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陶艺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缤纷。20世纪80年代,随同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一道起步的现代陶艺创作,在90年代突破了产业陶瓷的实践范围和技艺样式,以学术与审美的面貌进入现代艺术领域,并形成了一批由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验热情的中青年陶艺家所组成的创作力量。在这期间,他们在国际文化视野的背景下,对陶艺发展中如何将现实风格融入当代陶艺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从而构成了中国陶艺创作中独特的油陶现象。
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史来看,制陶工艺经历了从实用走向艺术的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半坡、河姆渡、大汶口、良渚、龙山等各种文化类型的陶器遗存。“尽管原始艺术可能代表一种较为落后的文化,但也许表现出一种程度相等或者更为精微的造型本能。”我们的祖先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彩陶与黑陶作品,这也是自中国美术起源以来,最先体现出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一批美术作品。这些多样化器物的形制,通过变幻的线条、图形、符号把本是日常生活用品的陶器塑造成更具有美学价值意义的非凡作品。它们的出现对于后来中国美术中的陶瓷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国陶艺就建立在彩陶与黑陶等古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古代陶艺从一直被赋予日用品的作用与功能,逐渐上升到与青铜器、漆器和瓷器比肩的奢华和精美的艺术品,这种转变也是现、当代陶艺的发端和缘起。
中国当代陶艺创作大致有两种形态:一种作品风格相对传统,遵循陶艺的传统规范和经典格式;一种作品风格比较放达,主观意识中更多地关注当代文化思潮,手法造型上凸显出广采博取的综合性和不墨守成规的实验性。在这两种形态中,近年来后者的发展甚为迅猛,甚至已成为主流。从当代的文化背景来看。当代的陶艺创作中几乎是“一边倒”地进行表现或抽象艺术阐述,少有作品进行现实主义表达。油陶便是在这样的艺术观念与创作理念中产生的。它把普遍意义上的具象与现实上升为陶艺的价值蕴涵,以期通过更大程度上的文化自觉把当代陶艺推进到代表当代人文精神的高度。所以,油陶的精神文化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更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去进行解读。
一 制陶工艺的更新
可以想象,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一只树条编成的篮子在不经意间被涂上淤泥,又在不经意间经火烧烤,居然变成了可盛物的容器。先人们对此感到无比好奇,进而把泥巴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再烧烤成器,终于获得了第一个可用于蒸煮储存食物的器具——陶器。
现在人们制陶时所用的电动工具,很容易使人忽略今天的制陶工艺中也包含着史前人类的智慧。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通过火的作用,使一种物质(松软的粘土)改变成另一种物质(坚固的陶器)的创造性活动。陶器的出现和制陶业的兴起,不仅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促使人类的定居生活更加稳固。通过对陶器标本的考古研究,结合民族志的调查,特别是采用现代的科学分析和实验手段,使我们对传统陶器的化学组成、烧成温度、物理性能以及烧制工艺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制陶原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据调查和实验证明,黄河流域的制陶原料主要采用适宜的天然粘土,如红土、河谷中的沉积土和黑土等。陶土的成分对陶器的烧结和颜色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铁的化合物起着助熔作用,可以降低陶坯的烧成温度,并影响陶器的颜色,如在氧化焰中烧成则成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成灰色。今天我们在大庆制作的油陶作品则是运用当地的天然黑土,加以脱碱,并调以石油化工原料及活性炭,并用石油来进行熏制,这样制成的油陶特点为材质坚硬。陶器表面黑中透着油亮。
现今国内的制陶工艺一般都延续古老传统,而油陶的工艺却一改旧辙。它在众多陶器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大庆油田的发展史,把艺术审美和学术价值统一起来。转变传统观念,更新制陶工艺的流程、方法、技术是油陶的灵魂。油陶的工艺流程简化而不简单;其方法是强化内功,注重以美术设计为依据;其技术是运用雕塑语言,充分表现美学和服务宗旨。
二 文化主题的承载
