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解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z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山水诗选》(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选了宋人朱顏一首诗:“天神剜不记年,洞中风景异尘寰。江波荡漾青罗带,岩石虚明碧玉环。地接三山真迹在,天连合浦宝珠还。重来似乘槎到,惭愧云门夜不关。”注释者将尾联注释为:“这两句意谓,我重游伏波胜境,宛如登天,而天门至夜不关,容我进入,使之惭愧。”这里“惭愧”的解释是不对的。
  “惭愧”一词诗词曲中常见。近人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里,释为“感幸之辞,犹云多谢也,侥幸也,难得也。”凌景埏先生校注的《西厢记》里、陆澹安先生编著的《小说词语汇释》里,“惭愧”一词都作如是解释。很显然,朱颜这首诗中的“惭愧”,也应作“多谢”、“难得”解。
  
其他文献
记吴文藻教授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虽然有了比较“正规”的社会学,但是,社会学课程主要在洋人办的教会学院中开设,教员是洋人,教材是洋书,课堂里讲的又是洋语。吴文藻先生对社会学的这种状况非常不满,他公开站出来抨击洋人垄断社会学的不正常状态,大声呼吁学术界的同仁们共同起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使中国式的社会学“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上”。  吴先生是这样提倡的,他自己也是这样
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同书异名通检》是一部较好的工具书,然间有微瑕,兹指出数点以求商榷:  82页《词选》条,列元邵亨贞、清张惠言、近人吴梅三家,胡适的《词选》却未收入,似不妥。胡适编《词选》为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影响之大非吴梅等《词选》能及。其中某些观点还被《复兴高中国文教科书》采用,为很多人所信服。  16页《中国文学史》条,不仅未收王梦曾著商务版《中国文学史》,连问世早、影响大,在宣
张政同志的《漫谈》一文探索了不少关于《封》的问题,颇有启发性,促使人对这部长篇小说作进一步探讨。  《封》是一部怪书:它不登大雅之堂,文学史上地位很低,评论家几乎置之不理;但流传了几百年之久,始终处于畅销书之列。这种遭遇的结果,到今天连作者为谁都成了疑案。张政同志早就考证为十六世纪后期一个全真派道士陆西星所作,但关于陆西星此人,现在资料仍旧非常缺乏,也还未见有进一步研究。因此对于《封》现在还只能就
读罗曼·罗兰《歌德与贝多芬》受到的启示      一    很多人知道罗曼·罗兰是一个懂得贝多芬的文学家,但不大知道他是一个对贝多芬深有研究的音乐专门家。他那著名的小说《约翰·克利斯多夫》主人公的青少年时代是以青少年时代的贝多芬做模特儿的;他那本介绍贝多芬的天才和他不向厄运低头的战斗精神的小书《贝多芬传》至今还在我国广为流传。他除了用小说和传记文学介绍贝多芬外,还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研究贝多芬的多卷
抒情诗集《生命的欢乐》跋    人类是很顽强的:无论经历怎么样的灾难——大火,水灾,地震,战争,只要活着,不管留下多少创伤,都会再站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把自己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又去寻找更美好、更欢乐、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  我们这个民族在这点上是更典型的。不用远溯那浩瀚的历史,就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就足以摧毁掉人们生的欲念,但是我们还是勇敢地承受了,战胜了那种种的邪恶,并且又开始
纪念方国瑜先生    我有幸从一九七三年起,协助方国瑜先生参订《纳西象形文字谱》一书,亲聆教诲有十载,至今回忆往事,言犹在耳。先生那严谨的学风和刻苦的精神,渊博的基础和精深的学问,不仅得到受业学生的口碑载道,而且也受到同辈学者徐中舒教授等的敬佩和赞誉。他们称他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认为他是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一九七二年底,郭沫若院长复先生信,希望能将《纳西象形文字谱》早
澳大利亚华人历史学家骆惠敏先生所编《莫理循文书集》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与近代中国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外国私人档案资料集。当事人的私人档案是重要历史资料的一种。一般说来,这类资料虽因限于个人闻见所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但内容比官方档案更为具体,包含许多细节。这是内容丰富的历史著作所不可缺少的。同时,它还常常载有正式文献中所没有的内幕材料。当事人私人档案资料的可靠性高于回忆录,对历史的研究很有价值。近年来人
民间俗曲《红楼梦子弟书》收集了北京大学藏车王府抄本、傅惜华先生藏本、双红堂藏抄本等子弟书中有关《红楼梦》的段子。作者包括清代著名俗曲编者韩小窗、叙庵、符斋、蕉窗等人,其中韩小窗的段子最多。  这本书的编成出版,使我想起了一件旧事。半个多世纪之前,马隅卿先生主持孔德学校图书馆,注意收集戏剧、小说等等旧籍。当年北京琉璃厂、隆福寺书贾很多,一时孔德图书馆的确买到不少东西。有一天,刘半农先生来看书,走进隅
读了这本书,觉得很受用。“开卷有益”。它帮助我略略舒展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观点,即所谓“世界史”就是包罗上下古今,囊括东西南北,仅仅从时间、空间来考虑的观点。巴特菲尔德认为历史不仅仅记载“过往”,而且要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他很推崇汤因比(A.Toynbee),认为只有象他那样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智慧,才有可能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真实理解。  巴特菲尔德出生于一九○○年,是一位有名的剑桥大学的近代史钦
大概因为住在南方的缘故,我从来没有看过新凤霞的评剧舞台演出,只看过一次电影《花为媒》。电影里的新凤霞还很年轻,我觉得在那部戏曲艺术片中,她的表演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这一产生在北国的剧种强烈、生动、富有风趣的魅力。  但对于这位著名演员的情况是完全不了解的。后来我在杂志上读到她的几篇文章,非常喜欢,所以她的《新凤霞回忆录》一出版,我就请天津的朋友给我寄来。我一口气读完了,觉得她记述艰难的童年生活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