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从让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学习兴趣的维持以及探究性学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付诸实践,希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兴趣培养;维持;探究性学习
我们学校通过近几年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学习和摸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愉快而自主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简单化,生物学习离不开实验室实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视频,视频的内容就是做实验的内容,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够保证学生比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掌握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会有更加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的牢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极大地减轻了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初中生物涉及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只有勤加留心,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予以加工,就可以成为好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些生物知识。如父母都是单眼皮那么孩子只能是单眼皮,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也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抛给学生这个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后,教师再把其中的原委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得到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隐性基因,什么是显性基因,什么是性状,当学生明确概念以后,这一部分知识的教授就成功了一半,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事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效地将生物知识教授给学生。
三、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教授记忆方法
由于生物学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记不住”是普遍问题,但只要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仍可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首先,根据大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要用“点金术”,使之事半功倍。如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理解越透彻而记忆越牢固。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这样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讲究记忆方法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四、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其教学观念如何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学生只要负责接收与记忆就可以。这样的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将教学活动片面地理解为教师一方的独立活动,实则是将学生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师独占课堂,只会让学生置身事外,认为学习与自己无关,自然无法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激情。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与机械的记忆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对“顶端优势”的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顶端优势”?如何加强“顶端优势”?②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六、运用由果索因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形成
由果索因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讲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患者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七、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虽然生物学科是一门嚴谨的自然学科,但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要提高自己的讲授水平,增强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既能活跃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高效的方式接受生物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事,而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则是老师的职责,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展开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钱幸红.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J].生物学教学,2004(10).
[2]王新春,李晓颖,马俊红等.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的教学导入与导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何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关键词:兴趣培养;维持;探究性学习
我们学校通过近几年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学习和摸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愉快而自主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简单化,生物学习离不开实验室实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视频,视频的内容就是做实验的内容,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够保证学生比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掌握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会有更加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的牢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极大地减轻了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初中生物涉及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只有勤加留心,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予以加工,就可以成为好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些生物知识。如父母都是单眼皮那么孩子只能是单眼皮,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也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抛给学生这个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后,教师再把其中的原委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得到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隐性基因,什么是显性基因,什么是性状,当学生明确概念以后,这一部分知识的教授就成功了一半,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事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效地将生物知识教授给学生。
三、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教授记忆方法
由于生物学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记不住”是普遍问题,但只要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仍可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首先,根据大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要用“点金术”,使之事半功倍。如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理解越透彻而记忆越牢固。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这样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讲究记忆方法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四、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其教学观念如何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学生只要负责接收与记忆就可以。这样的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将教学活动片面地理解为教师一方的独立活动,实则是将学生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师独占课堂,只会让学生置身事外,认为学习与自己无关,自然无法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激情。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与机械的记忆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对“顶端优势”的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顶端优势”?如何加强“顶端优势”?②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六、运用由果索因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形成
由果索因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讲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患者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七、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虽然生物学科是一门嚴谨的自然学科,但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要提高自己的讲授水平,增强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既能活跃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高效的方式接受生物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事,而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则是老师的职责,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展开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钱幸红.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J].生物学教学,2004(10).
[2]王新春,李晓颖,马俊红等.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的教学导入与导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何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