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w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依托语言环境,品修辞之妙
  课文,是语言的海洋,是美的化身。从外在的语言美、音韵美,到内在的情感美、意境美,从不事雕琢的朴实美到精雕细刻的华丽美,都存在于教材的字里行间。因此,发现美、品味美、研究美、运用美,便成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课文中经过选词、炼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言,是语言中的精华,是语文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在教学中,我力求紧扣文本,引导学生探究语法运用之巧,品味修辞之妙。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我让学生品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个句子时,设置问题:“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什么样的情态?“嫩嫩的、绿绿的”是表现小草的质地和颜色,为什么不说“嫩嫩的、绿绿的小草”?这样,老师不必讲修辞、句式的知识,学生对拟人的修辞手法、定语后置这种变式句的表达作用便能了然于心,遇到句式变换题也就不再茫然了。如2009年江西中考题:改写“我仍然感到,我只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 在不增删文字的前提下,突出和强调“孤孤单单”)。学生很快将这个一般词序句改为了特殊词序句:“我仍然感到,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二、学用结合,美化语言
  新课标明确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语感。这也就是说,引导学生学习语法修辞,不仅要了解其表达效果,还应懂得如何运用,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用结合,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在学习《理想》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连续运用比喻,多方面表达”这个写作技巧,我要求学生仿照“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写几句话表达心中的理想,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语言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理想是光,照亮成长之路;理想是风,吹拂心愿的帆……”整齐、凝练、排比的比喻句,充满了昂扬向上的力量。学生们的作文语言也渐渐变得生动起来。
  语文新课标明确了学什么和怎样学这两大问题,为广大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准确把握新课标精神,语文教学也无忧。(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