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淮北地区小麦中后期长势情况,从追施拔节肥、预防晚霜冻、预防倒伏、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好“一喷三防”等方面阐述了淮北地区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以期为小麦的丰产丰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052-01
由于2016年冬季温度偏高,墒情普遍较好,小麦群体普遍较高。当前,淮北地区小麦已经进入拔节抽穗期,加强小麦田间中后期管理十分重要。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好小麦“一喷三防”,为2017年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1 追施拔节肥
拔节期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两极分化的关键时期。要普施拔节肥,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小分蘖开始死亡、群体叶色褪淡、第一节间定长后、分蘖高峰已过。群体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施用。对前期施肥较少的三类苗,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对前期未施肥的一类苗,结合浇水或趁雨撒施尿素150 kg/hm2 [1]。
2 预防晚霜冻
小麦拔节后,就完全丧失了抵御0 ℃以下低温的能力。寒潮前灌水或旺长麦田早春镇压、起身前喷施壮丰安等措施有利于防御早春冻害。一旦小麦受冻后需要通过施肥恢复,一般施用尿素7.0~105 kg/hm2,可以促进麦苗快速恢复生长[2]。
3 预防倒伏
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预防倒伏对小麦高产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倒伏的主要措施:提高整地播种质量,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科学运筹肥水,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拔节肥的施用时间;合理密植,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应用化控技术,看苗喷洒矮壮素、壮丰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3]。
4 加强病虫害防治
小麦主要病虫害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穗蚜、粘虫、麦叶蜂、吸浆虫等。
在纹枯病防治上,一般三至五叶期,与化学除草间隔7 d左右,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或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或烯唑醇,兑水450 kg/hm2喷洒小麦基部防治。年后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再用同样方法补喷1次,夯实防治效果。
淮北地区由于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天气的影响、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种植、使用氮肥量的增大等原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防治上,首选应深耕灭茬、适时追肥、选用抗耐避病品种等农业防治措施,适时选用药剂防治,一般情况下,从小麦齐穗后至扬花前开始防治最好。可用药剂有32.5%苯甲·嘧菌酯2 000倍液、丙硫·戊唑醇180~225 g/hm2、戊唑·咪鲜胺150~225 g/hm2、咪锰·多菌灵375~450 g/hm2、苯甲·多抗45 g/hm2、戊唑·多菌灵330~450 g/hm2、戊唑醇·福美双270~405 g/hm2、氰烯菌酯562.5~750.0 g/hm2,用水量450 kg/hm2,要喷透喷匀,5~7 d后进行第2次施药。
小麦锈病有杆锈、叶锈和条锈3种。3种症状区别: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斑。在防治上,应首先选用选择抗病品种、铲除雜草、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在拔节至抽穗期喷施磷肥等农业措施,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建议使用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如12.5%氟环唑悬乳剂300~450 g/hm2,或25%丙环唑乳油450~600 g/hm2、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25%戊唑醇悬浮剂450 g/hm2等,5~7 d后进行第2次喷药[4]。
4月中下旬,白粉病病害发展速度最快,为流行高峰期。5月上旬,病害在田间的发展蔓延速度受到一定抑制,5月中旬后,病害停止发展。在防治上,首先选用选择丰产抗病品种等农业措施,适时选用药剂防治,具体可参考小麦锈病防治。
小麦叶枯病是近年日趋加重的新病害。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7.8%~18.3%,重病田可达30%以上。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降雨量大,病害发生重。在防治上,应首先选用农业防治措施,如适时播种、合理播种量、增施磷钾肥、田间清沟沥水、农家肥高温堆沤后施用、重病田宜轮作等;适时进行化学防治,在小麦抽穗期选用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40%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600 g/hm2喷施,每隔7~10 d喷1次,共喷2~3次。
小麦中后期虫害主要有穗蚜、粘虫、麦叶蜂、吸浆虫等。防治蚜虫可选用3%啶虫脒900 mL/hm2,或48%毒死蜱乳油300~375 mL/hm2,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75~450 g/hm2,或20%高氯·氧乐果乳油600~900 mL/hm2,或40%氯氰·辛硫磷乳油225~375 mL/hm2,于上午露水干后或16:00以后均匀喷雾[5]。
在吸浆虫防治上,蛹期可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掺细土375 kg/hm2均匀撒于地表,撒后及时中耕浇水;成虫期可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全面喷雾防治。
在粘虫防治上,药剂防治幼虫2~3龄最有利,可用1%甲维盐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300~375 mL/hm2,或50%氰戊·辛硫磷乳油300~375 mL/hm2喷雾。
在麦叶蜂防治上,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前,选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或2.5%敌百虫粉拌细土300~375 kg/hm2撒施[6]。
5 做好“一喷三防”
开展“一喷三防”,一次施药,可同时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增产、节本、增收的目的。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1%~2%尿素、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氨基酸水溶肥、48%噻虫胺300 g/hm2,混合喷洒1~2次,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预防干热风。
6 参考文献
[1] 彭敏.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6(6):66-67.
[2] 鲁海琴,孙丽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4(9):42.
[3] 陈卫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42-43.
[4] 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5):91-92.