油陶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陶艺类型,自大庆油田诞生那天起,便已切入了大庆精神这个主题。这是在陶艺发展过程中,以一方地域为背景,以其精神内涵为依托,将现实的时代精神上升到高层艺术表现的一个成功案例。在这里,艺术家进行陶艺创作的过程也是主题提出与深化的过程,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载体,陶艺家们为陶艺作品的表现主题找到了很好的文化切入点。油与陶二者合为依托,从而展现出对于文化精神这一宏大主题的延伸解读。其实,作为当代的陶艺家,对自己作品的创造定位要有一种自省意识,从当代艺术家对当下文化的思考,从情绪的表达到艺术的体验,更多的艺术家选择了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反思与认识,提出问题,以便揭露、批评、反思,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揭示现实问题、改变现状的思考与创作中来。也有另一些陶艺家以更为抽象的思维来表现自我的主题,但作品过于深邃的寓意有时让观者很难解读。而油陶艺术家对创作主题的选取对于当代的艺术显现来讲,是非常鲜明肯定的。在人们都已放弃追思、怀念、讴歌与赞颂等情感表达的时候,油陶所表达的正是当前中国美术中的主旋律艺术题材,也是对“塑造国家形象”“熔铸中国气派”的直观注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油陶对于石油主题的讴歌,对于大庆精神的颂扬、对于创作观念的更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陶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是陶艺家从现实的生活和个体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并努力构建着与内容相对应的融和方式。作为歌颂型的作品,其主题已非叙事、陈述,而是把油田形象化为艺术符号,进行对象征与寓意的表达。这种表达抛弃了直白、简单,而形成深刻的艺术思考。这样,对于具有主题创作的题材来讲,文化承载的思想含量被自动地放大了,作品所体现的艺术张力也被自由地呈现出来了。所以说,油陶艺术家们运用艺术语言表达熟悉的主题时,是具有自我创意思考的。它对于文化精神的描述不再是一种解说式的情感抒发,而是更有内涵和创意倾向的表述。这种艺术形式的主旋律创作,为当下的艺坛提供了新的启示。它不但丰富了陶艺领域的艺术思考,也为其他艺术门类的主题创作与文化精神的切入做了新的示范。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学术意义是深远的。
三 陶艺语言与形式的创新表达
毫无疑问,一旦陶艺家以广阔的文化眼光审视世界,便可以从各种语言形式中获得启示和灵感,并可能达到更加开放的程度。虽然陶艺有其材料与制作工艺上的独特性,但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陶艺家们不但要本着制陶的技术性来探究一种更加切合实际的语言表达形式,更要从不同的层面深化对这种形式语言的把握,从而来提升陶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学术价值。
油陶艺术家在创作油陶作品的过程中,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对语言形式的大量探讨,不是对传统陶艺在制作基础上的简单继承,而是从现实走向象征,从具象走向寓意,从写实走向写意。他们的创作过程大体经过了这样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油田的形象、历史记忆、精神载体以雕刻、浮雕、缕刻的形式刻划在油陶的表面,以平面环绕的形式语言体现创作主题。这种创作表达视觉直观,形象突出,并将文化语汇进行艺术方式的解构和重构,与鲜明的形象和艺术图式相结合,来唤起人们的普遍记忆,从而产生思想共鸣。这种图像展示与对观念的自觉解读,对于主旋律式的创作来说是最直观的表达,并已成为一种最通俗的表达方式。但油陶艺术家并没有满足干这种传统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而是以他们的才能很快把油陶艺术创作引入了第二阶段,那就是依照自己对于石油、对于城市、对于人文、对于精神认识和感受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其他艺术创作观念,根据自己的意图和审美趣味,将先前所描绘的石油语言形象以图像的形式抽取出来,形成具有符号意味的艺术语式,再用“放大”“夸张”“强化”“集中”等风格化的视觉语言来阐发这一艺术主题。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钻探与采油过程中使用的那些工具上的零件和石油工人所使用的器物,这种对生活形象的艺术提取使油陶在陶艺语言层面浸染了鲜明的表现性与当代性。那些带有鲜活手工色彩的制陶痕迹,分离了陶艺的传统技艺,挖掘出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从表象上来看,这似乎只是图像的简单转变,其实是审美格调与当代人文气息的融入;是油陶艺术家在艺术追求上的再造与升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艺术创作在表达主旋律题材时的一种新追求,是对艺术审美理想的集中实现,从中传达出一种新的艺术气息和生动鲜活的表现力,从而彰显着油陶在当代陶艺图式语言序列中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陶艺艺术发展到当代已形式众多,油陶能引人关注,首先在于它表达的是大众化的主题,更以艺术形式深化了这一主题。实践证明,以油陶的形式来阐述石油主题、诠释大庆精神是十分恰当的。