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杂志2019征稿启事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教育期刊,邮发代号:82-113,国内刊号CN11-4801/Z,国际刊号:ISSN 1672-2051。2019年,本刊新增“學前教育”与“一校一品”栏目。调整后,本刊将在“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的基础上,以更全面、更深入、更灵活、更高效的方式,关注教师、关注教师所关注的,为教师服务、为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本刊拟通过大家关注、专题、名师工作坊、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发展、学前教育、一校一品、探索与回声、博览与叙事等栏目,针对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兼收并蓄,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研讨。现将各栏目定位分述于下:
  大家关注 解读教育政策、聚集热点教育事件、阐释教育理论基本问题。
  名师工作坊 由名师及其团队介绍自己的教育理论、教学主张,并呈现其教学实践和效果,由另一位名师/教授/教研员进行点评或讨论。
  课程与教学 关注基础教育(包括学科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师与发展 关注教师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探讨教师教研改革方向,记录优秀教师成长记录。
  学前教育 反映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动态与新探索,汇集优秀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学前教育。
  一校一品 聚焦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与发展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实践经验。
  博览 围绕国际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的最新热点话题深入解读域外教育的现状。
  读书 以书评形式向读者推荐一本(套)2015-2018年度发行出版的优秀教育类图(丛)书或者教育经典著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
  叙事 以叙事的形式,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经验与心路历程。
  投稿须知
  1.本刊极力维护学术尊严,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三个月内没有接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2.本刊对采用稿件有权做文字删改,凡不愿改动者,请来稿时,予以说明。
  3.稿件的基本要素齐全,包括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正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列入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4.稿件内容如获得课题或基金资助,请注明其名称及项目编号。
  5.请在稿件最后请标明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6.来稿请发至bsdzgjsbjb@126.com。
  本刊不收取版面费,对刊发的稿件,按作者数量赠送每位作者当期刊物两本。
  《中国教师》编辑部
  2018年12月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25日上午8:30,我的导师鲁洁先生无声无息地与我们告别了。在家中,在自己爱恋的书房里,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第一时间赶到,家里静得不能再静,生怕惊醒了先生。床头上,没有抢救仪器,只有几小瓶先生经常服用的药和有序摆放的报刊,脚头还盖着她冬日的棉衣。我拉把凳子,静静坐在床边,如平日一样,准备聆听先生的教诲。  布鲁姆给老师施特劳斯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当中了解他的人从他身上看到了一
教育之事,过于理想走不动,没有理想走不远。当教育理想遭遇现实挑战时,考量的是我们的教育勇气和智慧。因此,厦门市先谋后动,且思且行,做有智慧的教育行动者。  探域一:课程改革  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厦门怎么做,怎样将核心素养落地?我们积极推行全课程,即构建课程化体系。全课程实际上就是把学生所有活动都纳入课程体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的课程改革实现了,核心素养就落地了。所以“全课程”的提出,相
时代波澜。人生澎湃。弹指一挥20载。  回顾个人20年的发展历程,充满着欣慰与感动。当人生用“10年”来丈量,忽然发现自己在“课改”的20年中其实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资源建设,二是教师培训。记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一件事情能够坚持做10年,那么这件事可能是有希望的事情,既能实现理想,也能提升自己。”我颇为认同这个观点,觉得这句话仿佛就是在
初中历史“学习型试卷”,全称为“初中历史核心概念、方法学习型试卷”,是教师以历史课标为依据,以学科核心方法的形成(掌握)、学科核心概念的运用(问题的解决)为载体,以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而命制的期中试卷(期末区里统一评测),既具有评价功能,又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简要谈谈初中历史“学习型试卷”的单元命制设计的目的、策略及相关研究。一、初中历史“学习型试卷”命制的目的  我们认为,历史素养是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维度,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个体对国家、民族的认同,让每一个国民都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爱国主义教育铸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其承载着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结着过去、现实与未来。自民族国家诞生以来,个体对国家的归属感、责任感都是维系民族国家的精神纽带,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基础教育义不容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冲击下,作为中小学一线工作者的教师,应如何应对新时期对教育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呢?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迅速成长的必经之途。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到底应该做哪些反思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反思历史教学的价值  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
2019年10月12日,在第四届明远教育奖的颁奖典礼上,刘铁芳老师说:“今天有幸获得明远教育奖,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立足中国大地,以个人微薄之力尽可能地关注他人与社会,做有格局的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新人,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印象中,刘铁芳老师一直在两方面不断努力:一是以丰厚的著述表达理想的教育的貌样,二是2017年提出“中国少年”培育体系构想并启动理论与实践探索。2018年6月2
【摘 要】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课中的“问题 ”教学新范式,从问题导入到问题产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的形成,实现将“知识与技能”转化成“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问题 ” 小学美术 造型·表现 教学范式  当前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课的教学范式依然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学习新知—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小结”,如此单一传递美术知识和技
【摘 要】高中选课走班后,先前的固定管理班被教学班取代,每一位任课教师自然成为该班的“班主任”。如何指导这些“全员班主任”适应新的课改形势?聘任经验丰富、威望高的教师担任教育顾问,承担指导全体教师构建新型育人模式的责任,引领教师完成从任课教师到教育者的转型。转型包括从权威的班主任到平等的教育者的转变,从改变学生到助力学生的转变,从教训学生到与学生对话的转变,从指挥学生到与学生相处的转变。  【关键
编者按  名校的生长是一种自觉的生长,这意味着学校对于自身发展变化的感知、体察、清醒和激励;名校的生长更是一种文化的生长,文化会融为学校的“精神气质”,成为一所学校的基因。本期名校案例通过青岛二中探寻学校自主变革之路的实践,观察在教育新形势下,学校发展面临的矛盾、改革逻辑和发展的新经验。  青岛二中诞生于1925年,作为当时青岛唯一的女子中学,一诞生就以独特的姿态开创了一个传奇,青岛二中的根脉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