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在1950》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电视专题片《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学习对复杂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分析、综合的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通过创设情境、启发点拨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字词。
  2.梳理全文,提炼信息,概括阿炳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3.探究电视专题片的语言特点。
  4.感受阿炳的人格魅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二泉映月》,用动人的乐曲帮助学生了解阿炳传奇的一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为分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他在第一次听到这首用二胡演奏的曲子时感动得流下眼泪。他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什么吗?它就是《二泉映月》。
  
  (二)教学切入点
  1.从人物形象切入:从阿炳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等方面感受阿炳的人格魅力。
  2.从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切入:教师提示对复杂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分析、综合。
  3.探究新闻现象背后的本质:抓住新闻提供的重要信息,透过现象抓本质,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举例:以探究新闻现象背后的本质为切入点。
  1.简要概括阿炳的人生经历,说说这些经历与阿炳的人格、艺术成就的关系。
  2.怎样理解“从来都是站着演奏的阿炳今天可以坐下来为大家演奏了”?
  3.文章结尾“《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师生探究合作、综合分析法。
  1.课文以“阿炳在1950”为题,是否将文章定格在1950年?它的含义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重要新闻信息的筛选、梳理、分析、综合。
  
  (四)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圈点出有价值的信息,讨论交流,共同探究,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刻内涵。
  2.师生探究合作: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归纳。
  3.综合分析法:结合时代背景、人物思想脉络及音乐成就,综合分析全文。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阿炳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传。
  2.听阿炳的《二泉映月》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谈谈这两首曲子的异同。
其他文献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教育期刊,邮发代号:82-113,国内刊号CN11-4801/Z,国际刊号:ISSN 1672-2051。2019年,本刊新增“學前教育”与“一校一品”栏目。调整后,本刊将在“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的基础上,以更全面、更深入、更灵活、更高效的方式,关注教师、关注教师所关注的,为教师服务、为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
个人简介    徐志丹,男,36岁,毕业于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教于广东省顺德市碧桂园学校。自1993年至今,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原则,积极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也多次受到各级专家的肯定。2001年被评为顺德市教书育人先进德育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顺德区优秀班主任。2002年、2003年均获顺德市初中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
我曾在一所初中学校工作,有四年的一线教学经历,之后攻读了硕士。在此期间,有机会参与一个教师行动研究项目,由项目专家的助手逐渐成长为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在七年的项目周期中,我观察到教师到校外学习,再回到学校开展研究,虽然有项目组持续的陪伴,教师也有很强的成长感,但是,作为学校的成员,教师能否持续参与学习并不取决于自身的意愿,更多是学校的安排。本着让更多有学习意愿的教师有持续成长的机会,我进入一所初中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师德师风建设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  在海淀区教育系统两委一室的引领下,北京明天幼稚集团(以下简称“明天集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集团化办园特点扎实推进“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努力探索集团化办园模式
杨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教我们的时候,不过20来岁,或者更年轻。无论在当时我的眼中,还是现在回想起来,杨老师长得都不算漂亮。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在我的心中,杨老师的形象一直是那么亲切而鲜活。  我写过我的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却一直没有写早就想写的杨老师。因为那时我实在太小,在我的记忆中,关于杨老师的故事实在有限。不过,有一些片断,虽然朦朦胧胧,却一直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记得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
编者按  中小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愛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是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多元的文化思潮、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的信息技
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建立教研制度最初的出发点是解决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教研员的主要任务是教材教法的指导,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领域的教研观念、理论、手段以及人才成长的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教研工作面临着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研工作
我是一名教龄只有6年的青年男班主任。  五年级(1)班,是我这学期新接手的班级,班里有个名叫小高的男生。因为“与众不同”,小高早已名声在外,前任班主任李老师对他束手无策,同学们也都认为“他就那样儿,没救了”。  在和李老师办理交接手续时,她给了我两点建议:小高违反课堂纪律的时候,一定要严肃处理;他常常招惹同学并引发冲突,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录像并有“人证”在场,否则他会将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中将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 以下简称“三区三州”)确定为深度贫困地区,由中央统筹重点支持建设,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强教育扶贫建设[1]。教师是教育扶贫主力军,因此“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就要准确聚焦当地的区县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以及其中最为关键的
回顾小文博士初来北师大这段不长的历史,我们深为他对地理学与遥感科学事业的贡献而感到欣慰,也为他的过早离开而痛惜。  1978年恢复高考,李小文考入中科院地理所。当时我也开始招收研究生,对于成绩优秀的李小文已有所闻。到了20世纪90年代,小文开始闻名于中科院地学界,一是由于他在遥感辐射机理建模中的杰出贡献;二是因为他是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派往国外的第一批留学生,学成后即回到中科院遥感所工作,还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