它虽然也是用与其他艺术共同的形式来表现自我的认知和视觉经验,但利用泥与油的融合抒发油陶艺术家们的自我情感与审美观念,对物态文化、城市形象、精神生产的表现领域来说具有其很强的独特性。由此可知,油陶在提升陶艺的艺术审美和艺术价值方面应该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英]H·里德,艺术的真谛[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史来看,制陶工艺经历了从实用走向艺术的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半坡、河姆渡、大汶口、良渚、龙山等各种文化类型的陶器遗存。“尽管原始艺术可能代表一种较为落后的文化,但也许表现出一种程度相等或者更为精微的造型本能。”我们的祖先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彩陶与黑陶作品,这也是自中国美术起源以来,最先体现出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一批美术作品。这些多样化器物的形制,通过变幻的线条、图形、符号把本是日常生活用品的陶器塑造成更具有美学价值意义的非凡作品。它们的出现对于后来中国美术中的陶瓷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国陶艺就建立在彩陶与黑陶等古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古代陶艺从一直被赋予日用品的作用与功能,逐渐上升到与青铜器、漆器和瓷器比肩的奢华和精美的艺术品,这种转变也是现、当代陶艺的发端和缘起。
中国当代陶艺创作大致有两种形态:一种作品风格相对传统,遵循陶艺的传统规范和经典格式;一种作品风格比较放达,主观意识中更多地关注当代文化思潮,手法造型上凸显出广采博取的综合性和不墨守成规的实验性。在这两种形态中,近年来后者的发展甚为迅猛,甚至已成为主流。从当代的文化背景来看。当代的陶艺创作中几乎是“一边倒”地进行表现或抽象艺术阐述,少有作品进行现实主义表达。油陶便是在这样的艺术观念与创作理念中产生的。它把普遍意义上的具象与现实上升为陶艺的价值蕴涵,以期通过更大程度上的文化自觉把当代陶艺推进到代表当代人文精神的高度。所以,油陶的精神文化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更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去进行解读。
一 制陶工艺的更新
可以想象,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一只树条编成的篮子在不经意间被涂上淤泥,又在不经意间经火烧烤,居然变成了可盛物的容器。先人们对此感到无比好奇,进而把泥巴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再烧烤成器,终于获得了第一个可用于蒸煮储存食物的器具——陶器。
现在人们制陶时所用的电动工具,很容易使人忽略今天的制陶工艺中也包含着史前人类的智慧。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通过火的作用,使一种物质(松软的粘土)改变成另一种物质(坚固的陶器)的创造性活动。陶器的出现和制陶业的兴起,不仅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促使人类的定居生活更加稳固。通过对陶器标本的考古研究,结合民族志的调查,特别是采用现代的科学分析和实验手段,使我们对传统陶器的化学组成、烧成温度、物理性能以及烧制工艺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制陶原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据调查和实验证明,黄河流域的制陶原料主要采用适宜的天然粘土,如红土、河谷中的沉积土和黑土等。陶土的成分对陶器的烧结和颜色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铁的化合物起着助熔作用,可以降低陶坯的烧成温度,并影响陶器的颜色,如在氧化焰中烧成则成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成灰色。今天我们在大庆制作的油陶作品则是运用当地的天然黑土,加以脱碱,并调以石油化工原料及活性炭,并用石油来进行熏制,这样制成的油陶特点为材质坚硬。陶器表面黑中透着油亮。
现今国内的制陶工艺一般都延续古老传统,而油陶的工艺却一改旧辙。它在众多陶器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大庆油田的发展史,把艺术审美和学术价值统一起来。转变传统观念,更新制陶工艺的流程、方法、技术是油陶的灵魂。油陶的工艺流程简化而不简单;其方法是强化内功,注重以美术设计为依据;其技术是运用雕塑语言,充分表现美学和服务宗旨。
二 文化主题的承载
