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乳房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乳房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的两组护理效果评价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6] 洪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132-133
[7] 吴朝霞,沈美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89-3790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乳房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乳房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的两组护理效果评价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6] 洪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132-133
[7] 吴朝霞,沈美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89-3790