[5] 张进忠.安阳市优质强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6] 赵君实,刘和平.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6(2):5-10.
关键词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052-01
由于2016年冬季温度偏高,墒情普遍较好,小麦群体普遍较高。当前,淮北地区小麦已经进入拔节抽穗期,加强小麦田间中后期管理十分重要。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好小麦“一喷三防”,为2017年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1 追施拔节肥
拔节期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两极分化的关键时期。要普施拔节肥,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小分蘖开始死亡、群体叶色褪淡、第一节间定长后、分蘖高峰已过。群体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施用。对前期施肥较少的三类苗,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对前期未施肥的一类苗,结合浇水或趁雨撒施尿素150 kg/hm2 [1]。
2 预防晚霜冻
小麦拔节后,就完全丧失了抵御0 ℃以下低温的能力。寒潮前灌水或旺长麦田早春镇压、起身前喷施壮丰安等措施有利于防御早春冻害。一旦小麦受冻后需要通过施肥恢复,一般施用尿素7.0~105 kg/hm2,可以促进麦苗快速恢复生长[2]。
3 预防倒伏
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预防倒伏对小麦高产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倒伏的主要措施:提高整地播种质量,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科学运筹肥水,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拔节肥的施用时间;合理密植,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应用化控技术,看苗喷洒矮壮素、壮丰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3]。
4 加强病虫害防治
小麦主要病虫害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穗蚜、粘虫、麦叶蜂、吸浆虫等。
在纹枯病防治上,一般三至五叶期,与化学除草间隔7 d左右,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或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或烯唑醇,兑水450 kg/hm2喷洒小麦基部防治。年后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再用同样方法补喷1次,夯实防治效果。
淮北地区由于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天气的影响、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种植、使用氮肥量的增大等原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防治上,首选应深耕灭茬、适时追肥、选用抗耐避病品种等农业防治措施,适时选用药剂防治,一般情况下,从小麦齐穗后至扬花前开始防治最好。可用药剂有32.5%苯甲·嘧菌酯2 000倍液、丙硫·戊唑醇180~225 g/hm2、戊唑·咪鲜胺150~225 g/hm2、咪锰·多菌灵375~450 g/hm2、苯甲·多抗45 g/hm2、戊唑·多菌灵330~450 g/hm2、戊唑醇·福美双270~405 g/hm2、氰烯菌酯562.5~750.0 g/hm2,用水量450 kg/hm2,要喷透喷匀,5~7 d后进行第2次施药。
小麦锈病有杆锈、叶锈和条锈3种。3种症状区别: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斑。在防治上,应首先选用选择抗病品种、铲除雜草、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在拔节至抽穗期喷施磷肥等农业措施,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建议使用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如12.5%氟环唑悬乳剂300~450 g/hm2,或25%丙环唑乳油450~600 g/hm2、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25%戊唑醇悬浮剂450 g/hm2等,5~7 d后进行第2次喷药[4]。
4月中下旬,白粉病病害发展速度最快,为流行高峰期。5月上旬,病害在田间的发展蔓延速度受到一定抑制,5月中旬后,病害停止发展。在防治上,首先选用选择丰产抗病品种等农业措施,适时选用药剂防治,具体可参考小麦锈病防治。
小麦叶枯病是近年日趋加重的新病害。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7.8%~18.3%,重病田可达30%以上。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降雨量大,病害发生重。在防治上,应首先选用农业防治措施,如适时播种、合理播种量、增施磷钾肥、田间清沟沥水、农家肥高温堆沤后施用、重病田宜轮作等;适时进行化学防治,在小麦抽穗期选用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40%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600 g/hm2喷施,每隔7~10 d喷1次,共喷2~3次。
小麦中后期虫害主要有穗蚜、粘虫、麦叶蜂、吸浆虫等。防治蚜虫可选用3%啶虫脒900 mL/hm2,或48%毒死蜱乳油300~375 mL/hm2,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75~450 g/hm2,或20%高氯·氧乐果乳油600~900 mL/hm2,或40%氯氰·辛硫磷乳油225~375 mL/hm2,于上午露水干后或16:00以后均匀喷雾[5]。
在吸浆虫防治上,蛹期可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掺细土375 kg/hm2均匀撒于地表,撒后及时中耕浇水;成虫期可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全面喷雾防治。
在粘虫防治上,药剂防治幼虫2~3龄最有利,可用1%甲维盐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300~375 mL/hm2,或50%氰戊·辛硫磷乳油300~375 mL/hm2喷雾。
在麦叶蜂防治上,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前,选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或2.5%敌百虫粉拌细土300~375 kg/hm2撒施[6]。
5 做好“一喷三防”
开展“一喷三防”,一次施药,可同时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增产、节本、增收的目的。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1%~2%尿素、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氨基酸水溶肥、48%噻虫胺300 g/hm2,混合喷洒1~2次,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预防干热风。
6 参考文献
[1] 彭敏.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6(6):66-67.
[2] 鲁海琴,孙丽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4(9):42.
[3] 陈卫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42-43.
[4] 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5):91-92.
[5] 张进忠.安阳市优质强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6] 赵君实,刘和平.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6(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