油陶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陶艺类型,自大庆油田诞生那天起,便已切入了大庆精神这个主题。这是在陶艺发展过程中,以一方地域为背景,以其精神内涵为依托,将现实的时代精神上升到高层艺术表现的一个成功案例。在这里,艺术家进行陶艺创作的过程也是主题提出与深化的过程,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载体,陶艺家们为陶艺作品的表现主题找到了很好的文化切入点。油与陶二者合为依托,从而展现出对于文化精神这一宏大主题的延伸解读。其实,作为当代的陶艺家,对自己作品的创造定位要有一种自省意识,从当代艺术家对当下文化的思考,从情绪的表达到艺术的体验,更多的艺术家选择了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反思与认识,提出问题,以便揭露、批评、反思,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揭示现实问题、改变现状的思考与创作中来。也有另一些陶艺家以更为抽象的思维来表现自我的主题,但作品过于深邃的寓意有时让观者很难解读。而油陶艺术家对创作主题的选取对于当代的艺术显现来讲,是非常鲜明肯定的。在人们都已放弃追思、怀念、讴歌与赞颂等情感表达的时候,油陶所表达的正是当前中国美术中的主旋律艺术题材,也是对“塑造国家形象”“熔铸中国气派”的直观注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油陶对于石油主题的讴歌,对于大庆精神的颂扬、对于创作观念的更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陶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是陶艺家从现实的生活和个体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并努力构建着与内容相对应的融和方式。作为歌颂型的作品,其主题已非叙事、陈述,而是把油田形象化为艺术符号,进行对象征与寓意的表达。这种表达抛弃了直白、简单,而形成深刻的艺术思考。这样,对于具有主题创作的题材来讲,文化承载的思想含量被自动地放大了,作品所体现的艺术张力也被自由地呈现出来了。所以说,油陶艺术家们运用艺术语言表达熟悉的主题时,是具有自我创意思考的。它对于文化精神的描述不再是一种解说式的情感抒发,而是更有内涵和创意倾向的表述。这种艺术形式的主旋律创作,为当下的艺坛提供了新的启示。它不但丰富了陶艺领域的艺术思考,也为其他艺术门类的主题创作与文化精神的切入做了新的示范。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学术意义是深远的。
三 陶艺语言与形式的创新表达
毫无疑问,一旦陶艺家以广阔的文化眼光审视世界,便可以从各种语言形式中获得启示和灵感,并可能达到更加开放的程度。虽然陶艺有其材料与制作工艺上的独特性,但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陶艺家们不但要本着制陶的技术性来探究一种更加切合实际的语言表达形式,更要从不同的层面深化对这种形式语言的把握,从而来提升陶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学术价值。
油陶艺术家在创作油陶作品的过程中,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对语言形式的大量探讨,不是对传统陶艺在制作基础上的简单继承,而是从现实走向象征,从具象走向寓意,从写实走向写意。他们的创作过程大体经过了这样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油田的形象、历史记忆、精神载体以雕刻、浮雕、缕刻的形式刻划在油陶的表面,以平面环绕的形式语言体现创作主题。这种创作表达视觉直观,形象突出,并将文化语汇进行艺术方式的解构和重构,与鲜明的形象和艺术图式相结合,来唤起人们的普遍记忆,从而产生思想共鸣。这种图像展示与对观念的自觉解读,对于主旋律式的创作来说是最直观的表达,并已成为一种最通俗的表达方式。但油陶艺术家并没有满足干这种传统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而是以他们的才能很快把油陶艺术创作引入了第二阶段,那就是依照自己对于石油、对于城市、对于人文、对于精神认识和感受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其他艺术创作观念,根据自己的意图和审美趣味,将先前所描绘的石油语言形象以图像的形式抽取出来,形成具有符号意味的艺术语式,再用“放大”“夸张”“强化”“集中”等风格化的视觉语言来阐发这一艺术主题。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钻探与采油过程中使用的那些工具上的零件和石油工人所使用的器物,这种对生活形象的艺术提取使油陶在陶艺语言层面浸染了鲜明的表现性与当代性。那些带有鲜活手工色彩的制陶痕迹,分离了陶艺的传统技艺,挖掘出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从表象上来看,这似乎只是图像的简单转变,其实是审美格调与当代人文气息的融入;是油陶艺术家在艺术追求上的再造与升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艺术创作在表达主旋律题材时的一种新追求,是对艺术审美理想的集中实现,从中传达出一种新的艺术气息和生动鲜活的表现力,从而彰显着油陶在当代陶艺图式语言序列中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陶艺艺术发展到当代已形式众多,油陶能引人关注,首先在于它表达的是大众化的主题,更以艺术形式深化了这一主题。实践证明,以油陶的形式来阐述石油主题、诠释大庆精神是十分恰当的。它虽然也是用与其他艺术共同的形式来表现自我的认知和视觉经验,但利用泥与油的融合抒发油陶艺术家们的自我情感与审美观念,对物态文化、城市形象、精神生产的表现领域来说具有其很强的独特性。由此可知,油陶在提升陶艺的艺术审美和艺术价值方面应该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英]H·里德,艺术的真谛[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