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健全性格的形成和小学教育不无关系,作为人生启蒙的初期阶段,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熏陶固然重要,培养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观念也不容忽视。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与“玩”的结合从缘由和实施途径、实践效果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实践效果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18-02
体育作为小学教学的构成内容之一,和其他文化基础课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但因为体育课的授课过程拥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因此也该采取不同于文化课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把“学”和“玩”糅合起来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不浓的现状。
一、将“学”与“玩”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原因
俗话说得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虽然这是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学生当中因为缺乏锻炼造成瘦小、免疫力差的情况依旧比比皆是。小学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习惯一旦在小学时代就已经形成必定会受用一生。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和家长、老师不当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许多家长因为担忧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擅自为孩子报名参加巩固文化知识或培养智力的补习班、剥夺了孩子的周末。这样的情况同样延伸至小学校园,看看教室里张贴的课程表,一周的课程里体育课只占一两节课的时间,文化素质的培养无不压榨着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对于体育的认知。
在一周较少的体育课中学生通常也是敷衍了事的对待老师安排的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课无疑是学生难得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尤其在重视文化基础教育的体制下,对体育课时间的利用便显得更为重要,可传统的体育课无法勾起孩子的热情,这必定对学生日后体育思维的形成产生阻碍。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尝试用“学”和“玩”结合的方式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5到13岁的儿童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强烈的探求欲,体育教师通过“玩”的形式创新出传统体育课中没有的体育运动形式,例如跨障碍跑、分小组竞赛体操等等。小学时期又是孩子发育的重要阶段,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孩子需要锻炼但又不适宜于激烈运动,纵观现在许多小学,体育教师上课实行“一刀切”“满堂灌”,安排学生整节课进行枯燥的体育训练。这样非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倒还使学生们厌烦体育,因此更需要结合上“玩”的教学法,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对体能的锻炼做到适可而止。
二、“学”与“玩”结合的实施途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出发,养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独力自主的意志。体育教学亦是如此,应该以学生为主导,而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体育学习上的“主动性”,在学中融合进“玩”无疑是学生“主动性”形成的有效方法。
(一)在課堂上合适的穿插游戏
游戏多种多样,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甄别怎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达到锻炼目的的同时还能完成教学内容。比方锻炼学生的赛跑能力,就可以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大圈,然后设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后面的学生要抓到在前面奔跑的学生,前面的学生又因为怕被后面的学生抓到遭到淘汰而奋力奔跑。而“背人跳”、“登高玩”之类的小游戏可以锻炼学生在跳跃方面的能力。
(二)注意对休息时间的利用
学校的任何课程都不能实行“满堂灌”,对天性爱玩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体育运动后,教师可以安排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休息,或者在进行体操训练中以“休息”做为奖励措施,哪个小组做的好就安排哪个小组先休息,以此激励学生认真锻炼。当然也可以让学生们三两成群的自行组队自由练习运动项目,这样就没有了老师教学的压迫感,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便轻松能进行体育锻炼。
三、“学”与“玩”结合的教学效果
通过“学”与“玩”结合的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而言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从教学内容而言,无疑丰富了原本呆掉的教学内容、延伸了体育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下所带来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1.由于“学”“玩”结合的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于自己的体育项目,另一方面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周围同学展开交流,健康的个性得以发展。2.“学”“玩”结合的教学方式因其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出了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因此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学生在体育课上滥竽充数的几率,强化了体能锻炼。3.相对自由、愉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灵敏度、协调性、耐力等能力上达到了平衡,这也为学生智力的发挥创设下了广阔的空间。
四、结束语
当代体育作为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教师务必从学生小学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学”“玩”结合的教学方式摒弃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呆板、无趣,能很大程度上激活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谢蓉,刘炜,赵珊珊.试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5):87-98.
作者简介:
金泽委(1968.8-),男,傣族,中专,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实践效果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18-02
体育作为小学教学的构成内容之一,和其他文化基础课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但因为体育课的授课过程拥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因此也该采取不同于文化课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把“学”和“玩”糅合起来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不浓的现状。
一、将“学”与“玩”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原因
俗话说得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虽然这是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学生当中因为缺乏锻炼造成瘦小、免疫力差的情况依旧比比皆是。小学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习惯一旦在小学时代就已经形成必定会受用一生。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和家长、老师不当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许多家长因为担忧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擅自为孩子报名参加巩固文化知识或培养智力的补习班、剥夺了孩子的周末。这样的情况同样延伸至小学校园,看看教室里张贴的课程表,一周的课程里体育课只占一两节课的时间,文化素质的培养无不压榨着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对于体育的认知。
在一周较少的体育课中学生通常也是敷衍了事的对待老师安排的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课无疑是学生难得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尤其在重视文化基础教育的体制下,对体育课时间的利用便显得更为重要,可传统的体育课无法勾起孩子的热情,这必定对学生日后体育思维的形成产生阻碍。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尝试用“学”和“玩”结合的方式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5到13岁的儿童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强烈的探求欲,体育教师通过“玩”的形式创新出传统体育课中没有的体育运动形式,例如跨障碍跑、分小组竞赛体操等等。小学时期又是孩子发育的重要阶段,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孩子需要锻炼但又不适宜于激烈运动,纵观现在许多小学,体育教师上课实行“一刀切”“满堂灌”,安排学生整节课进行枯燥的体育训练。这样非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倒还使学生们厌烦体育,因此更需要结合上“玩”的教学法,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对体能的锻炼做到适可而止。
二、“学”与“玩”结合的实施途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出发,养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独力自主的意志。体育教学亦是如此,应该以学生为主导,而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体育学习上的“主动性”,在学中融合进“玩”无疑是学生“主动性”形成的有效方法。
(一)在課堂上合适的穿插游戏
游戏多种多样,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甄别怎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达到锻炼目的的同时还能完成教学内容。比方锻炼学生的赛跑能力,就可以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大圈,然后设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后面的学生要抓到在前面奔跑的学生,前面的学生又因为怕被后面的学生抓到遭到淘汰而奋力奔跑。而“背人跳”、“登高玩”之类的小游戏可以锻炼学生在跳跃方面的能力。
(二)注意对休息时间的利用
学校的任何课程都不能实行“满堂灌”,对天性爱玩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体育运动后,教师可以安排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休息,或者在进行体操训练中以“休息”做为奖励措施,哪个小组做的好就安排哪个小组先休息,以此激励学生认真锻炼。当然也可以让学生们三两成群的自行组队自由练习运动项目,这样就没有了老师教学的压迫感,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便轻松能进行体育锻炼。
三、“学”与“玩”结合的教学效果
通过“学”与“玩”结合的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而言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从教学内容而言,无疑丰富了原本呆掉的教学内容、延伸了体育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下所带来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1.由于“学”“玩”结合的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于自己的体育项目,另一方面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周围同学展开交流,健康的个性得以发展。2.“学”“玩”结合的教学方式因其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出了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因此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学生在体育课上滥竽充数的几率,强化了体能锻炼。3.相对自由、愉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灵敏度、协调性、耐力等能力上达到了平衡,这也为学生智力的发挥创设下了广阔的空间。
四、结束语
当代体育作为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教师务必从学生小学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学”“玩”结合的教学方式摒弃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呆板、无趣,能很大程度上激活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谢蓉,刘炜,赵珊珊.试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5):87-98.
作者简介:
金泽委(1968.8-),男,傣族,中专,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