小,但事务之间的并发程度降低,事务的等待时间延长。这些都是典型的折衷思想,体现了计算思维的理念。
三、面向计算思维的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
要牢固地掌握一种思维方法,紧靠课堂教学容易陷入似懂非懂、纸上谈兵的境地。实战是提高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学懂计算思维方式的必需之策。在实践环节,重点锻炼学生对计算思维方法的运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计算思维方法能更好地吸收和巩固。笔者将实践环节分为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上机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参与和练习。在课堂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和计算思维方法后,即利用事先精心设计好的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完成;对于较复杂的练习,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划分小组进行讨论,各自阐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和方法,并互相评析;然后,带着各自的理解和疑问上机练习,让计算机给出的正确的答案;最后,教师再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计算思维思想的理解。例如:数据库中的封锁机制以及封锁带来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在SQL编程和应用开发中也不能直观感受到。笔者设计了多个事务和多种调度方法的实验,先由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思考运行结果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再带着各自的问题上机观察事务的并发执行、封锁带来的等待现象和死锁造成的“死机”。通过这一系列过程,从理论剖析到现实操作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结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上机实验的设计中,也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将实验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研究型三种类型的实验。验证型实验要求学生模拟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实验内容,是计算思维方法的模仿;设计型实验综合运用多种计算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计算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型实验则结合科研项目和数据库新的应用领域,由学生自组小组分工合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是计算思维方法的拓展和升华。通过多层次的实践和贯穿教学始终的实战,笔者所带的学生无论在考试还是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结束语
计算思维作为三大科学思维方式之一,正在改变着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成为大学计算机教育振兴的一个新途径,同时也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为计算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诠释和生动的案例。本文在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在什么样的教学更有助于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探讨了在数据库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思路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地领会计算思维,并应用计算思维理念来解决问题,为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有素的科技人才起到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牟琴,谭良.计算思维的研究及其进展[J].计算机科学,2011,(3):10-15.
[2]常亮,徐周波,古天龙,等.离散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4):90-94.
[3]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32.
[4]Wing J M.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3):33-35.
[5]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J].计算机科学,2009,(1):1-4,42.
[6]何明昕.关注点分离在计算思维和软件工程中的方法论意义[J].计算机科学,2009,(4):60-63.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